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將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的千古遺音(下)
出定後的文天祥不禁淚流滿面地說:我都明白了!緣起、緣滅,是非成敗轉頭空,正道大法已得,生死僅是一念間,我已不復迷惘。說罷便提起筆繼續寫下未完成的《正氣歌》。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的千古遺音(上)
岳飛帶著岳家軍留下了「忠」的文化,成了後世愛國志士永恆追尋的目標,文天祥自年少之時也是追尋這目標:發憤讀書考取狀元,組織義軍抵抗蒙古。
王陽明用他的一生向我們證實命運是由上天所安排,我們面對上天只能是謙卑再謙卑。這也是我們中國五千年來歷代的聖人賢者反復告訴我們的道理。
【文史】岳飛與廬山的不解之緣
岳飛是我國人盡皆知的民族英雄。這位大半生馳騁疆場的南宋抗金名將,竟然和廬山結下過不解之緣。青山綠水之間,曾多次留下他的行蹤,他在這裡有過歡唱和快樂,有過沉吟和痛苦,而使廬山的草木都凋顏動容的是,岳飛慘遭迫害的人生悲劇,就是在這山巔之上揭開序幕的。
【家教珍事】岳母刺字:「盡忠報國」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他是南宋抗金著名將領,本出身於普通農家,宣和四年(1122年)從軍。由於他作戰勇敢升為秉義郎,成為著名抗金將領宗澤的部下。他的一生是英勇抗擊金兵入侵,為南宋朝廷的安定,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他曾經大敗金兀術,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威鎮八方。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善戰,使金兵聞風喪膽,當時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口號,可見其岳家軍,在南宋軍民和金兵心目中的威德。宋高宗曾經親自手書「精忠岳軍」四字,製成錦旗,賜給岳家軍。
蕭瑀是奇人,是個生命經歷「精彩」過功名勳績的大唐宰相。唐太宗創貞觀二十三載,名臣濟濟,四方來歸。這後人無限追慕的貞觀之治,蕭瑀身在其中,卻是橫跨二十二年的大起大落。古人多以「宦海浮沉」比喻為官或陞遷或貶謫的變換無常,而蕭瑀揚帆駛進的這片海,更是驚濤駭浪,顛簸他時而一飛沖天,時而深墜海底。
【隋唐英雄傳記之十五】蕭瑀篇(上)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隋唐英雄傳記之十四】駙馬將軍——柴紹
正史記柴紹,起筆便是他顯赫的身世。祖父柴烈是周朝驃騎大將軍兼刺史,父親柴慎乃隋太子近身侍衛,至柴紹一輩,更是從隋太子禁衛武官一路成長為初唐的大將軍。祖孫三代,在三個不同的朝代,皆是位列公侯的權貴重臣。晉州柴氏一族,是名副其實的將門世家,更因出了柴紹這位凌煙閣功臣而享譽千載。
七月流火,戰事未央。歷史的筆鋒轉至武德六年的夏秋之交,時隔三年,秦淮河畔的野心家再次掀起南國的動盪。反唐之將名為輔公祏,曾是追隨杜伏威起義的隋末雄豪,後歸大唐,鎮守丹陽。因不滿杜公猜忌,輔公祏於是殺副將,詐稱杜公之命,起兵造反,更於同年八月初九自稱帝,修宮殿、置百官,一切仿照帝制,為患江南。
【隋唐英雄傳記之十二】李靖篇(上)
李靖,字藥師。靖乃安定靜默之意,藥師為佛國世界之覺者。這般謙謙祥和的名字加諸一人之身,無怪乎歷代傳奇、演藝作品都愛反覆流傳他的故事。他與紅拂女的風塵奇緣,代龍王興雲布雨的神蹟,至今仍是婦孺皆知、口耳相傳的美談。李靖早已化身為後人心中的風流神將,而真正被歷史銘記的,是他在人世間、在風雲際會的隋唐之交,創造的一個個軍事奇談。
位列凌煙、配享廟廷的二十四位功臣中,有的追隨唐主,死而後已,見證了起事到開國的盛德大業;有的尋尋覓覓,棄暗投明,只為輔助真命天子,一身才學方有用武之地。有的人感恩知遇,有的人戴罪立功,還有的人,效忠隋室力戰唐軍,不得以在慷慨悲歌中接受歷史的安排,從末路英雄轉變為新朝驍將。主動歸唐的自是明達卓識之英,力竭俯首的亦是盡忠盡節之雄。儘管人生際遇各不相同,但他們同樣為李唐基業立下功在千秋的不朽功勳。
【隋唐英雄傳記之五】真實的程咬金
一柄八卦宣花斧,夢遇神人授藝,臨陣對敵只曉三招絕技;出身草莽,販私鹽、劫皇綱,荒唐事無所不為,人送諢名「混世魔王」。演義小說勾勒的隋唐世界,壯懷激烈,群英中的程咬金,卻以一副粗豪而詼諧的形象出現,為這段恢宏的歷史增添一絲活潑歡喜的氣氛。他行事乖張莽撞,偏能遇難呈祥,多福多壽,是凌煙功臣中最幸運的福將。而「半路殺出程咬金」「程咬金三板斧」等傳統故事,更是作為經典俗諺深入人心。
【文史】隋唐英雄傳記之四:大唐的守護神
「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
