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學英文】《Meru》(3) 登山和露營裝備

《梅魯峰》(乾淨世界提供,甄宇合成)
font print 人氣: 1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上次聊了「爬山」,不同攀登難度和時間跨度的「爬山」所對應的英文也不同,可能是hiking,backpacking,scrambling,或climbing 等等(上文鏈接)。這次我們看看登山家們都帶什麽裝備去攀登,順便也了解一些登山的專業知識。

Gear

在聊登山裝備之前,可以先看一下gear 這個詞。

Gear 用作名詞時,最常見的意思是齒輪、傳動裝置或汽車檔位,如倒擋是R (Reverse gear),低速檔是L (Low gear)。跟這個意思相關的常見片語有:

change gear/ shift gear/ switch gear
換擋,突然改變正在做或正想的事情

click into gear/ get in gear/ kick into gear
進入活躍狀態,或開足馬力更高效地完成工作,還可以在in 與gear 之間加上top/ high 等詞來強調程度

Gear 可以作爲不可數名詞,指用來從事某活動的裝備、用具、服裝等,如:

riot gear – 防暴服
electronic gear – 電子設備
travel gear – 旅遊裝備

Gear 還可以作爲不及物動詞使用,意思是使適應、使適合,如:
This training is geared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這個培訓爲滿足兒童需求而設計。

Gear up 意思是做好準備。在電影《梅魯峰》中,三人團隊第一次嘗試攀登鯊魚鰭綫路,卻遭遇連續幾天的暴風雪。天空轉晴後,三人整裝待發,但前進的方向跟Renan設想的恰恰相反——

Jimmy: So when we started gearing up that day and getting ready to climb, you know, there was some confusion, I think, for Renan, that we are going up as opposed to down.
金國威:所以當天我們開始整理裝備,準備攀登的時候,我想瑞楠有點沒搞清狀況,我們是要往上爬,而不是下山。

瑞楠在穿登山靴,準備攀登(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Mountaineering gear

Mountaineering gear 指的是攀登高山時所需的各種專業裝備,用來應對極端天氣和複雜地形,並提供安全保障。登山靴、冰爪、安全頭盔和冰鎬幾乎是登山必備。如果行程包括雪山、高海拔岩壁和冰川,則需要登山繩、安全帶和冰裂縫救援等裝備。

Ice axe

冰鎬或破冰斧,是最重要、用途最廣的登山裝備之一。在攀登中,冰鎬是肢體的延伸:在雪坡行走,可手持鎬頭中部,鎬尖朝後,作為上下山的手杖,幫助平衡;在冰雪陡坡,冰鎬可以當作攀登的支點。若鏟頭換為錘頭,則稱為冰錘。專門用於攀冰的小冰鎬往往尺寸更小,鎬柄更彎曲,還有很多針對攀冰的差異化改進,它們通常被稱爲Ice tool。

康拉德在用冰鎬當作手杖(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康拉德揮舞冰錘嵌入冰雪層作爲攀登支點,左側為一冰鎬(甄宇合成)
康拉德的前搭檔艾力克斯在用小冰鎬攀冰,兩側為不同的小冰鎬(甄宇合成)

Mountaineering boot

電影《Meru》中三位登山家們所穿的登山靴,跟我們平常概念的登山靴不同。沒有陽光直射的時候,山上的氣溫可能低至零下二十幾度,所以專業登山靴分成内靴 (inner boot) 和外靴 (outer boot),這樣更保暖,同時還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滿足透氣、防滑、防水、輕便,鞋底硬實(以固定冰爪)等需求。

適合攀登高海拔山峰的專業登山靴分外靴和内靴(甄宇合成)

Crampon

冰爪是攀登雪山的標配,在登山靴靴底下加上冰爪,防止腳下打滑,還可以起到類似冰鎬輔助攀登的作用。

康拉德穿著冰爪攀登雪坡(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在日常生活中,冰爪還有意想不到的功用——

康拉德說有兩三次,自己被嚴重的焦慮困擾。比如,某天凌晨兩點,突然一陣焦慮襲來……

康拉德半夜焦慮發作時,畫面顯示他在銼磨冰爪(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金國威在雪崩幸存之後,有一段時間哪也不去……

金國威在磨銼冰爪(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發現了嗎?他們都通過銼磨冰爪排解焦慮。

Climbing shoes

大岩壁攀登一般都需要攀岩鞋。跟登山靴的硬底相反,攀岩鞋鞋底和鞋幫都被非常耐磨的專用黏性橡膠包裹。除了保護,攀岩鞋非常貼合腳,方便用腳尖在很小的點上施力,也大大增加了攀岩鞋的摩擦力,輔助攀岩。

瑞楠在自我恢復訓練時,穿攀岩鞋準備攀岩(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Climbing helmet

攀岩頭盔或岩盔可保護頭部,防止落石及意外墜落時撞擊頭部。

瑞楠在拍攝滑雪時,從懸崖跌落,頭先著地,又沒帶頭盔,導致頭骨有個尖粽子大小的骨折,兩節頸椎骨折,一條椎動脈斷了,腦供血減半。還好,瑞楠經過5個月難以想像的高強度自我訓練,最後與康拉德和金國威一起成功登頂梅魯峰鯊魚鰭。

瑞楠戴著頭盔和頭燈Headlamp(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Climbing harness

