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將軍系列之三十

喬治·華盛頓的7月4日與美國建國

作者:宋闈闈
喬治·華盛頓接管美軍指揮權。(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65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七年戰爭中的喬治‧華盛頓,身為英軍司令的帳前助理,曾經在軍隊潰敗中,帶著戰友逃出戰場,長途奔徙中跑死了兩匹馬,追擊者在他背後頻頻發射子彈,其中四顆子彈擊穿了他的外套,戰友和上司在途中死去,然而,他本人卻安然無恙。

這位英勇的年輕軍人,雖然命運多舛,卻天生自帶神力,他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戰爭中度過,而且從來都在戰火中的最前線與敵人對峙,卻天然對子彈具有免疫能力,他從來沒有被子彈打中過,也從來沒有在戰場上受過皮肉之傷。在法印戰爭中,他被四顆子彈打穿外套,卻毫髮無損的經歷,使他的名字在戰爭中成為一個傳奇。

他在給弟弟的家書中寫道:戰場上子彈呼嘯著穿越空氣的聲音,在我聽來如此美妙(原文見[1])。

這封信在倫敦的報紙上刊登出來,據說,當時的英王喬治二世讀到這封信,點評道:這個年輕人不應該這麼說,他會知道他這麼說是不恰當的——如果他聽多了子彈飛的話。也許,這就是一種命運的感應吧,這位老英王對這封信的內容和寫信人,充滿了不安。是的,毫無疑義,喬治二世的不安是一種預感,他早已感知到了來自時光隧道,來自未來的預告——這位從子彈呼嘯聲中,能聽出美妙之音的年輕少校,喬治‧華盛頓,將來,他會成為一名終結者,令大不列顛痛失美洲。

也是在殖民地軍隊的這段經歷,使得華盛頓親身感受了不公平,感受到在同一軍隊裡,英國軍人和北美殖民地軍人的等級的差別。宗主國將兩隻軍隊完全區別開來,分別給予不同的待遇,在殖民地出生的軍人,上升空間極其有限,倍受壓制。這也奠基了日後他堅定北美殖民地要獨立建國的堅實信念。

法印戰爭的結果,是法國輸掉了所有在新大陸苦心經營的新法蘭西殖民地。他們苦心經營百年的加拿大,以及富饒的密西西比河東岸全都輸給了英國;密西西比河西岸呢,則贈送給了盟國西班牙。

這場戰爭也使英國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因此,政府向富裕的殖民地加收稅賦來充實國庫。又因為繁重的徵稅,導致了殖民地要獨立,打響了獨立戰爭。

七年戰爭後的這一切,並不是結果,而僅僅是一個開始,是一個漫長故事的序曲。1754年7月4日,22歲的喬治‧華盛頓上校作為英軍戰敗方,走出必須堡,看似偶然,卻履行了天意。

我們從來都知道,歷史是一個智慧老人,然而這個智慧老人素來不直白,愛賣關子是他的特點,狡黠布局的冷笑話,我們總是要過了數十年、數百年,才漸漸意會過來,面對已經成為故紙堆的往事歷史,發出心領神會的嘿嘿一笑。還是聖人的那句話——「時間是個神。」

英國畫家William Sharp所繪《喬治‧華盛頓,美利堅合眾國陸軍總司令》。(公有領域)

1775年的春夏之交,大陸議會(也就是日後的美國國會)任命喬治‧華盛頓作為大陸軍的總司令,當他來到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接管軍隊,正式走馬上任時,時間恰好是7月3日。

這樣的時間重合,是不是讓我們油然回憶起必須堡戰役,當年的7月3日,22歲的喬治‧華盛頓面對著豪雨,失效的火藥,重兵包圍必須堡的法軍,重傷流血、無力再戰的戰友,唯有搖白旗請求停火談判——21年之後的7月3日,他成為了北美洲大陸軍的總司令,冒著戰敗即會被英王絞死的危險,宣布為北美獨立一戰!

同樣,1776年7月4日,依然是賓州,北美的首府費城,大陸議會敲響自由鐘,召集民眾,宣讀了《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這份在7月2日已經完成的文稿,在7月4日清晨的鐘聲中,昭告天下。自此,7月4日,成為美國的獨立建國日。

7月3日,7月4日,由此,在時間裡完成了一個巧妙的圓圈,互相呼應,首尾相扣,由華盛頓畫完了這個傳奇的圓。這一天是屬於美國歷史的殊勝日子,一個大破大立的日子。而回首1754年7月4日,喬治‧華盛頓軍事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放下武器,在投降書上簽字投降,意味著什麼呢?答案全在時間裡——少校華盛頓代表英軍在投降書上的簽名,是一個天意的昭示,一個清晰的符號,象徵著英軍會在這片新大陸失敗,敗戰,而大不列顛帝國,也會在這片殖民地失去最終的統治權。而行使這一切的人,促成這一切的人,便是他——喬治‧華盛頓!

