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龍文鞭影》學典故:淵材五恨 郭奕三歎

《龍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時代學者修編的歷史典故啟蒙讀物。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軍事、文學藝術、醫卜星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無所不有;時間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書將典故按照詩韻分類編排(詳見《龍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個或兩個人物的故事。
「龍文」是漢朝西域的一種寶馬,這種良馬看到鞭影就會疾馳,「龍文鞭影」比喻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毋需鞭策,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像龍文寶馬一樣一日千里。
【原文】
yuān cái wǔ hèn,guō yì sān tàn 。
淵材五恨,郭奕三嘆。
ㄩㄢ ㄘㄞˊ ㄨˇ ㄏㄣˋ,ㄍㄨㄛ ㄧˋ ㄙㄢ ㄊㄢˋ 。
淵材五恨,郭奕三歎。
【注釋】
(1)淵材:彭淵材,又名彭幾,北宋筠州新昌(江西宜豐彭源)人。曾向朝廷獻樂書,官至協律郎,以擅音樂受時人稱奇。與以詩稱奇的洪覺範、以五行命理稱奇的鄒元佐,合稱「新昌三奇」。
(2)五恨:五件憾事。
(3)郭奕:字大業,西晉太原陽曲人,以能鑑察人的才能見稱當時。
(4)三歎:三次讚歎。
【語譯】
彭淵材說自己生平有五件憾事,郭奕對賢人羊叔子發出三次讚歎。
【人物故事】
彭淵材
彭淵材個性天真爛漫,《冷齋夜話》和《墨客揮犀》都記載了他的趣事。他曾經對人說:「我一生沒什麼憾恨的,要說有嘛就五件。」聽的人就問他是什麼。彭淵材閉著眼睛不說話,過了好久才說:「我的說法對當代人不中聽,我擔心你們聽了會不當回事。」問的人就一再要他說出來,於是他說:「第一件憾事是鰣魚多骨,第二件憾事是金橘太酸,第三件憾事是蓴菜性冷,第四件憾事是海棠無香,第五件憾事是曾鞏不能作詩。」聽到的人都哈哈大笑,彭淵材睜大眼睛很懊惱地說:「你看你們,真的隨隨便便不把我的話當回事!」
後來他得知昌州的海棠花色香俱佳,還會結果,於是憾事少了一件,高興之餘,對昌州很是嚮往。聽聞李丹大夫不接昌州職務,欲往鄂州,他吐掉口中的飯,大步快走去見李丹,求證其事,李丹說沒錯是這樣。淵材很失意地說:「是誰給大夫出的主意?昌州是佳郡,大夫怎麼不去!」李丹吃驚地說:「是昌州的待遇好嗎?」他說:「不是。」「是民眾訴訟的事少嗎?」他說:「不是。」「那你怎說昌州好呢?」淵材說:「全天下的海棠花都沒有香氣,唯獨昌州的海棠香,那還不是佳郡嗎?」結果這件事被當成笑話流傳。
郭奕

據《世說新語‧賞譽第八》,賢士羊祜返回洛陽,郭奕當時為野王令。羊祜到了野王縣界,派人邀約,郭奕就去了。會面後,郭奕讚歎道:「羊叔子不比我郭奕差呀!」其後他又跑去羊祜那兒,一會兒回來了,他又讚歎道:「一般人較之羊叔子,那差得遠了!」羊祜離開野王縣境時,郭奕跑去送他,同行了一整天,這一送就走出了幾百里,結果郭奕因不小心離開野王縣境被免官。他卻再發出第三次讚歎道:「羊叔子說不定不比顏回差呀!」
* * *
彭淵材與郭奕都有一種坦率天真的特質,尤其是彭淵材。
彭淵材對喜歡的人、事物冀望完美:鰣魚名貴,多脂鮮美,可惜骨刺多,品嘗費事;金橘皮香色美,可惜果肉太酸,難以入口;蓴菜做羹,何其美味,可惜水生性寒,不宜多食;海棠花美,可惜一絲香氣也無;曾鞏乃散文大家,可惜詩不如文。李丹在京師等待派發職務,只因昌州離家遠,遂擇鄂州,此於彭淵材,絕非顧慮中事;「昌州海棠獨香」,如此「佳郡」奈何不去!這才是他的不解。
羊祜出身名門世家,自東漢之時家族中就人才輩出。羊祜歷事曹魏、西晉,深得晉武帝司馬炎的信任。為人謹慎,在朝中從不結黨營私,以德行、度量見稱當時,就連與之交戰的吳國大將陸抗都說他人格高尚,時人以「羊公」稱之。與這樣的人見上一面,談話一回,總有不盡的回味,所以郭奕一再相送,不覺行之百里,雖越界而免官,猶讚歎再三。
——轉自正見網
看更多 【龍文鞭影】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