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聪慧灵巧,懂得面相,却无法改变自己年轻守寡的命运。经历丧夫之痛后,她该如何变演一个母亲的角色呢?对命运会有一番新的领会吗?
话说,丈夫高生去世后,细柳姑娘与两个儿子长福与长怙相依为命。
这年,长福已十岁,正要开始读书。长福虽是高生与过世的前妻留下的儿子,但善良的细柳,将他视为己出,照顾备至。细柳嫁入高家不久,每每要回娘家,长福总是哭闹着要跟着她,一步都不离开。
但自高生过世后,长福就变得娇纵懒惰,偷偷地跟着牧童外出玩耍,不肯读书。细柳对其屡劝不听后,就鞭打教训他。但长福仍旧顽冥不改。
一天,细柳严肃地对长福说:“既然你不愿读书,我也不能勉强你。但穷苦人家是没有闲散之人的。今后,你就跟着僮仆们一块干活吧。不然的话,就用鞭子抽你,你可不要后悔!”于是让长福换上破旧的衣服,跟着僮仆们去放猪。傍晚回家后,就他让拿着碗,跟着仆人一起吃饭。
但从小娇纵的长福,岂能吃得了这苦。几天后,就跪下求细柳说:“母亲,我愿意读书了。”细柳一听,忍痛转过身,置之不理。长福不得已,又拿起鞭子,出门去放猪。
转眼秋天已逝,近入严冬,这时,长福光着肩膀,赤着脚,冷得瑟瑟发抖。一天,一场大雨后,被雨淋湿的他,狼狈得缩着头像个乞丐。邻里人都很可怜他,对细柳议论纷纷,若有人要纳继室,都以细柳为戒,“千万不要娶到像细柳这样的妻子啊。”细柳听闻这些风言风语,只能咬着牙,沉默不语。
不久后,长福不堪其苦,就逃家了。细柳知道后,横下心,不管也不追问。几个月后,长福憔悴地回到家,但不敢进门,他哀求邻居帮忙劝慰细柳。细柳听后说:“如果他能接受鞭打百杖的处罚,就回来见我,不然就早点离开吧。”
长福得知后,马上进了门,哭着说:“母亲,我愿意受罚。”
“如今,你可知道悔改了?”
“是,孩儿知道后悔了。”
“既然知道后悔,无须再受处罚,今后安分地放牧猪只,再犯不宥。”细柳说。
长福一听大哭说:“我愿意接受鞭打一百杖,母亲,请让我读书。”
细柳最初不答应,最终在邻居的劝说下,答应了。
经历这番波折,长福一改恶习,勤勉读书。三年后考上秀才,巡抚杨公因而器重他,使其为禀生资助他。
而细柳的亲身儿子长怙,与哥哥长福同师学习,却驽钝,不善读书,几年下来还不能写自己的姓名。于是细柳让他放弃读书,学习农耕。但长怙却感农耕辛苦,整日游手好闲。
一天,细柳又见长怙整日无所事事,生气地对儿子说:“士、农、工、商,人人各有本业,你既不能读书,又不能耕种,岂不是要饿死吗?”于是杖打他。
从此长怙领着仆人耕作,若起得晚,就挨母亲责骂;若有美食、好的衣服,母亲往往先给了大哥长福。长怙虽不说什么,但内心十分不平。
后来细柳决定出资,让长怙学习经商。但拿了钱的长怙,却去赌博淫乱,钱赌光了,就骗母亲说,“遇到了盗贼,钱被抢光了。”细柳识破后,生气地杖打长怙,几乎要打死儿子。长福见状,长跪于地劝母亲原谅弟弟,“母亲,我愿意代替弟弟被打。”细柳这才住手。
后来长怙稍有收敛,但细柳知道,儿子并非发自内心的忏悔。
一天,长怙告诉母亲,“我要跟几个商人到洛阳做生意,请母亲答应。”
细柳一听,转身回房,拿了碎银三十两给长怙后,又拿了一枚银锭交给长怙,“这是你祖父为官时的遗物,千万不能花用,只可用它压装,以备急用。这回是你初次出远门经商,我也不敢指望你赚大钱,只要不亏了这三十两银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长怙临去前,细柳又一再叮嘱,“那枚银锭是急用的,万不得已,不要花用。”长怙满口答应后,就高兴地离开了。
长怙一离开,细柳就找到长福说:“记得二十天后,你就到洛阳。我担心事情一多,到时我会忘记。”长福想问个究竟,但看母亲黯然伤心的模样,就打住了。
长怙这趟洛阳行,哪是什么学商之旅,他只想趁机远离母亲后,好好地游乐一番。
到了洛阳,长怙来到名妓李姬家中。起初,他仗势身上有母亲给的银两,整日娱乐,但十几天后,三十两碎银子皆已花光。他想到了那枚银锭,于是取出后,认真一看,“啊,这银锭居然是假的!”他吓得不知所措。但他安慰自己:“我跟李姬感情这么好,她不会马上就赶我走的。”
不久后,突然出现两人,进到屋里后,手拿绳索套住他的脖子,长怙吓得不知所措,连问怎么回事。原来,李姬先前拿了他的假银锭,告到公庭上。
随后,长怙被抓到官府,经受严刑拷打,几乎丧命。身上早已分文全无的他,受狱吏百般虐待,为了活命,他只能向其他囚犯乞讨食物。
而这头,长怙离开二十天后,长福便去问母亲,“母亲,我该去洛阳了?”细柳叹了口气说:“你弟弟今日的放荡,就像你以前不爱读书一样,当初若不是我冒着恶后母的名声,哪有你今日的成就啊?”细柳一边说,一边流着泪,“人们都说我心狠,但他们都没看见,深夜里,我那被眼泪浸湿的枕头啊。”长福默然不语。
“因为你弟弟放荡之心不死,所以我故意给了他一锭假银子,让他受挫折,我估计,他现在已经在监狱中了。”细柳接着说:“巡抚杨大人待你很好,你前去求他,这样既可使长怙免于死罪,也可以让他痛改前非。”
长福告别母亲,来到洛阳,马上到监狱里探视弟弟,只见他身子虚弱,脸色惨白像个鬼。兄弟俩见面,抱头痛哭。杨大人知情后,便放了长怙。
兄弟俩回到家,长怙双膝跪下,行至母亲面前,求母亲原谅。细柳含泪望着儿子:“这回可遂了你的心愿了?”长怙涕零,不敢作声。这时,长福也跟着跪下,望母亲原谅弟弟。细柳便大声斥责长怙种种的恶劣行径。
从此,长怙痛改前非,勤快地处理家务,偶而懒散,母亲也不苛问。几个月后,细柳不再谈起长怙经商之事。
一天,长怙告诉哥哥长福,自己想请求母亲让他经商。长福便转告了细柳。这时的细柳见时机成熟,就借了一笔钱,给了长怙。半年后,长怙就赚回了一倍的利息。
到了秋天,长福考中了举人,又过了三年,考中了进士;长怙也经商聚积了上万两银子。
淄川县有个客居洛阳的人,曾见过细柳夫人,当时她虽已年过四十,却仍像三十多岁的人,而她衣着装妆容朴素,就像一般寻常妇人。
细柳这传奇的人生际遇,似乎让人领会了,原来知命认命,并非消极承受,而是抱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逆境,忍苦坚持;面对顺境,安适淡然。(全文完)@*
改写自《聊斋志异》
任编辑: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