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灰(1)

看《龍文鞭影》學典故:初平起石 左慈擲杯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皇初平大聲吆喝,地上的白石都變成了羊。(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 ,

《龍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時代學者修編的歷史典故啟蒙讀物。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軍事、文學藝術、醫卜星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無所不有;時間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書將典故按照詩韻分類編排(詳見《龍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個或兩個人物的故事。

「龍文」是漢朝西域的一種寶馬,這種良馬看到鞭影就會疾馳,「龍文鞭影」比喻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毋需鞭策,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像龍文寶馬一樣一日千里。【原文】

chū píng qǐ shí ,zuǒ cí zhì bēi 。
初平起石,左慈擲杯。

ㄔㄨ ㄆㄧㄥˊㄑㄧˇㄕˊ,ㄗㄨㄛˇㄘˊㄓˊㄅㄟ。
初平起石,左慈擲杯。

【注釋】

(1)初平:皇初平,晉代金華蘭谿(又名丹溪,今屬浙江)的牧羊童,至金華山修道成仙。
(2)左慈:字元放,東漢末年、三國廬江(今屬安徽)人。在天柱山、霍山修道,成仙而去。
(3)擲:扔。

【語譯】

皇初平運用神通將白石變成了羊,左慈扔杯子掛上屋梁,搖動如飛鳥。

【人物故事】

皇初平

據《神仙傳‧皇初平》記載,皇初平十五歲時,出去牧羊,有位道士見他善良誠實,帶他到金華山的石室中,轉眼四十多年,他也不再想家。他的哥哥皇初起,進山尋找初平,多年來見不著面。後來在市集中,有位道士善於卜卦,皇初起就問他說:「我有個弟弟名叫初平,因為牧羊而走失了,至今已經四十多年,不知是生是死,所在何處,請您幫他占卜算算。」道士說:「金華山中有一個牧羊兒,姓皇名初平,是否是你弟弟?」皇初起一聽,又驚又喜,就隨著道士去尋找,果然得以相見,兩兄弟悲喜交集。

皇初起繼而問弟弟說:「羊都在哪裡呢?」初平說:「近在眼前的金華山之東。」初起前往探視,根本看不見羊,只見白石無數,回去跟初平說:「山的東邊沒有羊啊!」初平說:「羊都在呀!只是哥哥自己看不見它們。」初平便和哥哥一起去看。初平大聲吆喝說:「羊起!」於是白石都變成羊,有數萬頭之多。

初起說:「弟弟學得如此神通,我可以學嗎?」初平說:「唯有修道才能得。」初起便留下來跟著初平學道。他們共食松脂茯苓,過了五千日,能坐在立亡(坐著還在,站起來就看不見他了),行走於陽光下沒有影子,有著孩童般的相貌。後來他們一起回到鄉里,眾多親人差不多都死去了,於是又回山裡去了,臨去之前他們把方法傳授給南伯逢。之後有數十人經由傳授而成仙。後來皇初平改姓為赤初平,改字為赤松子,皇初起改字為魯班。

左慈

據《神仙傳‧左慈》,左慈少年時通曉五經、星象,見到漢朝王室將盡,天下亂起,就感嘆說:「遭逢這次國運衰亡,官位高者危險,財富多者凶死,世間的榮華富貴不值得貪求啊!」於是改學道術,尤其明白遁甲之術,能差遣鬼神,坐著便能驅使其做出飯菜。他在天柱山中精進修道,學得石室內的《九丹金液經》,能變化萬端。

曹操聽聞此事召見他,把他關進一間屋子裡,派人看守,斷了他的糧食。一年後放他出來,左慈臉色依然如故。曹操說:「我以為天下沒有不需要吃的人。」於是曹操想要跟他學道。左慈說:「學道應當要清淨無為,尊貴之人並不適合。」曹操發怒,想殺他,左慈早已知道,便請求回鄉。曹操說:「為何忽然要離去呢?」左慈說:「您想殺我,所以我請求離去了。」曹操說:「我沒有這個意思,但是您的心志高尚,也不能久留。」就為他備酒。左慈說:「如今我將遠行,但願能和您分杯喝酒。」曹操說:「好。」

