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將

晉朝「花木蘭」代父統兵 解除聯軍圍攻
西晉女將李秀(291年─?年),曾經代父統轄三十七部大軍,還於唐朝時期顯靈,救護唐軍,被唐帝封為「明惠夫人」。
西域首任大都護 漢朝鄭吉
傳說中,在漢宣帝時期,有一塊定胡碑,碑刻曰:「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兩千多年前,這句碑文鐫刻大漢王朝的恢宏氣勢,使其定格為永恆。
郭子儀功高蓋世 為何不招人嫉
郭子儀領兵,護守大唐,權傾天下威震一方,沒有引起朝廷忌恨;功高蓋世也沒有引起皇帝猜疑。郭子儀一生富貴壽考,其子孫皆是朝中重臣,汾陽王人道之盛,青史流芳。
【兵仙韓信】漢中定計 逐鹿中原
劉邦經鴻門宴後,燒毀棧道,困居漢中,以示臣服於楚霸王。他雖然封了韓信做大將軍,但仍感到前途渺茫。因為項羽以霸王之姿號令諸侯,令當世名將章邯等鎮守關中,扼制漢軍。項羽統軍四十萬,而劉邦只有十萬人。
信陵君「竊符救趙」 分擔六國之憂
信陵君保全趙國,是爲大義;組織五國聯軍,營救母國魏國,是爲大忠。信陵君一生克盡忠義,受到後世人們的景仰。
西晉百科將軍 無所不能的「杜武庫」——杜預
中國古時,在文廟和武廟中都受到祭祀的賢臣,中國史上只有一位,他就是西晉開國名將——杜預。
【名句故事】一飯千金
一頓飯值千金,比喻厚厚地報答恩人。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
岳飛的故事家喻戶曉,「馬前張保,馬後王橫」的典故也被人們津津樂道。但在真實的歷史文獻中,岳元帥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卻另有其人哦!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之一的、也是岳飛最喜歡的大將——張憲。
【名句故事】韓信將兵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指愈多愈好,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為漢高祖劉邦打天下,戰功赫赫,所向披靡。兩人論各將領帶兵的能力……
四任皇帝敬重他 屈突通忠義守節 配饗廟庭
屈突通,為隋唐兩代的名將,歷經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任皇帝。為人忠直盡責,曾捨身力救千餘人性命;也在隋末勉力支撐著即將傾倒的隋朝,無奈隋朝氣數已盡。後屈突通遇唐高祖、唐太宗兩位明君賞識,大展長才,建功無數。他一生守節,求仁得仁,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配饗太宗廟庭。
【文史】戰必勝攻必取 韓信六出奇兵定天下
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更有「兵仙」美譽。在秦漢之交的戰亂年代,他不是武功最高強的,手下軍士也不是最強悍的,但他卻能通過近乎神一般的軍事謀略,化腐朽為神奇,打下一個個勝仗。
【文史】十面埋伏 韓信項羽的終極決戰
項羽和韓信,一個是力能扛鼎、霸氣沖天的王者,一個是料敵先機、用兵如神的兵仙。秦朝滅亡後的那幾年,與其說是楚漢的帝王之爭,不如說是項羽和韓信的精彩對決。 一場垓下之戰,最終為這段歷史畫上有力的句號。
名如其人 韓信義重如山不負漢室
龍且戰敗,齊國平定,天下大勢的走向已經十分明朗。楚漢最終的決戰在即,人們也逐漸看清,楚漢爭霸真正的主角不是項羽、劉邦,而是兵法與謀略都無人能及的大將軍韓信。他的一舉一動,牽連著歷史命脈。
【文史】楚漢戰爭轉折點 韓信水淹20萬楚軍
楚漢爭霸以來,韓信領兵以少勝多,在歷史上留下許多耳熟能詳的典故,比如暗渡陳倉、木罌渡河、背水一戰、破趙會食、十面埋伏等。其中有一場戰役,從根本扭轉了楚漢局勢,創造了水淹楚軍的奇蹟,那就是濰水之戰。
滅齊的犧牲者 酈食其之死與韓信無關
在謀士李左車的建議下,韓信「尺書降燕」,齊國成為繼項羽之後唯一的強大諸侯國。因而,韓信的下一步計畫是征服齊國。
