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中國歷代名人
歷代皇帝
歷代后妃
歷代名將
歷代名相
歷代名臣
歷代文人
歷代名醫
科技人物
傳奇人物
歷史探源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歷史文物
歷史故事
古代戰爭
古代遊記
經典史籍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現代史
各類專史
其他史料
歷史上的今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華五千年
遠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戰國/東周
秦
西漢
魏晉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現代
世界史
上古時代
中古時代
近代
現代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史海鉤沉
中國歷代名人
歷代名臣
歷代皇帝
歷代后妃
歷代名將
歷代名相
歷代名臣
歷代文人
歷代名醫
科技人物
傳奇人物
中華千古英雄人物
歷代星座人物
歷代名臣
宋弘顯貴不棄糟糠之妻 不忘夫妻恩義
在受變異觀念影響的現代社會中,丈夫拋棄與自己共患難的結髮妻子的事並不罕見,古人秉持的「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美德以及其背後傳遞的夫妻恩義之情,對於很多的現代人而言,已是難以想像之事。
宋弘
糟糠之妻
光武帝
湖陽公主
周曉輝
2021年10月4日 5:34 PM
修身齊家為國盡職 唐名臣柳公綽有古之遺風
儒家經典《大學》有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是以古代有抱負的士子為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都要首先修身、齊家。唐朝著名大臣、書法家柳公綽堪稱這方面的典範。他是唐代書法大家柳公權的哥哥。
柳公綽
柳公權
書法家
柳仲郢
柳氏家訓
周曉輝
2021年9月8日 9:46 PM
【忠義傳】張騫兩出西域 完成鑿空使命
在漢帝國西部的邊境,有一條狹長縱深的天然通道,它位於黃河以西,便以「河西走廊」名世。兩千多年前,一個以漢人張騫為首的百人使團,第一次從這裡走過。張騫用十三年的時間,用腳步丈量出西域範圍,勾勒出華夏民族與中、西亞諸國交流的網絡。從此,他成了漢朝第一位探索西域,並打通中原與西域聯繫的傳奇人物。
忠義傳
張騫
漢武帝
西域
絲綢之路
2021年8月6日 5:30 PM
【忠義傳】牧羊十九年心繫漢朝的蘇武
使者,一群往來於兩國之間,傳遞本國諭旨、架起溝通橋樑的特殊人才。這一稱謂,會讓人想起,煙沙古道上,車載斗量的財富,持節壯遊的威儀,縱橫遊說的辭令,以及異國風情的見聞。光鮮的背後,也會有撲朔迷離的政局和生死難料的前路。
忠義傳
蘇武
漢武帝
李陵
匈奴
2021年8月1日 3:42 AM
【忠義傳】九死一生 不忘漢帝使命的張騫
夜寒刺骨,他悠悠醒來,所見卻是囚籠般的帳篷,所聽卻是刀劍般的朔風。披上禦寒的外袍,為熟睡的妻子掖好被子,他便悄悄踱步到帳外。出帳之前,他還不忘小心翼翼地捧著,角落裡那三尺來長、懸垂著三重赤色牦尾的符節。
忠義傳
張騫
西域
漢武帝
2021年7月23日 8:16 AM
北宋鐵面御史趙抃與包公齊名 打坐中悟道
說到包拯包青天,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北宋另一位與包公齊名的剛正不阿的大臣趙抃(biàn),當下知曉的人恐怕不多了。他歷經宋朝三位皇帝,為政四十五年,官至副相,曾五任御史,他是中國歷史上以「鐵面御史」之譽載入《二十四史》的唯一一人。
趙抃
包拯
一琴一鶴
周曉輝
2021年6月12日 12:38 AM
晚清書法家李文田以相術聞名京師
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都有能人異士,能力高者可通古知今、預知未來事,能力低者可相出人生命運,道出人間禍福。晚清咸豐光緒年間有一位官員、書法名家,亦是擅相術者,他叫李文田。
李文田
相術
術數
2021年4月3日 3:41 AM
宋代士子龔明之至孝至誠 年過八旬仍被破格升官
龔明之,字熙仲,是崑山(今江蘇省崑山縣)人。他出身於士族,因至孝至誠的品行而頗得盛名。
龔明之
孝順
崑山二老
2021年3月26日 10:49 PM
童謠應驗 王濬樓船下益州 助西晉一統天下
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令人盪氣迴腸的魏、蜀、吳三國,在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孫權等風流人物謝世後,天下大勢逐步走向統一。公元263年,曹魏政權滅掉蜀漢。266年,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東吳,徹底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天下。
王濬
西晉
三國
東吳
孫皓
晉武帝
2021年3月20日 12:47 AM
古風悠悠:房玄齡功高德廣(下)
