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綜合報導)自明天(9月1日)起,中國將實施強制社保。民眾擔心該政策會讓人們的收入和就業前景更加暗淡,給民生和整體經濟帶來衝擊。已有不少企業選擇關停工廠或將聘請員工一事外包,規避繳納社保;在大陸社群媒體上也出現許多對強制社保的吐槽,企業和打工人皆怨聲載道。
強制社保 企業主和打工人均苦不堪言
中共最高法8月1日發布一則解釋,要求自9月1日起,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繳納社保,任何協商放棄社保的協議一律無效。官方宣稱這是為了保障勞動者權益,任何用人單位想逃避「繳社保」的責任,都可能被追責、罰款。
該解釋是對社保強制繳納的再強調。過去中共的「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該規定雖能有效遏制勞動者「主動棄保」情況的發生,但強制繳納社保讓原本獲利不多的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面臨困境。
大陸財新、搜狐新聞旗下媒體極晝工作室等媒體報導,近幾年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很多企業並無替員工繳納社保。強制社保新規一出,令企業和員工怨聲載道。有老闆選擇調降員工薪水、辭退員工或關停工廠。
浙江義烏一間日用品工廠自去年下半年起,生意逐漸變差。老闆陳平(化名)表示,這幾年幾乎沒獲利,收支總體持平,但8月頒布的「社保新規」成最後一根稻草,最後決定清退工人,關停工廠。
陳平表示,浙江的一些服裝廠一般有300~400人,若被工人集體舉報或強制補繳社保,對本就經營困難的小工廠而言是致命打擊,「像縫紉工、包裝工一般工資在人民幣6000元左右,繳社保肯定要降薪」。
在江蘇經營紡織廠的劉宇(化名)表示,紡織業利潤空間有限,再加上近年來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訂單波動大。若按現行規定為員工全額繳納社保,人工成本將占約70%,工廠生存會更加艱難。
在縣城景區開飲料加盟店的一名老闆表示,目前應對之策是不再請兼職員工,並削減幾名正式員工,為剩下的3名員工繳納社保,但需降薪300至500元。
另外,也有公司選擇將聘請員工一事外包給人力公司。據財新報導,在北京經營家政中介公司的李嶼(化名),決定把除行政人員以外的所有員工,外包給人力公司,其身邊也有幾個同行選擇外包或裁員。
在中國,不繳或少繳社保的情況一直普遍存在。很多雇主和雇員之間私下商定不繳社保,雇員的到手收入就能高一點。中共最高法8月1日公布新規後,引起大陸民間巨大反彈。社保新規的直接後果是,工人到手的收入將大幅縮水,並面臨更大的失業風險,引發一定程度的恐慌。人們擔心該判決進一步損害小公司和打工者的利益,並將導致裁員和企業倒閉潮。
8月初以來,不少企業開始下調員工薪水,以彌補新規上路後的額外社保支出。而網民對降薪的抱怨此起彼伏。
在微信視頻中,一段來自廣西柳州的視頻號留言稱「工資少了1600元」,很快引發熱議。有網民跟帖說:「別說柳州了,哪裡不是這樣?」在南寧做電信外包的網友「莫名的歌」說,扣除五險一金後,到手工資只剩1700元。
山東農村一名網民嘲諷道:「農民一個月才一百來塊,你們還嫌少?」
另一人則感嘆:「你有1600元工資,人家連工作都沒了。」
分析:強制社保背後的剝削真相
中國社保體系為「五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與住房公積金。前三項為勞資雙方按比例分擔,後兩項由資方繳納。雖然按照現有的法律,繳納社保原本就具有強制性,但迄今為止未得到嚴格執行。
一些評論人士認為,這場強制社保風波的實質,是中共在社保體系面臨巨大財政缺口時,將危機轉嫁給普通民眾。
時政評論員彭碩的文章指出,與許多國家不同,中國社保實行「報銷有上限」制度,導致普通百姓在大病面前依然要自掏腰包。養老金體系也存在巨大不公,導致年輕人普遍感到「自己在替別人的父母養老」。
更荒謬的是,所謂「視同繳費」政策,將計劃經濟時代的歷史欠帳轉嫁給今天的年輕勞動者。本應由財政承擔的責任,被「巧妙」推給了普通職工。結果就是:今天的年輕人繳費,不僅要為自己的未來儲備,還要為過去幾十年的制度缺陷買單。所謂的「社會保障」,實際成了「代際剝削」。
據中共財政部2022年公布的信息,2021年中國基本養老金缺口達到7000億元人民幣。根據保險行業協會近期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研究報告,這一缺口在未來十年將達到8萬億~10萬億。面對巨大的虧空,政府的應對措施卻是強制全民繳納、延遲退休和提高繳費基數,而非從國有資產中彌補。
彭碩的文章表示,這種制度必然帶來嚴重的社會心理裂痕。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這項政策雖然名義上為了保障人民權益,但其帶來的裁員、降薪和企業倒閉潮,無疑會讓民眾的收入和就業前景更加暗淡,進一步加劇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困境。
責任編輯: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