英雄惜英雄 韓信禮待俘虜得奇策
韓信領兵,戰無不勝,堪稱歷史上用兵第一奇才。在韓信的戰爭生涯中,或許只有一人能與之比肩,獲得像老師一樣的尊崇待遇,他就是趙國著名的謀臣李左車。歷史上關於李左車的記載不多,他的故事主要圍繞韓信展開。
掌握兵書精髓 韓信背水一戰折服手下
漢王劉邦宣布將任命大將軍,軍中上下暗自高興,都認為自己會得到任命。最終,韓信登上了拜將台,全軍譁然。他們不解,這個未建尺寸之功的無名小卒,為什麼得到大王的青睞?在一次次的戰役中,將士們逐漸找到答案。
唐太宗爲他罷朝3日 15名養子爲他守孝3年
李大亮去世後,他生前收養的15名孤兒都為他守孝三年。太宗聽聞他的死訊,悲痛大哭不能自已,廢朝三日爲他哀悼。
意想不到的渡河方式 韓信出奇兵破魏
大戰在即,兩軍隔河對峙。如果一方軍中僅有少量船隻,他們應如何渡河克敵,並將損失降到最低?楚漢爭霸期間,過於自信的劉邦由於對韓信的猜忌,不斷製造「麻煩」。而具有將帥大才的韓信,總能化解危機,反敗為勝。
韓信暗渡陳倉 漢室得天下的第一步
公元前206年6月,漢中舉行了一場隆重而盛大的任命儀式,漢軍營長期空缺的大將軍終於有了確定人選。心思縝密的韓信成為劉邦進軍關中,進而謀取天下最倚重的國士。按照韓信的計畫,劉邦起兵的第一個目標,是三秦地區。
劉邦憑什麼戰勝項羽 韓信謀略堪比隆中對
楚漢爭霸之前,項羽擁兵40萬,劉邦去封地時只帶走3萬兵馬。而論身世,項羽是楚國貴族,世代為將聲望很高,而劉邦發跡前只是個小亭長。面對實力這麼強的對手,劉邦要如何以弱勝強,統一天下呢?
蕭何月下追韓信
秦朝滅亡,胸懷遠大抱負的兵仙韓信,在各路諸侯中把目光轉向處於困境的劉邦。公元前206年,他僅帶領3萬兵馬奔赴漢中,韓信就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員。歷史告訴我們,韓信最終成為劉邦的大將軍,那麼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大唐將軍在家做飯?李勣為姐煮粥燒了鬍子
李世勣是位不重私利,感念故主的恩義將軍。唐太宗曾經剪掉自己的鬍鬚,燒成灰燼後為他調藥。他去世後,高宗李治罷朝七日,親自在未央宮的古城樓上哭著為他送葬。
懷才不遇 韓信歸漢
秦末的民間,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建「張楚」政權後,天下豪傑並起,項羽、劉邦也作為楚人後裔先後起兵。相對平靜的淮陰縣中,韓信和他的寶劍一樣,等待出鞘的最佳時機。
文帝9年,許負為周亞夫看相,周當時是河內太守。許負要周亞夫走到她跟前,仔細地看了又看,之後說:「再過三年,你便會封侯。封侯八年後,將任宰相,位尊任重,在眾臣子中你是首屈一指的,再過九年會餓死。」
被譽為「兵仙戰神」的韓信,無疑是楚漢爭霸時期響噹噹的主角。他在五年之內,襄助漢室打天下,終結秦末群雄紛爭的混亂局面。都說亂世出英雄,韓信的出現並非偶然,他從少年時期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言行和志向。
按照蒙古帝國的法令,對盜賊向來處以重罰。因別勒古台的苦苦請求,蒙古王只是折了樹枝,象徵性的懲罰了盜賊。
在博爾朮的心目中,成吉思汗意味著什麼?使他將生死置之度外,同大汗共履艱難危險?
笑談風雲:知恩圖報的韓信
韓信在歷史上做了劉邦的大將軍,是國家的棟樑之才。他的千金報德、胯下之辱被傳為佳話,後人讚譽韓信是個有大忍之心、知恩圖報的人。那麼韓信又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文史】郭靖的原型「中天神將」郭侃
他是大唐名將郭子儀的第十六世孫,而在武俠小說中,他被認為是郭靖的原型。他智勇雙全,精通兵書、火器,在兵征天下之時,他統帥漢軍踏入歐亞,橫掃數百座城池。在網絡還未出現的七百多年前,西征大軍就打通了全球化的信息交流通道。他就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漢軍統帥——郭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