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

【故國神遊】文景之治 如見上古的昭明
是一個動盪的年代,雖說大漢一統,中原初定,而大漢王庭卻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經歷了劉邦對異姓王的誅殺、呂雉對劉姓王的清除,直至西元前180年秋八月,呂氏滅門,一場持續了近二十年的動盪嘎然而止。而此時遠在代地的皇子劉恆已經平平靜靜地做了十七年的代王,這在命運中沉浮的諸皇子中,實為異數。
【文史】蒙古草原的傳奇寶鏡——拖雷
武俠小說中,黃金家族的後裔拖雷與郭靖是生死之交的好「安答」(結義兄弟);在史籍中,他是比小說更為傳奇的風雲人物。拖雷有一位偉大的父親成吉思汗,曾經一統蒙古草原,建立了大蒙古國;他還有四個偉大的兒子,曾經統領了蒙元時代的巔峰。
【文史】「藏富於民」的蒙古大汗——窩闊台
蒙古帝國眾多的大汗中,有一位性極寬仁、忠恕量力的大汗。他既有蒙古王的善戰勇猛,又有如同修道人對待財富的大徹大悟;他統治著當時人類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卻倡行把天下財富歸還於民,慷慨大度與民同享。他就是蒙古帝國的大汗——窩闊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
【文史】周文王行剛健布厚德 翦除伐紂之阻
文王經過七年的「羑里之厄」,出獄時已是鮐背之年的老者(已91歲)。這位上有殺父之仇、下有喪子之痛的老人在出獄後再次面對紂王時,心中除了大任賦予的聖者之心,承載的上天使命之外,也剔除了個人的愛恨。
七年之厄 周文王忍辱拘而演周易
朝國君帝乙去世後,由他的季子壽王繼承王位,這就是紂王。紂王聽信崇侯虎的讒言,關押了84歲高齡的西伯侯姬昌。拘捕之初,在羑里城的監獄內,西伯侯想不通,他一生忠心耿耿、禮賢下士,追求仁義、以德治國,最終卻落得個身陷囹圄的下場。撕心裂肺的痛楚,像是天空的霹靂,劃過文王的心際。這道深刻的悲苦,攪得文王寢食不安。
周文王「丹書受戒」應天命而生
在中原大地,從古至今傳唱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浪漫的詩句;也流淌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健氣息。
耶律阿保機(公元872年—公元926年)姓耶律,字阿保機,漢名叫做億。他是遼國的開國皇帝,歷史上被稱為遼太祖。
【文史】開創元朝帝國的黃金後裔忽必烈
誰在風中吟唱:「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撥動歷史的琴弦,聆聽草原帝國的凱旋,於靜音的空白時光,尋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故國神遊】使能行霸道 何必悲大風
西元前196年的初冬,城南的沛宮裡,劉邦故地重遊,招來沛縣故人父老子弟,歡聚暢飲,話舊談新,一連十餘日,十分熱鬧,而庭中還有百二十個沛中少年,都是臨時征來唱歌助興的,雖是鄉野之音,不能與宮庭雅樂相比,而沛宮的狹促與長樂宮的宏麗更是相去天壤,但此情此景在劉邦看來,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文史】成吉思汗凱歌——忠義勇士(下)
鐵木真騎著鎖兒罕失刺送的馬,順著人畜在草地上留下的蹤跡,一路向斡難河下游尋找,終於在豁兒出恢山附近與母親和兄弟們重逢。久別重逢的喜悅也降臨在這個小小的部落,為其凝聚了新的氣息。這股新的氣息,是命運的氣息,也是王者之路的氣息。
歷史的天空迴盪著一首波瀾壯闊的史歌,既有金戈鐵馬一路西征的動人心魄,又有娓娓道來的花絮和插曲。這部宏偉樂章,由成吉思汗「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的德行交織譜成,詠頌著蒙古王「深沉有大略,用兵如有神」的凱歌。
隨口取名「皇太極」命中注定當皇帝
萬曆二十年(西元1592年),後金之主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出生了,其生母為努爾哈赤的第六房側室,也就是說皇太極並非嫡子,而是庶子。當時「皇太極」這個名字只是努爾哈赤給他隨口取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寓意在裡面。
原來陳後主與張貴妃、孔貴嬪三個人,是綑在一起被拉上來的。陳後主就是到死,也還要擁著女人!
