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欠債還債 今生或來世還 分毫不差!

作者:懷忍忍
欠債的人可能轉生驢子來還債。示意圖(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45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天道好還」是因果循環所顯現的天理,就是說欠債還債,今日我們所受的果是昨日(今日之前或前生)種下的因,不管我們生在怎樣的階層都繞不過這個天理。天理一直在清算人間的債,展現的執行方式也是形形色色的。

轉生驢子來還債

清朝時,山東嘉祥有一位叫劉心木的人,家境殷實,樂於救濟貧苦,頗有善人的名聲。有一天,劉老伯發現有一個人流落枯井旁。就問他是誰:「天色已晚,你為何不回家?想必你家離這裡不遠,難道你沒有父母兄弟,為何如此孤苦伶仃?」

男子回答,他是濟寧人姓田,自己因為拖欠債金無法回家。劉老伯問:「你欠了多少?」田姓男子回答:「十五緡。」(註:一緡是一千文錢)劉老伯回家取出八兩銀子給他,田姓男子卻說:「我已經因為還不起債而逃亡到這裡,現在再欠你的錢去還舊債,這只不過是轉移債務而已,還是還不起,不如不還。」

劉老伯笑著說:「他們急著要你還錢,讓你無法回家;但我不急,你可以先回家,至於要不要還錢,隨你決定。」田姓男子大喜,感激地離去。至於他是否真的回家了?是否償還了債務?甚至是否真的有這筆欠債?劉老伯後來也不再追問了。

幾年後,有一天晚上,劉老伯正在家裡閒坐,半夜聽到有人敲門,並且呼喊他的名字。他開門查看,卻沒見到人。就在那天晚上,他家槽裡的一頭老弱的驢子產下了一頭小黑驢。過了一個月後,這頭驢嘴唇變得雪白,整個身體漆黑如墨,而且性情溫順,十分聽話。呼喚它時,便立刻過來,甚至小孩子也能輕鬆牽著它走,從不發脾氣或踢人。在夏天或秋天,劉老伯常將它繫在自家場圃的柳蔭下乘涼。

有一天,一個來自晉地的客人經過,十分喜愛這頭驢,讚歎道:「呀!這驢粉色的嘴和眼真是好看,我願出八兩銀子買下它。」劉老伯便將驢賣給了他。當晚,劉老伯夢見那位田姓男子來還債,這才恍然大悟。田姓男子轉生還清了前生欠的債,一分不差。

這隻驢子很聽話,劉老伯夢見那位田姓男子來還債,這才恍然大悟。示意圖 (Shutterstock)

大算盤算總帳

宛平人單有益心思深沉狡詐,以高利放貸聞名,毫釐必較。凡是有人需要借錢,尤其是那些遠道而來參加選官考試的人,單都會借出銀兩,但會在利息上東扣西扣,甚至扣三次利息,因此人們給他取了個綽號「單算盤」。和他交往的人,無不吃虧。

每當他看到別人有什麼值錢的器物或資產,也會處心積慮地設法奪取,因而家財日益豐厚。他不僅蓋了豪宅,並且收藏了大量的玩物,日子過得十分奢華。他有一妻四妾,育有三子一女,家中婢僕眾多,車馬成群,一切順心如意。

有一天,單有益在自家庭院中午睡,夢見一個身穿青衣的人抬著一個巨大的算盤來到他面前。這個算盤兩頭寬約一尺餘,盤中的算子比梨還大,橫的橫木柱上不像普通算盤上標註著百、十、分、兩等字樣,而是標註著「妻妾」「子女」「房產」「土地」等字。

那青衣人對單有益說:「你聚斂小民財富,成就自己一家大財;削弱了許多小家庭,成就你一家的富貴。現在我要跟你算總帳,因為你刻薄寡恩,必須受到懲罰。」

說罷,那人手指撥動算盤的算子,算子隨著他的手勢紛紛移動。不一會兒,所有的字都被一一打去,只有「女」字上還留著一個算子。那人捏住這個算子說:「即便把這一個也削去,也不足以償還你總有的罪孽,但為什麼留下這個女兒,正是要讓你償還的。」說罷,他舉起算盤讓單有益仔細看,單有益驚醒過來,滿頭大汗。

從此,單有益開始生病,家中爆發瘟疫,妻妾、子女接連死亡,家產也毀於一場大火。最後,只剩下那唯一的女兒,被迫淪為妓女,而單有益自己也淪落為乞丐,在街頭討飯為生。

人世的社會就是「迷」,一般人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未來,這些欠債還債的故人故事,可以給我們今人一些寶貴的警示!@*

–看更多 【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間所有的緣份,都離不開因果輪迴。今生遇見誰、愛上誰,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今生對你好的人,一定是前世欠你的;今生你情不自禁要對其好的人,也是你前世虧欠他的。今天就講講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兩個女婿討債的因果故事。
  • 人間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包括人間的劫難也是如此。人心變壞了,上天就要安排不同的劫難,來給人消業。清朝梁恭辰撰寫的《勸戒錄》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 清朝嘉慶年間,福建廈門有十三家規模比較大的洋行,他們每年都要各自向廈門廳海防同知衙門交納兩三萬額外的費用。這樣使得該衙門裡的幕僚、衙役收入也很高,他們每日豪賭,衙門內外設有七八個賭局,徹夜不止。
  • 清朝嘉慶己卯年(1819年),浙江紹興城大路口有一條乞丐船停泊在河邊,船艙內有一名老婦和她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共五口人,他們都上岸去乞討。
  • 世間人一般看不見冥界,但是不時也有傳聞冥界生命以特殊形式顯現的事情。陰陽有分界,冥界的生命並不能在陽界肆意而為,那為何能到陽界來起「騷擾」呢?背後都是有原因的,這原因往往跨越一生一世。本文就來講一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的真實故事。
  • 清朝官員、畫家錢維城錢文敏公,自幼就十分聰慧,十歲就能作詩,十九歲就中了舉人,在乾隆十年(1745),也就是他26歲時高中狀元,被授翰林院修撰。
  • 清朝嘉慶六年(1801年),江南鄉試考場有個姓李的書生應考,又一次落榜。他是沮喪,便與同樣也是落榜幾次的友人王生,想一同尋訪高人,為他們解惑。他們聽說江蘇茅山上有一位睡和尚,能預言人的吉凶禍福,而且說得很準,就一同前往茅山尋訪他。
  • 清朝江西撫州貢生祝士撐,為人憨厚正直,樸實誠實,從未說過欺騙人的話。他每天堅持寫《功過格》,歷時十年都沒有懈怠。《功過格》是古代自記善惡功過的一種簿冊。善言善行為「功」,記「功格」;惡言惡行為「過」,記「過格」。逐項以正負數字標示,功過相抵,每月每年檢視其分數。
  • 曾在乾隆五十二年考中榜眼、後來擔任道台的孫淵如,與在乾隆五十五年考中榜眼、後擔任翰林的洪稚存,兩人在還沒有考中前,一起在陝西巡撫畢沅府中做幕僚。當時有個長安縣的某生員,告發咸陽縣的一名生員偽造妖書,暗中結黨。
  • 清朝江蘇溧陽縣縣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訴訟的書吏,姓焦。他為人正直,常常為眾人排憂解難,因此為鄉人所尊敬。他鄰居家的兒子,年齡不到十八歲,但卻好勇鬥狠,焦某少不得為他調解事端,是故鄰家子對他十分感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