房玄齡常常告誡他的兒子們:「不能驕奢,不可沉溺於聲色;一定不可以用地位門第,去欺凌他人!」他彙集了古今聖賢的家誡格言,寫在屏風上,令諸子各取一扇,對他們說:「你們如果能留意這些家誡,就足以保身成名。」又說:「漢朝的袁家,歷代保有忠節,是我所崇尚的,你們也應該傚法。」
房玄齡
古風悠悠
將相名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2021年1月30日 5:41 PM
想殉國未成 清朝舊臣錢能訓得神示知命數
曾短暫擔任中華民國總理的錢能訓,字幹臣,是清末人,1869年出生於浙江嘉善縣,是吳越武肅王錢鏐的第三十六代孫。他的父親錢寶廉是道光年間的進士,曾任吏部侍郎和刑部侍郎,為正二品官員。
錢能訓
中華民國
民國總理
2021年1月19日 4:20 AM
古風悠悠:房玄齡功高德廣(上)
房玄齡十八歲時,本州舉薦他應進士考,及第後被授羽騎尉。吏部侍郎高孝基,一向被認為有知人之明,見到房玄齡後深加讚歎,對裴矩說:「我見過的人多了,還從未見到像這位郎君那樣的人。他將來必成大器,但恨我看不到他功成名就。他會位高凌雲。」
房玄齡
古風悠悠
將相名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2021年1月17日 6:52 PM
南朝循吏孫謙 清正廉潔造福一方 猛虎竟也避讓
在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循吏列傳》中,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宰相)孫叔敖被其列為「循吏之首」。「循」意思是遵循道義、順應時勢,也就是說,孫叔敖被視為遵循道義、順應時勢的官員之首。
孫謙
循吏
南朝
2021年1月15日 1:18 AM
懷橘陸郎孝母至純 臨終預言天下一統
《三國演義》中有寫到一幕是諸葛亮到江東舌戰群儒,在這群儒生中有一位是少年成名的陸績,字公紀。他從小就非常孝順,年紀輕輕就頗有名氣,後被拜為太守,其為政清廉,深受百姓愛戴。
陸績
三國
二十四孝
懷橘遺親
2021年1月3日 7:57 PM
既是「于青菜」又是「于青天」——清朝廉吏于成龍
于成龍是清朝著名的廉吏,45歲才出來做官,當過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較高層級則為藩臬按察使、布政使二司、督撫大員。到哪他都勤政廉潔,到哪都深得民心。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見。」
于成龍
廉吏
辦案
2020年11月12日 5:11 PM
唐朝王爺李皋德才兼備 亂局中逢戰必勝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皇增添了許多節度使,節度使管轄的地區稱為藩鎮。在隨後的一百多年間,藩鎮的形勢是比較穩定的,但與安史之亂前的大唐盛世相比,中央政府並不能完全控制節度使,因此,唐朝中後期時有節度使叛亂。而在中唐的亂局中,一位「戰王爺」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李皋
唐朝
2020年11月12日 4:30 AM
國家有難 老將出馬──劉大夏
劉大夏曾有兩句名言,一是「居官以正己為先,不獨當戒利,亦當遠名」;二是「人生蓋棺論定,一日未死,即一日憂責未已」。前一句的意思是:做官要首先正己,而後才能正人。只有不圖名利,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後一句則是說:嚴於律己要自始至終,不可有一日鬆弛。
古風悠悠
劉大夏
清官
名臣
經典歷史故事
2020年11月9日 5:21 PM
王府內建草藥園 朱橚留下醫藥典籍造福後人
歷朝歷代皇家子嗣,除了繼承皇位的兒子外,其他皇子多被封為「王」,而凡是有王爵的人都可稱為「王爺」。與唐宋和清朝的王爺只是虛銜相比,明初王爺職銜的含金量很高。他們不僅有封地,還有官署和軍隊,而他們主要鎮守在邊疆及內地的主要城市。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曾被封為燕王,封地是今天的北京一帶。
朱橚
醫書
《袖珍方》
救荒本草
2020年10月23日 7:49 PM
耿介守正 雅量容人——呂蒙正
呂蒙正,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三次擔任宰相,對上遇事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量,被人稱為一代賢相。他自幼受家庭影響,敬信神佛,敬奉佛法,為人仁慈厚道,參加科舉考試時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以下為《宋史•呂蒙正傳》中記載的幾個小故事,給人以啟迪。
古風悠悠
呂蒙正
勸世文
經典歷史故事
名臣
2020年10月6日 5:03 PM
漢代京兆尹張敞不拘小節 為夫人畫眉留佳話
漢朝時能夠做到京兆尹的人,那可一定不簡單,其地位就相當於今天北京市的市長,掌握著首都的行政大權。漢宣帝時期的京兆尹張敞就是這樣一位頗具治理才能的官員,史載,朝廷每有大的事情商議,他總能博引古今,拿出符合實際的舉措。不過,就是這樣一位國家重臣和能臣,卻不拘小節,甚至還傳出了每日為夫人畫眉的趣聞。
張敞
畫眉
漢宣帝
2020年9月16日 2:28 AM
允文允武一名將 名公子于仲文
生長於北周跨越隋朝、歷經三代的世家名公子于仲文,帶兵打仗非常雄武,而且足智多略,一生有辦案的奇蹟、有許多勝戰功績,然而,于仲文的隕落也和戰爭有關,為何戰神不再眷顧於他?