皇開國,天下歸心,終結了魏晉以來持續百年的板蕩格局。然統一治世不過曇花一現,隋煬帝修運河,溝通南北,為千秋後世創造福祉的同時,卻因不恤民力帶來現世的政治危機。大業七年,河南、山東的一場洪水,更沖蝕了隋朝的國祚天命,致使官民思變,揭竿而起。
撣去歷史的封塵,在三國兩晉和隋唐之間的那段時空中,有一個國祚僅僅28年的王朝——北齊。在這個以絕情無義、暴虐淫亂為符號的王朝裡,出了一位「貌柔心壯」、心如白璧的蘭陵王——高長恭。
古往今來,東西方兵家泰斗、兵法大師層出不窮,各民族各種兵書也燦若星河,但都無法企及孫子、孫臏、尉繚等這幾位兵家奇人的智慧與高度。由孫武創作的《孫子兵法》、孫臏寫就的《孫臏兵法》及尉繚的兵書《尉繚子》像是浩瀚星河中的璀璨將星,賦予人出奇不意的謀略和奇策,至今引人樂道和推崇。本文將要介紹的是秦始皇的國尉——尉繚。
往今來,東西方兵家泰斗、兵法大師層出不窮,各民族各種兵書也燦若星河,但都無法企及孫武、孫臏、尉繚等這幾位兵家奇人的智慧與高度。由孫武創作的《孫子兵法》、孫臏寫就的《孫臏兵法》及尉繚的兵書《尉繚子》像是浩瀚星河中的璀璨將星,賦予人出奇不意的謀略和奇策,至今引人樂道和推崇。本篇將要介紹的是孫武的後世子孫「計聖」—— 孫臏。
往今來,東西方兵家泰斗、兵法大師層出不窮,各民族各種兵書也燦若星河,但都難以企及孫武、孫臏、尉繚等這幾位兵家奇人的智慧與高度。由孫武創作的《孫子兵法》、孫臏寫就的《孫臏兵法》及尉繚的兵書《尉繚子》像是浩瀚星河中璀璨的將星,賦予人出奇不意的謀略和奇策,至今為人樂道和推崇。本篇將要介紹的是「兵聖」——孫武。
鳴玉溪畔奇女子——秦良玉
霖鈴敲打著碧紗窗,圓月刀馳騁過苗疆域。盛唐的蜀道難,在明末是否仍是難於上青天?巴蜀錦城,有當壚賣酒的風情,杜鵑啼血的淒美,也有三分天下的籌謀,一夫當關的雄圖。這片交織著風月與戰爭的傳奇地域,也曾孕育出一位奇女子, 許以刀光劍影的馬上姻緣,歷經慷慨瀝血的悲喜人生。
【故國神遊】英雄掛劍千載去 長使信字留人間
這一年的歲首,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手無寸鐵的秦軍降卒被長槍與亂刀逼入大谷,等待他們的是亂箭與巨石齊下,時將拂曉,二十餘萬秦卒的屍首填滿山谷,因為項羽擔心他們一旦到了秦關就會倒戈,於是先發制人,將他們一夜之間坑殺殆盡,這才放下心來向著咸陽繼續進發。
【故國神遊】千古神將憶淮陰(下)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然而在韓信的戎馬生涯中,多多益善的將兵作戰,其實只有垓下之役這一次,而他大部份的時間,所面臨的最大難度就是卒少兵弱,或是帥無常兵。用韓信的話說,幾如「驅市人而戰之」,然而韓信卻一次一次出奇制勝,戰無不克,攻無不取。
漢之世,盛行佩劍之風。君子佩劍,服之象德。匹夫佩劍,拔之相鬥。韓信方為布衣之時,也常常腰懸三尺之劍,落拓而行於淮陰的鄉亭、城下的溪濱、熙攘的市井。而他高大挺拔的身形,沉毅慷慨的奇節,無論走到哪裏都透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如玉在璞,無華其表,涵彩其中。
太史公為二子做傳時卻對陳餘受笞的經歷要特筆一書,足見平常之中卻有非常之處。因為張耳、陳餘既非閭左役夫,亦非驪山刑徒,倘若大魏不亡,此時他們或許在廟堂之上從容揖讓,或許在公卿之府高談劇飲,或許硃輪華轂馳南騁北,或許燕服微行探賢訪幽。而眼下,他們卻亡命它鄉,屈膝里胥——所謂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其中的悲哀又有幾人能坦然受之。
明知天意不可違的項羽,也仍要堅持奮戰到最後一口氣。他帶領剩餘士兵回頭反擊漢軍,光是他一人就獨自對抗一百多人。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
宗澤三呼「過河!」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宋朝著名抗金將領。母親劉氏懷胎時夢見天降大雷電光照自身,第二天宗澤出生。宗澤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進士第。他在廷對時極力陳述時弊,考官討厭他的直率,將其置於末甲。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向佛虔敬,智勇無敵;擅長詩書;精通音律;情接兩世,百代傳奇。這些詞語用在韋皋身上,一點也不為過。
岳飛的大廉與大愛
岳飛有句肺腑之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這名話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每次出征,他都奮勇作為前鋒。在唐太宗還沒抵禦竇建德於武牢時,秦叔寶就率數十騎兵先攻陷其陣營。
岳飛的一生對國家和民族盡忠報效,這一精神品質也體現在他對恩師的至敬,對母親的至孝,對子女的至嚴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