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中國歷代名人
歷代皇帝
歷代后妃
歷代名將
歷代名相
歷代名臣
歷代文人
歷代名醫
科技人物
傳奇人物
歷史探源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歷史文物
歷史故事
古代戰爭
古代遊記
經典史籍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現代史
各類專史
其他史料
歷史上的今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華五千年
遠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戰國/東周
秦
西漢
魏晉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現代
世界史
上古時代
中古時代
近代
現代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史海鉤沉
中國歷代名人
歷代皇帝
歷代皇帝
歷代后妃
歷代名將
歷代名相
歷代名臣
歷代文人
歷代名醫
科技人物
傳奇人物
中華千古英雄人物
歷代星座人物
歷代皇帝
宰相一句話 唐太宗改變選官的主意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下旨升任司農卿李緯作戶部尚書。就職之前,太宗召見一位大臣,問道:「房玄齡聽說李緯將出任尚書,有什麼意見?」官員一句話,竟讓太宗收回成命,改任地方刺史。
唐太宗治國智慧
唐太宗
2018年3月31日 8:57 AM
唐太宗三問 切中帝王治國本質
歷史上,唐太宗以虛懷若谷、知人善任的美德,與治下群臣共同留下許多佳話。在《貞觀政要》的開篇中,唐太宗向臣子三次發問,探討為君之道,點出為政者應注意的主要問題。臣子的答案,也堪稱盛事治國的總綱。
唐太宗治國智慧
唐太宗
2018年3月28日 12:05 AM
唐太宗的三個比喻 道出治國要領
《貞觀政要》是一部記錄唐太宗君臣對話的政論性史籍,凝聚了太宗治國的理念與智慧,是古今中外領導者的必讀經典。這部典籍開卷就談到了帝王治國的道理,讓人感受到 太宗為開創大唐盛世付出的良苦用心。
唐太宗
唐太宗治國智慧
2018年3月25日 8:47 AM
太宗重視子女教育 禮敬皇子之師
韓愈曾說:「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就是傳播道理、傳授經驗、解答疑惑的那個人。無論聖賢、讀書人,還是各行各業的手工藝人,人若想學有所成, 老師的指導與點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唐太宗治國智慧
唐太宗
太保
太傅
太師
2018年3月22日 5:03 AM
唐太宗君臣崇儉 貞觀時代古風純樸
精美的宮殿,浩大的工程,只要皇帝一聲令下,就能夠輕鬆實現。但是這樣做是否真的有利於國家呢?博古通今的唐太宗常常以史為鑑,權衡自己是否放縱私慾,是否為百姓為出發點做出決策 。
唐太宗治國智慧
唐太宗
2018年3月19日 5:41 PM
唐太宗拒編文集 觀當朝史書明得失
唐太宗是雄才大略的千古明君,也是一位風雅皇帝。他開設文學館、弘文館,君臣在處理政事之餘,談論典籍、創作詩文,在歷史上留下許多美談。更可貴的是,這位文武雙全的皇帝,對文史表達獨到見解,讓人深思。
唐太宗治國智慧
唐太宗
2018年3月16日 8:26 AM
如何讓天下農民富貴 唐太宗關心民間疾苦
《論語》有句話叫「君子務本」,即人凡事要致力於根本,才能真正做成大事。勤政愛民的唐太宗,治國安邦也講究「務本」。在他看來,國家以百姓為本,百姓以衣食為本,因此,勸課農桑一直是太宗所有政務的重中之重。
唐太宗
唐太宗治國智慧
2018年3月13日 8:47 AM
唐太宗苦心求諫言 君臣共創貞觀治世
說起虛心納諫的帝王,人們一定會想到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由於他的仁德和賢明,身邊聚集了許多忠心耿耿、直言不諱的臣子。但是天子高高在上,不怒自威,太宗為了聽到臣子的逆耳忠言,背後付出了許多努力呢!
唐太宗治國智慧
唐太宗
2018年3月10日 8:28 AM
衙役放走的70多名罪犯沒有逃跑 還成了皇帝的貴賓
文帝感慨地說:「向來,人心最難教化。如果都像王伽有至誠的心,對人不懷奸詐;像李參等人能明辨是非,從心中感化,將來不用刑罰,人人都會自動革新向善啊。」
信用
官差
歷代名人軼聞錄
隋文帝
2018年2月12日 1:28 PM
一枚扳指定龍穴 順治皇帝的相地術
清王朝在順治帝選中的風水寶地上,修建了5個大清帝王的陵寢,就是著名的清東陵。1976年,唐山發生大地震,唐山境內房屋倒塌,幾乎被夷為平地時,同樣位於震央的清東陵,卻沒有受到絲毫損壞。這塊風水寶地,即使那些善於相地的風水先生,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啊!
