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美國已連續41季穩居台灣金控海外最大曝險國,曝險金額高達新台幣9.56兆元。金管會強調,透過持續金融監理機制及存保公司海外監控,目前國銀資產品質良好,整體風險仍在可控範圍。
金管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整體金控海外曝險為27.02兆元,受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影響,較前一季減少2.09兆元,創下歷史最大單季減幅。在海外曝險前十大國家中,美國以9.56兆元穩坐首位,連續41季保持領先地位。
觀察歷年趨勢,美國曝險從2015年的2.56兆元逐步增長,2024年第四季首次突破10兆元,2025年第一季更達到10.35兆元的歷史高峰。
然而,受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衝擊金融市場,加上新台幣第二季大幅升值及部分債券到期等因素,美國曝險金額跌至10兆元,單季減少7,923億元,為單季最大降幅。美國占海外曝險比例也從35.56%略降至35.39%。
對此,金管會認為,近期對國銀進行的壓力測試已納入重大國際金融情勢的考量,包括極端情境的模擬測試,結果顯示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
監理機制因應市場波動
美國總統川普頻頻祭出關稅政策,促使台商考量擴大美國投資。目前台灣多家國銀在美設有據點,除瞄準台商赴美商機外,也看好資料中心等AI關聯產業成長潛力。
金管會表示,金融監理工作持續進行,並非僅特定事件才聚焦金控美國曝險,將持續透過存保公司監控海外市場動態,銀行內部設有專責風險管理單位,相關投資與授信決策也會依據專業經驗執行。
針對金控對美曝險結構,主要包含拆放、放款淨額與投資淨額三大類,其中投資淨額占比近9成最高。金管會指出,美國作為成熟金融市場,有價證券發行量大且債券評等相對優良,自然會帶動很多國家的資金投入。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