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舊物與回憶

作者:青松
整理房間
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從來都不是那些最昂貴的,反而是那些在往日時光中刻下的觸及我們內心的美好回憶。(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 ,

這段時間,回到許久未歸的家鄉休假,打理閒置多年的房子。大概因為缺少人氣,家中很多設施出現故障。比如,牆上瓷磚有脫落,窗戶縫有滲水的痕跡,一處水龍頭堵了。我們花幾天時間找人修理、換新,忙碌到完全沒有休假的感覺。

親友建議我們將房子出租,增加人氣,同時減輕支付各種稅費的負擔。其實,我們早先也考慮過出租,但最終放棄。這裡有我們生活的印記,留下許多回憶,一旦交由外人來住,怕是一切都要打亂。但是,如今看到房子長久閒置後的破敗景象,我們意識到出租是最好的辦法。

我們在網上打了出租廣告,本以為需要等幾天才有消息,結果不出半小時就有租客電話聯繫。房子位置較好,視野開闊,我們要的房租也略低於市場價,所以比較搶手。租客過來看房,一眼就喜歡上了,想租下來。她承諾會保護好家中陳設,請我們放心。

就這樣,談了不到二十分鐘,雙方便簽合同,定下租房一事。按照約定,我們在一周後交鑰匙給租客。所以,我們必須收拾好家中殘存的舊物,將房子清空。收拾舊物,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當時搬走,很不捨得,總想著哪天會回來住,所以留下很多物品。時過境遷,我們並沒有時間回來住,房子與物品均閒置。現在房子租出去,我們不得不做決斷,對家中舊物進行分類處理。所有曾經不捨得的東西,這一次都必須捨。

有些東西捨棄起來相對容易。鋼琴之類貴重點的東西,送給親友,他們會繼續用;電腦、印表機這些電子產品性能已經陳舊,可以低價賣到二手市場;衣物帽子,直接捐出去,給貧困地區的人帶去一點溫暖。總之,值點錢或者發揮點作用的東西,相對好處理。

有些舊物既不值錢,也沒什麼實際用處,卻因牽涉種種回憶而難於割捨。一個不起眼的聖誕樹掛件,是我跨越重洋從國外背回來的;幾本已經發黃的筆記本,見證了我學生時代認真學習的模樣;一摞形色各異的卡片,記錄來自天南海北朋友的祝福,那是一個還用紙質書信交流的純真年代……我看著這些舊物,時而微笑,時而感慨,最後決定把這些回憶打包帶走。

幾天收拾下來,房子已經空了,只剩幾個要帶走的包裹。回看這個讓我們傾注深厚感情也陪伴我們半生的家,突然有了新的認識。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從來都不是那些最昂貴的,反而是那些在往日時光中刻下的觸及我們內心的美好回憶。經過這一次割捨舊物的過程,心胸似乎更豁達了,更明白什麼該放下,什麼最應珍惜……@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從小不排斥任何宗教,有人說:「其實宗教是人間的產物,並非高層空間的佛、道、神所創。高層空間的生命慈悲於人,至於我們將被如何救度,就看緣份。」這個看法我認同,15歲時瀕死遇見耶穌,就是當時的緣份吧。
  • 最具爭議的穿越事件,「劇情」接連反轉,真相到底是什麼?其實相對論不是愛因斯坦最先提出的,這裡早就有了?
  • 大家回想一下,你童年的玩具現在流落何方?玩具克盡職責陪伴著小時候的你歡笑,陪著你悲傷,但是長大的我們,不再需要玩具了,是否有給它們一個比較好的歸宿?
  • 葉景初仔仔細細地將陸知縣盜用的庫銀,彙整紀錄成冊,而且將每一筆款項都增了一倍,共計兩萬多兩。接著將這本帳冊,裝入知縣上呈巡按御史的公文袋裡。當陸知縣一進入按察史衙門,向巡按行禮時,葉景初就與童僕逃之夭夭了。陸知縣照常遞呈公文,絲毫不知自己,災禍將至。
  • 時光靜靜流淌,生活每日照常。只是在某一天,比如聖誕節前尋找節日裝飾品時,偶然看到儲藏室內幾大箱子的舊文件,才會慨嘆一聲「時間過得好快啊!」於是,如何處理這些舊文件,能否把它們都扔掉這個問題便擺到了桌面上。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2025年3月27日下午,DeDiego帶著太太、母親及祖母在紐約市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The David H.Koch Theater at Lincoln Center)觀看了神韻紐約藝術團在當地的第二場演出。
  • 「煙柳飛輕絮,風榆落小錢。濛濛百花裡,羅綺競鞦韆。」在繁花盛開,柳絮飄飛的季節裡盪鞦韆,這樣閒適的生活圖景可不只是現代人的專屬。早在兩千多年前,鞦韆就已經成為了古代女子一種主要的娛樂活動。今天,就讓我們追尋著歷史的脈絡,談一談鞦韆背後的故事吧。
  • 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仁孝之君,他在位期間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漢文帝帶給國家與人民之福與他「無為」、「無執」沒有皇帝架子的修養大有關係。本文幾則漢文帝的小故事自然流露其仁德之一二。
  • 身臨其境感受13歲猶太少女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藏身之處的地方,並非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而是在曼哈頓的紐約猶太歷史中心(Center for Jewith History)。展覽由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與猶太歷史中心合作策劃,帶來原館的100多件原始藏品,首次讓美國觀眾近距離走入安妮的世界,感受這位猶太少女在黑暗時代下的光亮與堅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