康雍乾盛世
歷代名人軼聞錄
順治皇帝
風水
2018年2月10日 6:39 PM
彬縣大佛酷似唐太宗?
傳說中,人們認為彬縣大佛是按照太宗李世民的樣貌雕塑而成。如果對照唐朝《步輦圖》,人們發現大佛的神貌酷似太宗。仔細看大佛的右手,手掌端舉,掌心向外,無名指微微前屈。傳說中,涇河爆發洪水,沖毀了莊稼和民房。百姓焚香磕頭,求大佛救拔……
唐太宗
彬縣大佛
李白
2018年2月8日 10:44 PM
康熙大帝和聖感寺的故事
中國的漢字洋洋灑灑,自由組合的詞彙就高達數萬。康熙文采蓋世,為何在平坡寺,單單寫了「敬佛」兩個字?
平坡寺
康熙
敬佛
聖感寺
2018年2月8日 10:11 PM
金太宗是趙匡胤轉世?
在民間的傳說中,阿骨打的弟弟完顏晟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轉世。當年,完顏晟奉命出使宋朝,宋廷臣子見到他的相貌驚訝萬分,實在像極了宋太祖趙匡胤。完顏晟曾赤手搏熊擒虎,為哥哥解圍,不過,做皇帝後,因私用國庫財物,也曾遭臣子杖打。
完顏晟
歷代名人軼聞錄
趙匡胤
金太宗
2018年2月6日 8:02 AM
戰國雄主燕昭王的樂舞奇緣
燕昭王是戰國時期的著名君王,在他的經營下,貧弱的燕國數年間就走向鼎盛富強,成了戰國七雄之一。昭王特別廣為流傳的故事就是他潛心修道、感動上天派仙女下世為他而舞的一段奇緣。
燕昭王
中國樂舞
修道
西王母
仙女下凡
2018年1月11日 2:07 AM
歷史上這些真實的幽默橋段 讓你認識不一樣的唐太宗
唐朝皇帝唐太宗文武雙全,成就非凡,集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文人於一身,號稱千古一帝。然而在他的身邊也發生了許多輕鬆幽默的小品故事,可讓後人對這位帝王獲得更多面向的認識……
唐太宗
李世民
大唐盛世
歷史故事
趣聞軼事
2017年12月5日 8:04 PM
秦始皇臨死前發生的「兩大怪事」——真實預兆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去了東面和北面。當時一位被他派到海外求仙的,名叫盧生,從海外帶回來一個圖讖,上面有這麼幾個字:「亡秦者胡也」,意思是「滅亡秦國的是胡人」。
秦始皇
真實歷史
預兆
2017年10月26日 9:12 AM
聖王唐太宗和親 琵琶遺音響絲路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族之女文成公主入藏和親,臨行前太宗親做一詩《琵琶》為公主送行:
唐太宗
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
琵琶
2017年9月17日 11:49 PM
【文史】康熙帝刻苦好學 知識廣博
康熙皇帝吸收了中華多民族的文化,以及西方國家的文化。他一方面承傳了悠久的文化傳統,另一方面又敢於吸收新的技術,達到了當時最高的文化素養。
中華文化
南懷仁
康熙
2017年9月15日 6:23 PM
【千古佳偶】「娶妻當娶陰麗華」(1)
逢中國情人節,大紀元【千古愛情 婚姻佳話】系列伴著七夕、中秋佳節,說說天長地久的愛情故事,點燃人生不幻不滅的光輝。聽東漢光武帝說:娶妻當娶陰麗華。七夕、中秋接踵而來,涼風吹秋聲,愛情的聲紋也分外蕩漾、縈迴。中國文化中太多七夕和中秋的情分,一千零一夜說也說不完。問愛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七夕
千古佳偶
千古愛情婚姻佳話
懷忍忍
陰麗華
2017年9月3日 11:22 AM
名流仙宗(6)創梨園、遊月宮的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天賦異稟,雖好雅樂,但秉性十分清淨。由於他崇尚文藝、慕仙向道,玄宗一朝信仰文化、樂舞風尚蔚然成風。
名流仙宗
唐玄宗
李隆基
梨園
皇甫容
霓裳羽衣曲
2017年6月18日 4:10 PM
名流仙宗(5)果斷除亂再開盛世的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沿用太宗貞觀遺策,勤心庶政締下盛唐輝煌;又因他天賦異稟,在大唐盡展風流才華,創梨園、遊月宮,一曲霓裳羽衣,將天籟之音傾灑人間。開元之治,作為盛世標桿,讓玄宗名號永鐫青史;一場安史之亂,又讓多少文人墨客唱盡長恨輓歌。
名流仙宗
唐玄宗
李隆基
皇甫容
2017年6月12日 9:40 AM
唐太宗的故事(八)天下英才 盡入彀中
大唐的光輝不僅是氣勢磅礡的璀璨文化令人神往,其中多如繁星的曠世英才也多為後人所稱頌。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說:「唐多能臣,前有漢,後有宋,皆所不逮。」高度認同唐朝人才輩出的盛況。貞觀年間,太宗身邊彙集眾多經天緯地的治世人才,貞觀六年科試,太宗見當年的新科進士由太極宮端門列隊而入,曾說過:「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貞觀之治
