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5月02日訊】美國第一季度GDP數據出爐,市場一片哀嚎,但是美國經濟並沒有衰退!因為,經濟學家們忽略了一個關鍵數據,而且川普給美國經濟換上了兩個新引擎。
沙特拒絕限產石油,美國和烏克蘭簽署世紀礦產協議,俄羅斯要麻煩?
美國第一季度經濟沒衰退 川普帶來雙引擎
美東時間週三,美國第一季度GDP數據剛一出爐,股票市場就炸鍋了!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官方數據顯示,實際GDP年化初值下降了0.3%,這是自2022年以來首次負增長。很多人驚呼:美國經濟衰退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告訴你,不是!
1. 進口數據異常,掩蓋經濟真相
讓我們來拆解一下美國官方數據。我們經常說中國經濟依靠三駕馬車,在美國則是四駕馬車,GDP=個人消費+私營企業投資+政府支出(包括消費和投資)+淨出口,用字母表示:GDP=C+I+G+(X-M)。
而這一次,造成美國第一季度GDP下降的罪魁禍首,竟然是進口激增。數據顯示,第一季度進口增長了41.3%,商品進口更是暴漲50.9%,創下五年來最大增幅。淨出口對GDP的拖累高達近5個百分點,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負面貢獻。為什麼進口突然暴增?答案是川普的關稅政策,企業擔心之後進貨成本上升,於是在2月和3月拚命的提前囤貨。根據GDP計算方法,進口要從總額中扣除,這直接拉低了GDP增長率。
但是,這種臨時性、突發性的進口囤貨,不會成為經濟常態。扣除這部分短期行為後,美國經濟的核心動能依然強勁。第一季度的核心GDP增長了3%,即消費支出和私人投資剔除出口、庫存和政府支出的波動,高於2024年第四季度的2.9%。
其中,美國經濟最大的動力源——個人消費支出,年化季環比初值為1.8%,超出市場預期的1.2%,顯示美國民眾的消費需求依然穩健。
可能有人會問,現在關稅壓頂,第二季度真的可能保持增長趨勢嗎?會不會數據更難看?答案是不會。我們仔細分析會發現,現在的數據裡面,藏著兩個好消息,美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已經悄然出現。
2. 第一個新引擎:AI投資熱潮
在私人投資中,我們展開子項目,會發現有一個非常亮眼:企業設備投資,增長了22.5%。而這個背後的最大推手是什麼呢?答案是人工智能(AI)。
這些設備投資,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工廠和實驗室設備,還有大量的是服務器、數據中心硬件等投資。
目前AI技術已經進入「部署與擴展」時代,企業對硬件、軟件和研發投資激增。微軟、谷歌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甚至開始投資小型核反應堆,為AI數據中心提供能源。這不僅帶動了科技行業,還進一步刺激了能源與製造產業鏈的活力。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估計,AI可能在2030年前為美國經濟貢獻13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0%。
AI正深度改變各個行業。在醫療領域,AI診斷工具提高了疾病檢測的準確率,例如斯坦福大學開發的一款AI系統,能以95%的準確率識別皮膚癌,幫助醫生更早發現病症。在製造業,AI優化了供應鏈,降低了成本,比如通用電氣利用AI預測設備故障,將停機時間減少了30%。與此同時,AI創造了大量高技能工作崗位,例如數據科學家的需求在過去五年增長了300%,許多大學甚至開設了AI相關專業來滿足市場需求。
當然,AI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挑戰。首先,數據中心的高能耗問題日益突出。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可能在2026年占全球用電量的10%,這對能源供應和環境可持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AI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改變美國傳統製造和工作模式,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可能在長期內引發社會問題,例如低技能工人面臨被自動化取代的風險。儘管如此,AI對美國經濟的正面影響目前仍占主導地位,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能。
可以說,AI已成為美國經濟振翅高飛的第一對翅膀。
3. 川普新政:投資熱點燃第二引擎
當然,嚴格來說,美國的AI投資熱這支新增長引擎和川普的關係只有一半。而另一支引擎,和川普有更緊密的關係,那就是他給帶來了巨額投資。