攀岩安全帶屬於坐式安全帶,用於將攀爬者固定在攀岩繩上,防止摔落。設計上,攀岩安全帶能將重量均勻分布在腰帶和腿環上,減少單點壓力。此外安全帶還有裝備環,方便攜帶攀登器材。

裝備環上掛滿攀岩器材的安全帶,左側為坐式安全帶正視圖(甄宇合成)

Climbing rope

現代登山繩由繩芯和繩皮組成:繩芯纖維有彈性,繩皮主要起保護作用。人命關天,所以登山繩必須通過UIAA(國際山嶽聯盟)或CE(歐洲合格) 認證。而且,在戶外圈有個禁忌,即登山繩絕對不能踩踏,因爲一旦有尖銳物,如岩屑、細沙等進入繩子的纖維裡面,對繩芯摩擦切劃,就可能在隨後的登山過程中發生意外。

登山繩根據延展性可分為靜力繩(靜態繩) 和動力繩(動態繩) 。

Static rope

靜力繩延展性小,常用於垂直下降或拖拽行李等。

Dynamic rope

動力繩有較高的延展性,能夠通過自身延展來緩衝吸收給登山者帶來傷害的下墜力。當然延展性也不能像蹦極繩那麽高,如果攀登者在衝墜後上下亂撞,也很危險。領攀必需使用動力繩。

瑞楠完成一段大岩壁領攀,跟康拉德交接登山繩等裝備工具(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Camping gear

像攀登梅魯峰這樣的多日登山需要露營,這時就需要攜帶帳篷、睡袋和爐具等露營裝備。

Base camp

探險營地,尤指在山脚下設立為登山做準備的大本營。

三人團隊抵達梅魯峰山脚下的大本營(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Portaledge

高海拔登山一般都需要數日才能完成,因此需要懸掛帳篷在山上過夜。

Jimmy: A storm came and we fought to build our hanging portaledge camp which is basically a hanging cot with a tent over it.
金國威:暴風來襲時,我們奮力搭建了懸掛式帳篷營地,基本上就是一張吊掛在岩壁上的露營床,外覆帳篷。

Cot 在北美多指露營床,可摺疊,便攜。

趕在暴風雪來襲之際搭好懸掛帳篷(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第二次攀登梅魯峰時,一根帳篷支架在半夜突然折斷。天亮後,康拉德先用一個岩釘 (piton) 之類的金屬條狀物把兩根斷管串起來,再用運動膠帶 (athletic tape) 在折斷處綁上兩個螺旋冰錐 (ice screws) ,像骨折夾板那樣固定住支架。

康拉德用岩釘、螺旋冰錐和運動膠帶固定帳篷支架,左側為長短不同的螺旋冰錐,右側為岩釘(甄宇合成)

Bivy

Bivy 是bivouac 一詞的縮寫,即戶外露營用的睡袋。

Renan: I think it’s 2:00 in the morning. We went for the ghetto bivy on the shoulder instead of setting up the ledge. It’s a lot easier.
瑞楠:現在是凌晨2點。我們決定在山肩上簡單露營,而不是搭設懸掛帳篷。這樣簡單多了。

Jimmy: Tell us the reason why…the real reason why we didn’t set up anything.
金國威:跟大家說說真正的原因吧……為什麼我們什麼都沒搭。

Renan: Cause we’re worked a little bit maybe.
瑞楠:因為我們可能有點累壞了。

第一次攀登梅魯峰的頭一晚,他們累壞了,直接睡在雪地上(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Ghetto 原意是貧民區,ghetto bivy 是登山者常用的一個俚語,意思是極其簡陋、不舒適、臨時湊合的露宿地點。

在戶外圈子中,be worked 這種不合語法的説法常用來指筋疲力盡,如:
We were worked, totally worked and exhausted.
我們累壞了,累極了,精疲力盡。

Stove

攀登梅魯峰時,他們用的露營爐是懸掛式的。

露營爐的燃料是罐裝丙烷 (propane),即液化石油氣 (LPG),俗稱液化氣、瓦斯,有時也被叫成煤氣。

便攜式露營爐(甄宇合成)

Haul bag

大岩壁攀登中運輸食物、裝備等物品所使用的裝備包或吊袋。

他們背著裝備包朝梅魯峰徒步(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Space hauling

懸空拉裝備包,在大岩壁攀登中特別常見。

懸空拉裝備包和露營床(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Prayer flags

經幡,又稱風馬旗,或隆達,是藏傳佛教中一種常見的祈福物品, 指那些印有印有經文、佛像和吉祥圖案的五彩旗幟。

康拉德應該是從導師馬格斯那裡繼承了對高山的敬畏。影片中,初見梅魯峰時,他雙手高舉過頭頂合十行禮。露營時,懸掛帳篷外面的風馬旗隨風飄曳。

懸掛帳篷底部的五色風馬旗在晨風中飄曳(乾淨世界電影截屏)

觀影鏈接與影評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登山其實是一項很專業的運動?要是大家感興趣,下次可以繼續聊相關話題。

觀影鏈接:https://www.ganjingworld.com/s/z8aEM0bE3v

若想更多瞭解這部電影,可參看影評:《梅魯峰》影評:繩伴結義一次攀登一場修行

——文章轉載自乾淨世界頻道【甄宇】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