此時天氣寒冷,溫酒還沒熱,左慈解下佩劍來攪拌酒,一會兒劍都沒了,就像人磨墨一樣。起初,曹操聽到左慈要求分杯飲酒,以為左慈會讓自己先喝,而左慈拔下髮簪來劃杯中酒,酒立即從中截斷,分為兩邊,左慈就喝了其中一半,把另一半給曹操,曹操不高興就沒喝。左慈要過來自己喝了,喝完把酒杯丟到屋梁上,酒杯掛在梁上搖晃,好似飛鳥低頭抬頭,要落不落,在座的人無不注視這杯子。不一會兒回過頭來左慈就不見了,後來才知道左慈已經回家了。有人看見左慈,便砍了他的頭獻給曹操。等曹操一看,竟是一束茅草而已。

荊州牧(荊州最高長官)劉表以為左慈迷惑眾人,也要殺他。左慈知道後,就去拜訪劉表,表示有薄禮送給兵士,每人三杯酒,一片乾肉,一萬多人都吃過了,酒器中的酒依然如故,乾肉也沒減少。劉表大為驚訝,不再有殺害左慈的念頭。

左慈拜見吳國君主孫權,孫權向來知道左慈是有道之人,頗為敬重。侍臣謝送知道曹操、劉表都忌憚左慈,就在孫權前毀謗左慈,打算要殺害他,出遊時,就叫左慈走在馬前,想從後面刺殺他。左慈穿著木屐,手持青竹杖,徐徐緩慢地步行,卻常走在馬前百步之遠,別人策馬奔馳且拿兵器追殺他,始終追不到。謝送明白了左慈是有道之人,就打消謀害他的念頭。

後來左慈告訴葛玄(葛洪祖父)說:「我該進霍山合成九轉丹了。」丹既煉成,他就成仙而去了。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 【龍文鞭影】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張釋之不畏權貴,執法如山。(清玉 繪圖/大紀元)
    張釋之跪著幫老人綁鞋帶,從此更受敬重;杜子夏改戴小帽,讓人不再稱呼他不雅的稱號。
  • 郭詡 葛玄
    葛洪出外求學,博覽群書,兼通儒家、道家及醫術等學問;高鳳拿竿趕雞,因專心讀書,渾然不知麥子隨雨水流走了。
  • 公沙穆為人搗米,僱主竟與他結為好友;卜商結交優於己者,於是變得越來越好。
  • 《梁父吟》的古調迴響在山間草舍,自號「臥龍」的諸葛先生吟唱著慷慨的古曲,躬耕於南陽,相時而動。當皇叔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問對時,這位布衣智者終遇明主,從此一飛沖天,以恢復漢室為己任,創下一番可歌可泣的功業。而在南陽以北的遼東,尚有一位「潛龍」,終生在野不仕,屢次拒絕魏主的徵召,立志於教化一方,修善立德。
  • 曾參教子努力補益不足;龐公不仕以留給子孫平安。
  • 一位鬚髮斑白的老者,一桿旄飾盡落的八尺漢節,一群溫順無言的白羊。北海邊,衰草上,夕陽的輝光將他的背影拉得很長,纖細得仿佛不勝塞外風沙的苦寒。但他的背脊挺得很直,就像他手中迎風屹立、百摧不折的符節。在滿目蕭瑟的寒冷和遙遙無期的等待中,這個畫面定格了十九年,口耳相傳、翰墨相續,化為「蘇武牧羊」的歌謠和詩篇。
  • 夜半餵牛的甯戚放聲高歌,希望得到齊桓公的任用;長睡不醒的陳摶不赴帝王徵召,只願修道成仙。
  • 黔婁死時,窮得只用一條短布被蓋著;孫叔敖死後,優孟學其穿戴舉止,為其子解困。
  • 春秋五霸,齊桓晉文當先,而恰恰是這兩國的史官,在濁世中秉承一身正氣,直書不諱,留下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繪圖:清玉/大紀元)
    春秋戰國,無疑是歷史上一個靈性飛揚的黃金時代。《詩經》《楚辭》各領風騷,以溫柔敦厚、辭彩秀逸之歌,開啟詩樂華章;諸子百家周遊列國,挾縱橫捭闔、睥睨天下之勢,迸發哲思妙理。而它也是一個血雨腥風的黑暗時代,周天子式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各國諸侯相繼爭霸,卿大夫各自為政,弒主、背信、混戰之事屢見不鮮,致使人心道德淪喪,綱常禮義大壞,天下更是征伐不休、生靈塗炭的動盪局面。
  • 荀爽很高興為李膺駕車,李白很希望認識韓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