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君成加拿大溫哥華採訪報導)丹‧庫拉斯(Dan Coulas)的小型鋸木廠Scomil就在溫哥華島米爾灣(Mill Bay)海邊。在加拿大軟木業面臨困境的今天,他的生意仍在穩步發展。
夏日的清晨,庫拉斯帶上太太為他準備的午餐包,抱抱兩個可愛的孩子,然後就划上自己的獨木舟去上班了。
他的家住在布倫特伍德灣(Brentwood Bay),正好和鋸木廠隔著一片海域。他喜歡划著獨木舟,再登上自己的船,再開船到米爾灣,車子就停在岸邊等他。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他微笑道,「能走水路也是這個地方很棒的一點。」
冬天的時候,他享受在家獨自工作,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他喜歡這份工作的時間彈性,「提升了生活品質,自由度很高」。
10歲的兒子不時會樂顛顛地跑到廠裡,戴上耳罩幫他幹活,還說將來要在這裡工作。「看到他參與進來,那種感覺真的很好。」庫拉斯說。
祖父承傳
庫拉斯在安大略省長大,從小祖父就帶著他一起做各種木工活兒。
「那時候我大概四五歲」,他說,「我的祖父是一位木匠,他會做斧柄,我會幫他打磨。他還會做一些東西,他為我做的第一件作品是一輛手推車。」
祖父用的是傳統的榫卯工法,非常扎實、很講究。小庫拉斯親手為那輛小推車上色,還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丹尼爾的推車。他說:「那真是很美好的回憶。」
今天,庫拉斯不僅開設了鋸木廠,在家裡也繼續做著木工活兒。冬日屋外雨雪綿綿,他在室內專心致志與木頭對話。和祖父一樣,用心讀著每一塊原木,用雙手展現它們最美的品質。
庫拉斯愛木頭。也許這就是一切的起點,來自祖父也來自天性。他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說:「我覺得這是一種讓自己放鬆、與自己相處的好方式。能聞到鋸屑的味道、欣賞木材的質感,看到最終的作品,真的讓人很享受。」
行業歷練

高中畢業後,庫拉斯進入安省的一家工業鋸木廠工作,後來進入建築業,大約十五年前搬到卑詩省。
到2018年的時候,庫拉斯已經蓋了200棟房子。他思考著,應不應該開辦自己的鋸木廠呢?
「我看到這個行業需要有年輕人加入,因為其它鋸木廠大多都是由年長的人經營」,庫拉斯說,「我想,總有一天需要有人接手,或者分擔一些工作量。」
在工業鋸木廠,他學會了刨木、鋸木、分級、操作各種機械設備,他也學會了如何讀懂木材,發揮它們最大的價值。在房屋建設中,他不僅嫻熟於生產管理,還在具體施工中,歷練出了對細節和品質的獨到眼光。
比如在做外牆裝飾時,他知道如何挑選最合適的木材,如何呈現,最後讓成品更好看。
他已經準備好了將自己所有的經驗和優勢結合。他說:「我覺得自己能為這個行業帶來一些貢獻。」
三遷廠址
庫拉斯最初嘗試經營移動廠房,在鋸木機上裝2個輪子,拖著機器去不同的地方接活。但做了2單之後,他發現不行,鋸木機太大,搬來搬去耗時又昂貴。
於是他在家附近布倫特伍德灣的一個農場加工木材,無奈三個月後,鄰居有意見,只能搬遷。
接下來他搬到米爾灣附近的金溪高地(Goldstream Heights)。但這個地方冬天下雪又很冷,還要把原木往上搬,很難,成本也高,堅持了一年還是不行。
最後,他終於找到現在這片臨海的空地。固定設備、建築房頂、洽談訂單,尋找原木……一切開始井然有序起來。
對庫拉斯來說,每搬一次廠都是傷筋動骨。他說:「希望這裡可以成為我們永久的基地。」
機會無限

雖然開鋸木廠不容易,但庫拉斯仍然看好軟木業。他說:「機會,我覺得是無限的。」
「這個島上的木材就是更好」,他說,「我們有更大的樹和更好的產品。阿爾伯塔沒有大樹,所以他們可能要在溫哥華或沿海其它地方才能買到。」
「但即便如此,那些地方的人也會從我們這裡買木材。所以,如果我們能把木材賣到卑詩大陸,一定有原因,可能就是他們更喜歡溫哥華島的木材,而不是自己那邊的。」
除了原木優勢,庫拉斯的定位非常清晰,專注高品質產品,比如刨光後的精製木料。
夏天忙時,他僱用六到八人,30%到50%木材服務溫哥華島,其它木材銷往外地,包括卑詩大陸、外省,及美國加州、俄勒岡州或華盛頓州。
冬天,他只保留一兩人運營,轉而把木材帶回家,用來做實木邊桌或桑拿屋,正好結合他在建築方面的技能。
「總之不會閒著」,庫拉斯說,「就算一時沒有客人購買,我相信他們最終還是會來的,對吧?」
定位清晰後,還得有生產能力,設備是關鍵。庫拉斯從魁北克的Plantagenet訂製了一台鋸木機,由富有經驗的Select Sawmill鋸木廠老闆盧克‧卡里爾(Luke Carrier)親手打造。
這台切割機可謂鎮「廠」之寶。工業用雙向六英寸鋸齒,115匹馬力渦輪柴油引擎,加長軌道,高度自動化,全液壓操作,非常精準。
「它讓一切事情變得簡單。」庫拉斯說。他慶幸自己在卡里爾退休前買到它,現在廠裡能切割30英尺,甚至45英尺木材,用於梁和屋頂結構。
有原料,有設備,有定位,還得有訂單。Scomil的大部分訂單來自口碑相傳,過去的建商給了庫拉斯很多生意和推薦。