周厲王這麼一做,人民都不敢隨便亂說話了。兩個熟人如果在路上碰面,只能互相遞個眼色,擦肩而過,誰也不敢跟對方聊個天、說個話。
叔孫通明明說的是一派胡言,卻得到秦二世的寵信,官封博士,成為炙手可熱的紅人。
【史海】明成祖「智勇有大略」開創永樂盛世
明成祖的「永樂盛世」是明朝的鼎盛時期,足以媲美漢唐盛世。此時,明朝的綜合國力無論在亞洲還是世界,堪稱首屈一指。《明史》上說明成祖「智勇有大略」,「智慮絕人,酷類先帝」。漢武帝是以「通西域」而著稱,唐太宗因被尊為「天可汗」而聞名,明成祖則以「下西洋」而傳世。
【史海】古代帝王以德政治理天下 天祐之
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神傳給人的,叫半神文化,中原大地被稱為神州。傳統文化講「君權神授」,即天授,稱皇帝為天子,就是天之子。天子雖然在人世間至高無上,但是卻授命於天,要按上天的旨意辦事,以德治天下。
沉靜:帝王才子 看似錯位的安排
南唐後主李煜與宋徽宗趙佶,既是才子皇帝,又是亡國之君。從九五之尊的天子淪為降虜階下囚,從錦衣玉食、歌舞昇平到顛沛流離、軟禁摧折,李煜被毒殺於開封,趙佶病死在五國城。政治上完全失敗,但李後主的詩詞流傳千古,得到廣泛共鳴,成為備受後世景仰的詞中之帝。宋徽宗以瘦金體書法和花鳥畫,開創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文人畫新局面。
歷史故事:順應天命  與天合一的大禹
古的時候,大禹繼承了舜的王位,成了天下的君主。但他從不貪求奢華的生活。他用不加彫琢的木頭,作房屋的架子;用樸實無華的房屋,作宮殿。他吃的是粗糙的米飯,喝的是野菜清湯。他用粗麻布織成衣服,用鹿皮來抵禦寒冷。
【歷史今天】一代聖君唐太宗逝世
歷史的今天,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己巳)日,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病逝於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1歲。
唐代貞觀元年,青州因發生謀反的事件,監獄裡抓滿了人。皇帝下詔派薛仁師去複查。
光武帝每天早晨上朝,直到傍晚才散。多次把文武百官,聚在一起研討儒家的理論,直到半夜才睡。
金世宗納諫正己
金世宗是我國金王朝的著名君主。他認真承傳華夏美德和治國經典,克已勤政,優恤臣民,政績斐然。他不僅能夠廣開言路,容言納諫,而且經常鼓勵臣僚針砭時弊,匡正自己的過失,被人譽為「小堯舜」。一時傳為美談。
唐玄宗拒諫誤國教訓深
唐代的高季輔,在擔任吏部侍郎時,凡是經他考核選用的官吏,都是賢德有能力,受到下屬及百姓擁戴尊敬的人。因此,當時人們都稱讚他選官識賢,公正合理。
中國神仙介紹:黃帝軒轅氏
黃帝以其懲罰邪惡,首次統一我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備受世代人民敬仰。
黃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長居軒轅三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故名軒轅。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的瑞像,故號黃帝。
大唐聖主李世民(10下)
李淵這才召來世民,撫摸著世民:「父皇近日來,險遭投杼之惑,我兒受委屈了!」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康熙大帝,開啟130多年的「康雍乾盛事」,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被定為「偉大的世紀」,兩位君王勤於政事,並生活規律,同樣喜愛科學藝術,進而開啟東西兩大陸的雄圖霸業。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17世紀時,各自雄霸東西方大陸的兩君王為康熙大帝,以及擁有「太陽王」美稱的法王路易十四,雖未曾謀面,許多地方卻有著奇妙相似之處,在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的穿針引線下,不但了解彼此,也曾互通書信,對各自所屬文化心生孺慕,讓中法的文化互相交流而激出燦爛火花。
大唐聖主李世民(10上)
秦王府內,文臣賢良,武將忠勇,他們大多都曾跟隨秦王久戰沙場,出生入死,既是秦王兵征天下的參與者,也是秦王兵征天下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