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

個人理財:避開陷阱 讓401k退休儲蓄續增長

401(k)計劃中的錯誤會讓你付出代價,避免這些常見錯誤,讓您的401(k)在退休時保持強勁增長。(Shutterstock)
401(k)計劃中的錯誤會讓你付出代價,避免這些常見錯誤,讓您的401(k)在退休時保持強勁增長。(Shutterstock)
2025-09-08 02:51 中港台時間
人氣 1038

【大紀元2025年09月07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Anne Johnson報導/吳蔚溪編譯)使用401(k)計劃為退休儲蓄是一種明智的策略。但是,如果決定錯誤,你的進展可能會受到阻礙。有一些陷阱是需要避免的。

那麼,這些陷阱是什麼,你又該如何避免呢?把你的401(k)計劃當作其它退休帳戶一樣來管理,並採取適當策略讓它不斷增長。

以下是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常見錯誤:

未能掌控你的投資

你已經邁出了最大的一步,開了一個401(k)計劃帳戶,但除了繳款之外,你的計劃就像自動駕駛一樣運作,你並沒有花時間經營。你根本不知道你的錢投在哪裡了,也沒有試圖掌控你的投資。然而,為你的401(k)制定投資策略卻非常重要。

401(k)計劃會提供多種投資選項,例如共同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組合搭配。你對401(k)採取的投資策略將影響著它的增長,以及你的整體退休生活。隨著年齡增長和接近退休,你也需要調整策略。

如果有疑問或擔憂,請諮詢受託財務顧問。

忽視資產配置

你不應該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如果你不定期調整投資,就有可能因為某一項投資的表現而拖累整個401(k)。

例如,如果你持有高風險股票,已經占據了基金的大部分,那麼把一部分資金轉移到更保守的投資可能是明智的選擇。這就是平衡,對你的長期策略非常重要。請讓理財顧問定期審查你的投資並提出建議。

繳款不足,未能獲得雇主配對資金

大多數雇主會按一定比例提供匹配資金。這不僅能激勵你參與,還能增加你的401(k)帳戶的金額。

例如,雇主可能會對你最多6%的繳款提供50%的匹配額度。也就是說你工資的3%會由雇主額外匹配。

如果你沒有繳足夠的金額來獲得最大匹配,你就是在白白丟掉免費的錢。利用這筆免費的錢能幫助你的401(k)更快複利增長。

在得到匹配資金前換工作

雖然你的雇主可能會提供匹配資金,但在完全屬於你之前,你沒有資格擁有這筆錢。根據美國國稅局(IRS)的規定,退休計劃中的「歸屬」意味著所有權。這表示員工每年會逐步擁有其帳戶中一定比例的資金。

如果你已經100%擁有帳戶餘額,這表示你不會失去帳戶裡的錢,雇主也不能以任何理由收回他們的繳款。

歸屬可以是立即生效,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這取決於雇主計劃的規定。然而,無論是否歸屬,也不論你在公司工作了多久,你都可以取回自己繳納的資金。這僅適用於雇主的匹配部分。

在離職之前,仔細核算你的401(k)計劃非常重要。如果尚未歸屬,可能會拿不到數千美元。

提前提款

如果你提前提款,你會損失錢。根據IRS的規定,儘管存在有限的例外情況,在59歲半之前從401(k)中取錢被視為提前提款。不僅要為提款金額支付聯邦稅和所得稅,還需要額外繳納10%的罰款或稅金。

許多計劃允許貸款,但會收取相關費用,還會產生利息。據Everhart Advisors的說法,利率通常是基準利率加1–2個百分點。

此外,你還會錯過如果資金留在帳戶中本可獲得的投資收益。

不了解不同類型的401(k)

通常有兩種帳戶類型可供選擇:傳統401(k)和羅斯401(k)。

傳統401(k)的繳款是稅前的。這表示你在繳款時無需繳稅,但在提款時所有資金都會被徵稅。

羅斯401(k)的繳款是稅後的。你在繳納時就繳稅,但在提款時,無論是繳納的資金還是累積的增長都無需繳稅。

理解這一點很重要,這樣你才能制定合理的提款策略。

離職時放棄401(k)計劃

在換工作時遺棄401(k)是常見的情況。根據Capitalize的數據,2023年有2920萬美元在員工離職時被遺留或遺忘,這占到了所有401(k)計劃資產的25%。

這樣做會帶來幾個負面後果。例如,把帳戶留在前雇主那裡,可能會導致必須轉移或被強制兌現,從而引發稅務問題和罰款。

此外,如果資金分散在不同雇主的帳戶裡,也會增加管理和追蹤的難度。因此,當你離開某個雇主時,應該將401(k)轉入新雇主的帳戶,或轉入其它退休帳戶。

保護你的401(k)計劃

你的401(k)是退休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應被忽視或遺忘。請花時間定期查看。

在考慮換新工作時,一定要確認是否應該留下尚未歸屬的資金。如果離開雇主,務必要把401(k)計劃的資金帶走。

原文:Avoid these common mistakes to keep your 401(k) growing strong for retiremen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5。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韓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我們
請進入安全爆料平台
讓全世界看到正義就在今天
大紀元電子報
一旦重大新聞發生,我們會立即發送到您的電子郵箱
Email Icon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留言

  • 大紀元將選取精彩讀者評論在全球報紙紙版面上刊登,請您與我們一起記錄歷史
  • 大紀元保留刪除騙話貼、下流話貼、攻擊個人信仰等惡意留言的權利
本網站圖文內容歸大紀元所有, 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Copyright© 2000 - 2025 The Epoch TimesAssociation Inc.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