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11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一名1岁幼童在金门医院接种流感疫苗,却遭误接种为A肝疫苗。疾管署提醒,医护人员执行预防接种作业时应确实遵守“三读五对”原则,严谨核对疫苗品项与接种对象,以降低误打情形。
卫福部金门医院近日发生幼儿疫苗接种疏失事件,一名黄姓幼童7日原本要接种流感疫苗,却遭误接种为A肝疫苗,护理师结算疫苗时发现疫苗品项有误,后续依程序通报,医院同步回报卫生局及疾管署。
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9日表示,针对疫苗接种异常事件,要求医院立即启动院内调查及医疗疏失调查机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深入检讨流程、环境及人员管理等潜在因素,并研拟改进方案。她说,院方将于10日举行总检讨会议,11日将事件调查报告与检讨精进方案缴交至地方卫生单位。
疾管署呼吁,医疗院所应强化疫苗管理与提升医疗品质与安全,并建立防呆、防错机制,医护人员执行疫苗接种作业时,务必遵守“三读五对”原则,防止发生疫苗接种异常事件。
卫生局已通报该事件并向疾管署咨询A肝疫苗接种措施。曾淑慧表示,国际接种建议为12~23个月接种第一剂A肝疫苗,幼儿在该期间接种疫苗安全有效;这名幼儿为1岁多,虽然未按照1月调整的新时程接种第一剂,但仍属有效疫苗。
曾淑慧说,该幼儿不必重新接种第一剂A肝疫苗,未来第二剂A肝疫苗由医院依原订时程安排接种,但仍须持续追踪其健康状况,即时评估其身体反应与后续健康情形,提供医疗追踪与心理支持。
卫福部传染病防治咨询会预防接种组委员日前审查后,同意将小儿A肝疫苗常规接种时程调整为满18个月及27个月分别接种第一、二剂,自114年起全面实施,提升A肝疫苗与日本脑炎疫苗第二剂的接种率,同时降低A肝疫苗第一、二剂常发生接种间隔不足之误。◇
责任编辑:陈玟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