2017年6月7日 12:56 AM
藏王松贊干布(9)尚慕華風
尺尊公主填湖修建寺院時,文成公主也在繞木齊修建寺院。一年後,兩位公主修建的寺院全部竣工,尺尊公主就把她帶來的釋迦佛8歲等身像放入她主持修建的寺院中,而文成公主則將12歲釋迦佛等身像安置在她主持修建的廟宇中。文成公主又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寺院門外栽插柳樹,後世稱為「唐柳」。
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
2017年4月10日 8:40 AM
藏王松贊干布(8)永臣唐土
儘管路途遙遠充滿艱辛,大唐的送親使團不辱使命,沿途廣傳中土文明,全程播撒漢文化的種子,也留下眾多的勝蹟和傳說。唐太宗賜予吐蕃佛像、經卷、精巧百工,於雪域邊邦大興教化,為吐蕃王朝的興起開闢加持之路。唐室公主即將行至,松贊干布聞訊,心中的夙願得以實現,非常高興。他親自率領護衛軍前往柏海迎候。並在離黃河源頭不遠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建起柏海行館,等待文成公主的到來。
唐太宗
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
2017年4月3日 8:40 AM
藏王松贊干布(7)大唐恩和吐蕃
貞觀十五年(641年),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隨同吐蕃使者護送文成公主。唐王又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製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當送親隊伍行至青海西部的赤嶺時,文成公主思鄉之情越發濃重,為遙望中原的父王,她登上赤嶺山頂,取出唐太宗所賜的日月寶鏡遙觀故園。此時西部一片蒼涼蕭條之景,而鏡中的長安正是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
唐太宗
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
2017年3月27日 8:40 AM
藏王松贊干布(6)六試婚使
三百名美人衣錦佩玉,列成行伍,她們身穿一模一樣的服飾,令各國使臣眼花繚亂。吐蕃使臣在一旁靜靜觀看,看到諸國使臣都沒有辨認出公主...
唐太宗
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
祿東贊
2017年3月20日 8:40 AM
唐太宗的故事(七)智退突厥 萬民歸鄉
武德年間,面對上萬名強悍的突厥騎兵來襲,唐軍將領非常恐懼。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只以百騎及威武凜然的王者之姿,智退突厥。武德九年,太宗剛即位,突厥再犯,再次曉以大義,讓突厥首領膜拜於太宗的威德之下。
唐太宗
李世民
突厥
貞觀之治
2017年3月16日 2:18 AM
藏王松贊干布(5)遣使入唐請婚
太宗一心推行仁政,以文德教化天下。倘若夷邦肆意妄為,太宗也會動用武力,制止偏邦的挑釁。太宗看到吐蕃王再次遣使謝罪,虔心仰望大唐國威,為了教化雪域,遠柔民心,太宗此次也有意與吐蕃聯姻。
唐太宗
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
祿東贊
2017年3月13日 1:40 AM
唐太宗的故事(六)心如大海 虛心納諫
在古代,如果有誰敢在皇帝面前指出皇上的過失,或堅持己見槓上皇帝,或不行跪拜之禮佛袖而去,就可能會因對天子不敬的言行,以「大不敬」的罪名招來殺身之禍。但在貞觀時期,只要是為國家社稷著想,誠心指出並糾正皇上的缺失,不但不會受罰,說不定還能得到豐厚的賞賜呢!也唯有唐太宗這樣心胸寬廣的皇帝,才能有如此豁達的境界!
唐太宗
李世民
納諫
貞觀之治
2017年3月7日 10:24 PM
藏王松贊干布(4)尺尊公主
松贊干布聽說,釋迦佛有三尊等身像,一尊在天竺,8歲等身像在尼泊爾,12歲等身像在漢地。若想讓佛陀的等身像進入吐蕃,惟有以聯姻的方式。
尺尊公主
文成公主
松贊干布
2017年3月6日 8:40 AM
上一頁
1
...
4
5
6
7
8
9
10
11
...
下一頁
共有約 593 條記錄
行香子‧懷野老(三首)
雕像變真人的故事 比馬龍神話的啟示
四連血月不尋常?(1)史上最吸睛的例子
無畏艱辛 不負英靈
浮生行吟:想想「長跑」這件事
怎樣當個惹人愛的人?教你一個祕訣
七月十五中元節 怎麼看待「鬼月」?
茶禪一味蘇軾名句:人生所遇無不可 我生百事常隨緣
茶禪一味蘇軾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 人間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