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四支(40):美姬工笛 老婢吹篪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明 仇英《金谷園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25
【字號】    
   標籤: tags: , ,

【原文】

měi jī gōng dí ,lǎo bì chuī chí 。
美姬工笛,老婢吹篪。

ㄇㄟˇㄐㄧ ㄍㄨㄥ ㄉㄧˊ,ㄌㄠˇㄅㄧˋㄔㄨㄟ ㄔˊ。
美姬工笛,老婢吹篪。

【注釋】

(1)姬:古代女子的美稱,此指西晉石崇的姬妾梁綠珠,善吹笛。
(2)工:善於、擅長。
(3)婢:供使喚的女僕,此指北朝北魏元琛(河間王)的婢女朝雲,善吹篪,能吹南北方民歌。
(4)篪:竹製像笛子的管樂器,橫吹,有八孔。

【語譯】

石崇的美妾綠珠善於吹笛而下場悲慘,元琛(chēn,ㄔㄣ)的婢女朝雲扮老婦吹篪而降服羌族。

【人物故事】

石崇

《晉書》記載,石崇聰穎有才氣,但品行不佳。任荊州刺史時,搶劫遠地的使臣、客商,致大富,家中珍寶無數。他和皇親貴戚如王愷之徒,常以奢侈浪費相互攀比。石崇在河陽建有別墅金谷園(洛陽城西郊),他被拜為太僕,出任征虜將軍時,傾盡洛陽都城的人都來送行,並在金谷園設宴餞行。

陳洪綬繪石崇畫像。(公有領域)
陳洪綬繪石崇畫像。(公有領域)

石崇有個寵愛的歌妓名綠珠,美艷且善於吹笛。趙王司馬倫的謀臣孫秀派人求得綠珠,石崇那時在金谷別墅,正登上涼台,往下看著清溪流水,婦人隨侍在側。使者相告,石崇出盡婢女姬妾數十人,個個都內蘊芬芳,身穿綾羅,石崇對使者說:「在此的女子,皆可任你挑選。」使者說:「服侍君侯者美是很美了,然而我奉命指定要綠珠,不知誰才是?」石崇勃然大怒:「綠珠乃是我所寵愛,不可能給你。」使者說:「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近,願能加以三思。」石崇說:「不行。」使者出而又返,石崇始終不肯。

明佚名繪《千秋絕艷圖》之綠珠像。(公有領域)
明佚名繪《千秋絕艷圖》之綠珠像。(公有領域)

當時司馬倫專權,石崇外甥歐陽建與司馬倫有嫌隙。孫秀怒而挑撥司馬倫誅殺石崇、歐陽建。石崇、歐陽建就與黃門郎潘岳,私下聯合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冏,對抗司馬倫和孫秀。孫秀發覺後,假立詔書收押石崇及潘岳、歐陽建。當時石崇正於樓上宴客,武士上門抓人,石崇對綠珠說:「如今我為了你而獲罪了。」綠珠哭泣說:「我當捨命報答於君前。」隨即跳樓而死。石崇說:「我不過流放邊地而已呀!」直到車子載往東市刑場,石崇嘆息說:「奴輩貪圖我家財寶。」收押他的人回答:「知道是被財所害,何不早日散出家財?」石崇無話可說。石崇的母親、兄弟、妻、子,不分老少都被殺害,死者十五人,石崇那年五十二歲。

元琛

《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皇親國戚占有山海川林的富足,爭修園宅,互相誇耀。而河間王元琛位居豪首,常與高陽王元雍互爭高低。元琛建造如皇宮般的文柏堂,設置玉井、金罐,並以五色絲線為井繩。其歌妓舞女三百人,都是天姿國色,有名婢女朝雲,善於吹篪,能吹奏南方吳地的團扇歌、西北隴上的民歌。

元琛任秦州刺史時,羌族各部落反叛,屢次征討不下。元琛命朝雲假扮成貧窮的老婦,到敵營吹篪乞討。羌族人聽到家鄉的樂聲,全都感傷流淚,紛紛相告:「為何離鄉背井,淪落山谷成為賊寇呢?」就相繼歸順投降了。秦州百姓有句俗諺說:「快馬健兒,不如老嫗(yù,ㄩˋ,老婦)吹篪。」

──轉自正見網

(點閱【龍文鞭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郭詡 葛玄
    葛洪出外求學,博覽群書,兼通儒家、道家及醫術等學問;高鳳拿竿趕雞,因專心讀書,渾然不知麥子隨雨水流走了。
  • 公沙穆為人搗米,僱主竟與他結為好友;卜商結交優於己者,於是變得越來越好。
  • 《梁父吟》的古調迴響在山間草舍,自號「臥龍」的諸葛先生吟唱著慷慨的古曲,躬耕於南陽,相時而動。當皇叔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問對時,這位布衣智者終遇明主,從此一飛沖天,以恢復漢室為己任,創下一番可歌可泣的功業。而在南陽以北的遼東,尚有一位「潛龍」,終生在野不仕,屢次拒絕魏主的徵召,立志於教化一方,修善立德。
  • 曾參教子努力補益不足;龐公不仕以留給子孫平安。
  • 一位鬚髮斑白的老者,一桿旄飾盡落的八尺漢節,一群溫順無言的白羊。北海邊,衰草上,夕陽的輝光將他的背影拉得很長,纖細得仿佛不勝塞外風沙的苦寒。但他的背脊挺得很直,就像他手中迎風屹立、百摧不折的符節。在滿目蕭瑟的寒冷和遙遙無期的等待中,這個畫面定格了十九年,口耳相傳、翰墨相續,化為「蘇武牧羊」的歌謠和詩篇。
  • 夜半餵牛的甯戚放聲高歌,希望得到齊桓公的任用;長睡不醒的陳摶不赴帝王徵召,只願修道成仙。
  • 黔婁死時,窮得只用一條短布被蓋著;孫叔敖死後,優孟學其穿戴舉止,為其子解困。
  • 春秋五霸,齊桓晉文當先,而恰恰是這兩國的史官,在濁世中秉承一身正氣,直書不諱,留下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繪圖:清玉/大紀元)
    春秋戰國,無疑是歷史上一個靈性飛揚的黃金時代。《詩經》《楚辭》各領風騷,以溫柔敦厚、辭彩秀逸之歌,開啟詩樂華章;諸子百家周遊列國,挾縱橫捭闔、睥睨天下之勢,迸發哲思妙理。而它也是一個血雨腥風的黑暗時代,周天子式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各國諸侯相繼爭霸,卿大夫各自為政,弒主、背信、混戰之事屢見不鮮,致使人心道德淪喪,綱常禮義大壞,天下更是征伐不休、生靈塗炭的動盪局面。
  • 荀爽很高興為李膺駕車,李白很希望認識韓會。
  • 文天祥(繪圖:羊妹/大紀元)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當屈原放逐,行吟遊蕩於水澤山地時,他仰天長嘆,俯首揮就一首《天問》,懷著悲憫的心情向上蒼發出一百多個疑問。他的第一個問題,即遠古之時,天地從哪裡產生,是誰將天地間的萬物形態流傳至今?浩蕩蒼穹,茫茫宙宇,這天地萬物,早在人類留下第一個文明足跡時,便已恆久般地存在。這個謎題,或許只有造物者才能解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