7月4日之於美國,是一個極其殊勝的日子。在美國開國國父們任職總統的時期,除了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是波士頓人,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 (James Madison),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James Mornore),都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弗吉尼亞州的人,所以人們把這段時間稱之為弗吉尼亞王朝(Virginia Dynasty)。而在弗吉尼亞王朝,五任總統中,有三位總統逝世於7月4日。其中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第三任總統、《獨立宣言》的撰寫者托馬斯‧傑弗遜,兩人都逝世於1826年7月4日這一天——美國建國50周年的日子。兩位國父用他們生命的告別儀式,為7月4日這個日子,賦予神聖的、莊嚴的加冕冠禮。

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當年華盛頓將軍麾下的小兵,智者傑弗遜忠實的追隨者,一如他生前的忠實跟隨,在他生命的最後,以在7月4日這天謝世,完成了他這一生對開國先賢們的忠實追隨。門羅逝世於1831年7月4日,這些開國者用自己的一生實踐了,7月4日是神賜予美國的日子。

[1 ] I fortunately escaped without a wound, tho』the right Wing where I stood was exposed to & received all the Enemy’s fire and was the part where the man was killed & the rest wounded. I can with truth assure you, I heard Bulletts whistle and believe me there something charming in the sound. ——<Letter To John Augustine Wahinton>, May 31,1754

點閱【華盛頓將軍系列】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李樂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正如喬治‧華盛頓是美國政治的奠基者,約翰‧馬歇爾是美國司法的奠基者。」這一論述出自喬爾‧理查德‧保羅(Joel Richard Paul)的著作《開創先河: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和他的時代》(Without Precedent: Chief Justice John Marshall and His Times)的第一段,並贏得了絕大多數美國法律學者的高度認同。
  • 法國小說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在近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發表了三百五十六篇短篇小說與六部長篇小說。由於他的短篇小說結構精巧,擅於以細微的動作傳達人物微妙的心裡變化,文字流暢優美,因此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
  •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是德國著名詩人、劇作家和思想家。歌德被譽為詩聖,他的詩作以抒情詩為主,還有敍事詩、諷刺詩及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詩。
  • 一六三八年,在他的父母結婚廿三年一直沒有子嗣的情況下,路易十四來到人間,成為路易十三的長子。這個眾所期盼的新生兒,被取名為Dieudonné,意為「神賜之子」。

    他擁有法國和西班牙王室,以及意大利梅迪奇家族的血統,遺傳了各個家族的特性:法國王室對生命與享受的熱愛、意大利梅迪奇家族對藝術的鑑賞力,以及西班牙王室對榮耀與王權的注重,加上他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敏銳的眼光、超強的記性,奠定了他作為名君的鮮明性格。

  • 在整修後重新開幕的紐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以極具詩意與情感深度的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作品為起點,策劃了一場獨特的展覽——三幅以書信為主題的傑作首度並列展出,呈現維梅爾筆下關於愛、祕密與女性空間的深層描繪,更以技法高超的人物寫實油畫的方式,引導觀眾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 李民彝將軍(背景圖shutterstock,Chatgpt AI人物/大紀元合成)
    在近代的對日抗戰及國共戰爭中,岳飛故里(河南湯陰)先後發生了兩段冥冥之中似乎有著關聯的故事……
  • 西元1958年8月23日中共對金門發動大規模砲擊,開啟了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砲戰,然而在這場戰鬥中除了廣為人知的公開史料外,在蔣介石的個人傳記裡也記載了幾件鮮為人知的佚事……
  • 身臨其境感受13歲猶太少女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藏身之處的地方,並非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而是在曼哈頓的紐約猶太歷史中心(Center for Jewith History)。展覽由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與猶太歷史中心合作策劃,帶來原館的100多件原始藏品,首次讓美國觀眾近距離走入安妮的世界,感受這位猶太少女在黑暗時代下的光亮與堅持。
  • 木蘭從軍是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故事。木蘭因為父親年邁,不忍他上前線做戰,因此喬裝成男兵代父從軍。也許是木蘭的孝心感動天地,因此才讓她連戰皆捷,帶著勝利的戰果榮歸故里。

    在15世紀的法國也有一位知名的女將領,她就是聖女貞德。

    貞德生長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篤信上帝的她,表示自己是上帝派遣的使者,要幫法國收回土地,並且要帶王儲查理去蘭斯(Reims)加冕。經過多次被各層軍隊守衛斥回後,貞德終於在1429年3月6日進了王儲的城堡,並在與王儲深談了之後,走入軍隊,為完成她的使命而奮鬥。

  • 談到護士節的由來,就要提到19世紀的一位偉大的女性─佛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佛羅倫斯‧南丁格爾,1820年5月12日出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父母親皆是英國名門貴族,他們喜歡旅行,足跡踏遍歐洲各個名勝古蹟。佛羅倫斯‧南丁格爾的名字,即是以當時出生地「佛羅倫斯」,英文原義「花之都城」來命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