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接連舉辦上合峰會與閱兵 折射其外交困境

人氣 3336

【大紀元2025年09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駱亞採訪報導)中共主辦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正在天津召開,隨後9月3日在北京舉行二戰結束80周年閱兵式。觀察人士認為,北京刻意銜接兩場活動,試圖以外交與軍事雙重手段拉攏非西方國家,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然而,從與會名單、成員矛盾到西方輿論反應來看,中共操作難突破在國際上的困局。

上合峰會為閱兵「暖場」?西方缺席閱兵式

8月31日至9月1日,為期兩天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天津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等國家領導人及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已抵達天津,為峰會揭開序幕。

儘管中共聲稱此次峰會「規模空前」,但與會成員很多是與西方關係緊張或處於國際孤立被制裁的國家,包括俄羅斯、伊朗與朝鮮等。

峰會後,9月3日則是中共準備大閱兵。這樣的時間安排,使多數上合峰會元首得以「順道」出席北京的紀念活動。

外界評論,北京藉此手法,將上合峰會轉化為閱兵的外交「暖場」,提升出席規格與象徵效應。然而,上合正日益成為「被西方制裁的國家抱團取暖」的平台。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博士對大紀元表分析,北京將上合組織會議與九三閱兵連動,目的是「壯大聲勢」。許多中亞國家、伊朗、蒙古領導人選擇留下參加閱兵,但這反而使外賓畫面顯得多為落後或極權國家,更加引起西方世界的警覺。

此次閱兵,幾乎沒有西方領袖現身,極少例外是斯洛伐克總理菲科(Robert Fico)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er Vucic)。

路透社說,武契奇在訪俄後表態要維持與俄中良好關係,但強調塞爾維亞仍致力爭取歐盟成員資格;菲科是反對歐盟對俄制裁,甚至曾造訪莫斯科。

中共組反美集團 印度土耳其不出席閱兵式

上合組織成立於2001年,最初由中、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組成,隨後逐步擴展至今日的10個成員國,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與白俄羅斯。另有兩個觀察員國與14個對話夥伴,橫跨歐亞大陸超過六成土地。

路透社報導,這個鬆散的國家聯盟致力於改寫西方主導的全球秩序。它試圖破壞美國在台灣及航運通道等議題上的利益,並透過彼此提供經濟命脈來削弱西方制裁。

沈明室認為,中共透過「多極化、供應鏈、區域安全」等議題拉攏所謂「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實際是藉經濟利益挑起各國對美國的不滿,試圖組建「反美集團」。

「全球南方」敘事已成為中共近年外交宣傳的核心之一,將中國與俄羅斯、以及亞非拉國家共同包裝為「被壓迫、被邊緣化的一方」,藉此對抗「西方霸權」。

中非研究機構「中國-全球南方項目」(CGSP)主編奧蘭德(Eric Olander)認為,習近平希望藉此次峰會展示「後美國時代的秩序雛形」,他甚至直言「這次峰會就是為了讓美國不安」。

不過,印度的態度突顯出合作的限制。雖然美國對印度徵收50%關稅,印度總理莫迪仍保持戰略自主,僅出席天津峰會,卻拒絕參加北京閱兵。

據沈明室觀察,印度寧可承受次級關稅,也不會完全妥協站到中(共)國一邊。這與土耳其總統的選擇一致,顯示部分國家刻意與北京保持距離。

中國問題專家作家王赫則認為,中共原本想藉上合組織宣傳和平與秩序,但外界看到的卻是「中、俄、伊朗、朝鮮的邪惡軸心」,反而削弱了其國際宣傳效果。他指出,中共此舉是「自打臉」。

習捏造歷史敘事 普京未配合?

9月3日,中共黨魁習近平將在北京主持軍事閱兵,紀念二戰結束80周年——把這場戰爭捏造成由共產黨領導的勝利。然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二戰中國戰場主要承擔作戰的是中國國民黨。

習在多場演講中將二戰重新定位為「中國與蘇聯的決定性戰場」,並淡化西方盟軍的角色。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學者指出,這是一場「持續進行的記憶之戰」,北京與莫斯科共同推動一種不同於西方的勝利敘事。

不過,8月30日,新華社發出了一個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專訪。普京訪華之前儘量保持俄中關係緊密的口氣,但回答關於中國抗戰的問題時,一些說法卻令中共難堪。

中共自稱是所謂抗戰「中流砥柱」,但普京沒有提及,更沒說中共「領導」了抗戰,卻說出了當時與國民政府合作的歷史。普京還說,抗戰助中國1945年成為「強國」,同樣顛覆了中共多年來鼓吹的1949年「站起來的」宣傳。

時事評論員鍾原在大紀元撰文分析,普京沒有配合中共抗戰「領導」者的虛假宣傳,反而說出了蘇聯曾與國民政府合作的真相,又說蘇軍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普京的話應該令中共很失望,但新華社卻不得不照樣刊登。

分析:上合執行力有限 中共難突破外交孤立

據德國之聲報導,隨著白俄羅斯的正式加入,上合組織成員國已擴展至10國。但其內部分歧嚴重。印度與巴基斯坦矛盾長期存在,今年4月克什米爾襲擊事件甚至導致上合防長會議未能通過聯合聲明。

俄羅斯則警惕中共在中亞的滲透,雙方貌合神離;印度則與中國存在貿易摩擦,彼此競爭「全球南方」的領導地位。

王赫指出,上合在經濟上更難形成合力。中共長期以巨額順差與「大撒幣」拉攏成員,但如今中國經濟收縮,已難再提供好處。

即使在「去美元化」與「反制二級制裁」議題上,上合也未能提出可執行的新方案。王赫直言:「二十多年來連上合開發銀行都沒成立。」這反映其經濟合作困境。

印度智庫塔克沙希拉研究所(Takshashila Institution)專家馬諾伊‧凱瓦爾拉馬尼(Manoj Kewalramani)則提醒,上合雖具號召力,但「實際執行力有限」。在缺乏經濟讓步與實質合作的情況下,該組織難以成為中共突破外交孤立的有效平台。

中共此次藉由天津峰會與北京閱兵,在形式上企圖營造出一個「不再孤立」的外交舞台,並藉軍事象徵展示力量。然而,從參與者結構、內部矛盾與西方觀感來看,中共的國際處境並未因此改善,反而突顯了其「朋友圈」侷限。

王赫認為:「中共掏錢賺吆喝,但吆喝並不響亮。」◇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朝鮮威脅下 韓國舉行10年來首次大閱兵
【時政春秋】四中全會人事不變 習近平將閱兵?
閱兵前夕 北京連兩天出現大規模網路故障
閱兵前北京清理網上退役軍人負面信息 受質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