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流芳】被譽為唐人七絕第一的邊塞詩

font print 人氣: 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聽,蒼茫的塞外沙場,又響起了雄壯的戰鼓號角;看,遙遠的西北邊地,又燃起了無盡的烽火狼煙。無數大唐的好男兒,金戈鐵馬奔赴萬里之外的邊關,追尋建功立業的理想,實現忠君報國的榮耀。

在那個開拓有為的鼎盛時代,即使是文人書生,也有著投筆從戎的豪情、拜將封侯的壯心。他們落筆成詩,記錄下從軍生涯的種種見聞,編織成唐詩中最為陽剛雄渾的邊塞詩歌。博大壯美的盛唐氣象,在這些詩歌中展現淋漓。

一位來自長安的青年書生,一路西行到塞外遊歷,他或許沒有披甲上陣的機會,卻做著一腔熱忱的軍旅夢。他用詩意的眼光穿越漢唐歷史,縱覽古今邊關戰事,寫下兩首七絕,表達了對國士良將的慨嘆,以及對克敵立功的渴望。這就是王昌齡的《出塞》。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1OYKxRpBsudVX2zY2rrdw

古韻流芳】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呂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唐時期,顏真卿塑造了很多的知名「品牌」,至今被人津津樂道。他是忠君愛國的名臣,是飲譽古今的書法大家,也是名列道家仙鑒,榜上有名的兵家奇人。身為文臣,他能提振大唐朝綱;身為武將,能統20萬大軍縱橫燕趙,護持社稷聲威。他一生官運亨通,忠義氣節皎如日月,為何上天如此青睞一人,成就他流芳百世的名流風采?
  • 馬皇后陪伴了朱元璋三十年,當了十五年皇后,朱元璋一生中誰的話都不聽,獨對馬皇后言聽計從。她以賢德和才智,輔助朱元璋度過了大明朝創建過程中最艱難的階段。
  • 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四十餘載心血相融,夫唱婦隨,攜手開創帝業,做到了終生毫無保留的相互信任。夫妻情義天高地厚,少年誓約竟白頭不渝,成就了中國古代帝王後宮生活的奇蹟。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 歷史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但史可法為國殉難的事蹟,在三百年後的今天再度回味,卻依然令人迴腸蕩氣…
  • 种放是宋代著名的隱士,字名逸,河南洛陽人。他的父親种詡,曾任吏部令史、長安主簿。种放從小就與他的兄弟們不同,儘管好學能文,卻不喜歡做官。父親曾叫他考進士,种放以學業未成、不可隨便去應考為理由,不肯赴試。他又常常來往於嵩山、華山之間,有隱居山林之志。沒過多久,种放的父親去世,這一來就更無人管束他了,因為种放的母親,跟种放的志趣完全一樣,更願意過隱居山林的生活。不久,种放的兄弟們都想方設法出去做了官,獨有种放和老母親,隱居在終南山豹林谷的東明峰。
  • 修行能出神通,這在歷代僧人身上無意中常有展現。唐代的名僧萬回是一位具有異能的僧人,他在唐朝君臣之間廣泛受到崇敬,他的神通功能有哪些種表現?神通是怎麼來的?
  • 一代名相寇準位極人臣,剛正不阿,敢於直諫,曾被宋太宗比做「魏徵」,力挺宋真宗結下「澶淵之盟」。但宦海沉浮,性情孤傲的他難免受排擠,又多次被貶,一生可謂跌宕起伏。
  • 一代名君唐太宗求諫納諫的故事流芳百世,其中以魏徵規諫的故事最為突出。唐太宗曾說:「魏徵規諫我的過失,不可一日不在我身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