名將
于仲文
經典歷史故事
2020年9月14日 5:26 PM
北宋有位「魚頭參政」 讓皇帝感動讓同僚敬畏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開始設置負責監察的言官、諫官,官名為諫議大夫、諫大夫等。東漢時正式定名為諫議大夫,其地位雖然不高,但可「諷朝政之得失,諫皇帝之功過」。中國歷朝歷代都有名留青史的諫臣,唐太宗時期的諫議大夫魏徵就是典型例子。而北宋真宗和仁宗朝的「魚頭參政」魯宗道,也是一位錚錚諫臣。
魯宗道
魯公浦
宋仁宗
劉太后
宋真宗
2020年9月4日 6:22 PM
蘇軾治洪救下一城人 程昱智退亂賊保危城
東漢和北宋名臣不凡的「雙城記」。看程昱怎樣把一個空城變回殷實之城?大洪水當前蘇軾怎變出治水大軍救下一城人?
蘇軾
程昱
歷代名臣
2020年9月3日 4:11 PM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
于成龍當羅城縣令時,戰亂後縣中居民才六家,遍地榛莽,沒有城郭,沒有官邸。于成龍卻用感人肺腑的精誠堅持下來,安撫殘餘百姓,捕治盜賊,寬免徭役,建立學校、養老院,依次施行興利除弊的措施,為官七年,縣中大治。
于成龍
清官
廉吏
名臣
經典歷史故事
2020年8月30日 6:24 PM
麒麟閣功臣榜排名第二 張安世「滿而不溢」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讚美守疆戰士忠君報國的組詩《塞下曲》中有這樣兩句:「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詩中所言的麒麟閣在漢代未央宮中,因漢武帝元狩年間打獵獲得麒麟而命名。公元前51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大漢,回憶往昔輔佐漢室的有功之臣,遂令人將十一位功臣的畫像置於麒麟閣內,「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以示紀念和表彰。這十一位功臣是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
張安世
麒麟閣
功臣
2020年8月4日 2:23 AM
這幾位賢臣秉公處事 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老子曾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亦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引申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至理名言,即世人應當效法大自然對待萬物的公平,不以一己之私和個人好惡、不屈服於壓力對待人與事,換言之,就是依照公認的道理或公平的標準待人處事,謂之「秉公」。
秉公
天下為公
包拯
2020年7月4日 1:59 AM
令人感動千年 范仲淹
北宋名臣范仲淹,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感動無數仁人志士。
中國歷代名人
歷代名臣
范仲淹
琴心
經典歷史故事
2020年6月30日 5:46 PM
【歷史上的瘟疫】北宋賢臣救災記
《宋史》中有一句話,「民之災患大者有四:一曰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畜災。」瘟疫可說是古人心中的災禍之首。風雅而富庶的北宋,同樣經歷了多次大瘟疫的考驗。大概每隔幾年或幾十年,地方州縣就會發生一次疫病。史書記錄了大大小小的疫災造成的悲劇,也見證了許多文人賢士濟世救民的感人故事。
北宋
歷史上的瘟疫
瘟疫
蘇軾
2020年5月10日 5:00 AM
為民請命且以德立信 鄧訓積福蔭及後代
鄧訓是東漢光武帝第一功臣、大司徒鄧禹的第六個兒子,生於公元39年。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因為不喜歡文學,所以常常被父親責怪。
鄧訓
因果
福報
2020年5月4日 1:11 AM
不耍「爾虞我詐」實話實說 救下二國人命
楚莊王圍攻宋都,已經窺知對方城中之人「易子而食」,楚軍勝券在握了,卻僅僅因為一句話棄攻,班師而返。什麼話有這麼大的力量,為兩國迎來和平令終呢?
成語典故
成語數來寶
爾虞我詐
爾詐我虞
誠
2020年4月29日 9:45 AM
上一頁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有約 367 條記錄
行香子‧懷野老(三首)
雕像變真人的故事 比馬龍神話的啟示
四連血月不尋常?(1)史上最吸睛的例子
無畏艱辛 不負英靈
浮生行吟:想想「長跑」這件事
怎樣當個惹人愛的人?教你一個祕訣
七月十五中元節 怎麼看待「鬼月」?
茶禪一味蘇軾名句:人生所遇無不可 我生百事常隨緣
茶禪一味蘇軾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 人間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