大紀元

白矮星吞噬類冥王星 揭示太陽系外宜居線索

白矮星吞噬類冥王星 揭示太陽系外宜居線索
天文學家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首次發現一顆白矮星似乎吞噬了一個類似冥王星的冰質天體,爲人類揭示了太陽系外宜居線索。示意圖:白矮星(右)撕裂行星(左)。(NASA/CXC/SAO/M.Weiss)
2025-09-28 05:46 中港台時間
人氣 4932

【大紀元2025年09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編譯報導)天文學家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首次發現一顆白矮星似乎吞噬了一個類似冥王星的冰質天體。這項發現對探討太陽系外宜居行星的普遍性具有重要意義。

這顆白矮星位於銀河系,距離地球僅約255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57%。在演化過程中,它的母星曾比太陽大50%,隨後經歷紅巨星階段並拋射外層物質,如今壓縮成與地球大小相近、卻比地球重19萬倍的緻密核心。科學家預測,數十億年後太陽也將走上相同命運。

白矮星強大的引力常會吞噬周邊小行星或行星碎片。此次,研究團隊通過光譜分析,在白矮星大氣中發現了不同尋常的氮元素含量——遠高於典型彗星物質,卻與冥王星表面富含氮冰的組成相符。這意味著,被吞噬的並非一般彗星,而極可能是一顆類似冥王星的冰凍小天體。

「這顆白矮星很可能吸積了來自一個冥王星般冰質世界的地殼與地幔碎片。」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天體物理學博士後薩胡(Snehalata Sahu)在9月18日的新聞稿中表示。研究已發表於《王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研究合作者甘西克(Boris Gänsicke)補充說:「即便不是整個冥王星,也可能是一塊因碰撞斷裂的碎片。一旦它進入白矮星的潮汐範圍,就會被撕裂並最終解體。」團隊估算,過去13年裡,物質持續落向白矮星的速度,相當於「每秒一頭成年藍鯨的質量」。

這項發現意義重大。科學界長期爭論地球上的水源自何處,而在太陽系內,彗星等冰質天體被認為扮演了「送水者」角色。薩胡指出,「這些天體除了水,還攜帶碳、硫及複雜有機物,為生命誕生奠定基礎。」

她強調:「在其它行星系中,富含水的天體同樣可能將這些基本構件送達類地行星,創造出可居住環境。探測到這些天體,是太陽系外存在潛在水源的直接證據。」

這顆吞噬「冥王星」的白矮星,為人類探索地外可居住世界,打開全新觀測窗口。

責任編輯:林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我們
請進入安全爆料平台
讓全世界看到正義就在今天
大紀元電子報
一旦重大新聞發生,我們會立即發送到您的電子郵箱
Email Icon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留言

  • 大紀元保留刪除騙話貼、下流話貼、攻擊個人信仰等惡意留言的權利
本網站圖文內容歸大紀元所有, 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Copyright© 2000 - 2025 The Epoch TimesAssociation Inc.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