當溫哥華大型鋸木廠忙不過來時,也來找Scomil外包。庫拉斯說:「他們基本上就像是替我們經銷木材,幫我們賣出去,這樣大家都能找到更多木材。」
現在的Scomil體量雖小但生產力和靈活性超強。切割、刨平任何尺寸的超大型木材;加工各種成品,包括榫槽、地板和修飾材料;和其它鋸木廠合作進行窯乾處理;製作各種原木邊桌面、家具、高端豪華桑拿房都不在話下。
小鋸木廠經營秘訣
讓庫拉斯最開心的時刻之一,就是看到卡車載著他辛苦找到的原木運進廠。
他說:「有些原木很稀有、難找。我們有過六英尺寬的原木,從中切出原木桌,也有一些非常高級的楓木,幾乎達到製作吉他或樂器的音色木等級。」
楓木、杉木、橡木,紅杉、黃杉、紅雪松,庫拉斯儘力為客戶尋找他們心目中的那種木材。他深知,「沒有好的材料,是做不出好作品的。」
但困難依然很大。他說:「就像昨天我去了波特倫弗魯(Port Renfrew)看老生長紅杉,我的客人一直都想要這種木材,但現在已經很難取得了。」
大家都想要那種紋理緊密、顏色深、品質好的木材。「真的不容易,這種木材不太可能永遠都有」,庫拉斯解釋說,「因為政府正在關閉很多伐木區,所以供應量很有限。」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型鋸木廠關門的原因之一,他們無法在場內維持足夠的木材存量。」他補充道。
不過庫拉斯不與這些大廠競爭,他把握住自己的定位:「少量但品質高,比大量但品質低更好」。
「問題就在誰手上有原木」,他說,「如果你有原木,有時就能接到這個工作。」
關稅戰中 優質鐵杉很搶手
美國的軟木關稅令加拿大許多鋸木廠難上加難,甚至裁員倒閉,但對庫拉斯來說影響不大。
「因為我們也有很多本地業務」,他說,「不過我想,如果美國客戶不用太擔心價格,他們可能會買更多木材,我們的業務也會隨之成長。」
庫拉斯估計今年大約有40%的業務來自於美國客戶,主要集中在年初,因為客戶擔心美國漲關稅而搶著囤貨,但最近也已沒有新的國際訂單了。
無論如何,庫拉斯認為,美國人「總有一天會以某種方式回來的」。
「我覺得會的」,他說,「我想他們肯定得想辦法在自己國內找到一些木材。但有些木材在美國找不到,而我們這裡有,比如黃雪松、高等級的老生長紅雪松和鐵杉。因此,他們在美國能取得的資源是有限的,最終還是得向我們購買,所以他們只能(多)付錢了。」
加拿大的木材確實好,尤其是溫哥華島。庫拉斯說,美國人囤貨時,幾乎向島上所有的鋸木廠下了單。「邊境那邊真的非常忙。所有卡車都排隊等著過海關,排了好長的隊。他們忙不過來,要清點卡車上的木材,還要處理所有手續。」他回憶說。
庫拉斯也從中受益了,他鋸了大約500立方米的原木,大約10輛伐木卡車的量,「我記得我們大概送了六七輛半掛卡車的優質鐵杉。」
經歷低谷
雖然Scomil鋸木廠今年生意不錯,但去年卻很難,一度令庫拉斯想要關廠。
那是在2024年1月到快6月的時候,訂單很少。庫拉斯告訴大紀元記者說:「我覺得這跟選舉和利率有關,大家都在等美國選舉結果,然後利率又很高,有些達到8%,有些5%左右,而我們之前習慣的是2%到3%左右,所以建商都在觀望。」
「我當時一度有想過把一切都賣掉,因為設備多,租金、保險等等開銷很大,如果沒收入,壓力真的很快就累積起來了。」
還好美國選舉塵埃落定,利率也降下來了,建商決定繼續動工,Scomil鋸木廠又忙了起來,後幾個月的產量幾乎趕上了全年的量,也賺到了一些錢來維持運營。
運營鋸木廠的困難不只來源於關稅,庫拉斯說,「變數很多,鋸木過程中可能出錯的地方很多,經濟和勞動力也會帶來各種問題。」
「有時候勞動力很難找到,願意工作的人不多」,他說,「這也是我停止蓋房子的部分原因,因為員工品質下降,很難找到好幫手。」
「希望明年能很好」
美國關稅也好,加拿大政黨輪替導致林業政策變化也好,卑詩林業廳長每兩年換一位也好,庫拉斯的心裡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那就是對木頭的愛。
儘管鋸木廠的運營有跌宕起伏,但與木頭在一起工作日子總是充滿快樂。
庫拉斯建議任何高中畢業生都應該試試這份工作,親手做點事情,放下手機,投入工作,專心才能發揮最佳水平。
到目前為止,Scomil鋸木廠的運營一切順利。庫拉斯說:「我想我們應該能順利完成這一年,也希望明年能很好。」◇
責任編輯:李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