上任100天,川普動作頻頻,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根據白宮統計,各大企業和基金公司承諾的投資已經高達8萬億美元。包括:蘋果公司(Apple)投入5,000億美元,用於製造與人才培訓;英偉達(NVIDIA,也譯輝達)投入5,000億美元,建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另有來自OpenAI、甲骨文(Oracle)與軟銀(SoftBank)等企業合計5,0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等。
其次,川普通過行政命令放寬了對油氣勘探的限制,例如允許在阿拉斯加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ANWR)進行鑽探,並取消了拜登政府對電動車補貼和《通貨膨脹削減法案》中對可再生能源的資助。這些都刺激了傳統能源和製造業的投資熱情。
再次,川普還計劃延長《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減免個人所得稅,並提議將企業稅率從21%下調至15%,這會直接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據高盛估計,企業稅率下調,將使標普500指數企業的盈利,增長5個百分點。
第四,川普的關稅政策,雖然帶來了不確定性,但也刺激了國內製造業的投資。過去幾十年,美國製造業外流導致經濟高度依賴進口,而川普的政策讓大批在美國銷售的製造企業,加速回流美國。
這些巨額投資將在未來幾年落地,成為美國經濟的重大動力。
沙特增產、美烏協議 俄羅斯面臨新挑戰
說完美國經濟引擎,接下來我們轉向國際戰略層面。
川普第一個100天,民調對於經濟和國際關係都評分較低,表示了部分美國民眾的擔憂。不過,4月30日,有兩個重磅消息傳出:沙特拒絕限產石油,美國和烏克蘭簽定世紀礦產協議。這兩個消息預示著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1. 沙特最大調整:不限產,接受長期低油價
據路透社報導,五位了解談判情況的消息人士稱,沙特阿拉伯官員向盟友和行業專家通報,沙特不願通過進一步削減供應來支撐石油市場,並且可以應對長期的低油價。
這可能意味著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OPEC+),將轉向增加產量並擴大市場份額,這是五年來的一次的重大政策轉變。
對沙特來說,增產對石油價格構成了顯著壓力,可能使其損失數百億美元,這對其經濟多元化計劃(如NEOM未來城市項目)造成挑戰。然而,沙特似乎願意承受短期損失以換取長期市場份額。
低油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它降低了美國和歐洲等主要消費國的通脹壓力,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低油價對石油出口國(如俄羅斯和委內瑞拉)構成嚴重挑戰,可能加劇其經濟困境。特別是俄羅斯,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低油價對其財政收入的衝擊尤為顯著。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沙特的增產決策也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場的複雜博弈。沙特增產,部分原因是美國的壓力,它還要平衡與其它成員國(如俄羅斯)的關係。低油價也可能迫使包括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在內的高成本生產國減產,從而讓沙特在長期內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個關係很微妙。
說起來有趣,國與國的關係有的時候會帶上強烈的個人色彩。大家可能記得,拜登政府時期,美國和沙特關係搞砸了。2021年後美國通貨膨脹高企,沙特死活不肯增產、幫忙降低油價。甚至當拜登求著上門,沙特最後也只給了增產一萬桶的象徵性回應。
到了川普2.0時期,沙特要買美國1,000億美元軍火,還要給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並願意配合美國降低油價和通貨膨脹。待遇如此鮮明的對比!
2. 美烏礦產協定,重塑地緣政治格局
低油價極大可能是川普外交的一個重要抉擇,因為它可以重創俄羅斯財政。IMF預測,俄羅斯2025年GDP增長將從4.1%降至1.5%。石油收入占俄羅斯財政的40%,低油價可能迫使它削減戰爭開支或國內福利,引發社會不滿。
前幾天,川普和盧比奧多次表達了對普京拖延戰爭的不滿。這可能意味著川普在胡蘿蔔和大棒之間,未來將越來越多的拿出大棒針對俄羅斯。
4月30日,美國和烏克蘭還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礦產協定,主要內容包括:
1. 美國放棄對烏克蘭過去三年所有援助的索賠。這部分資產價值高達上千億美元,但是美國不要了,白送。
2. 雙方成立基金,共同投資於烏克蘭礦產、能源與基礎設施領域。
3. 基金對礦產有優先權,但需要以市場價格獲取,烏方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更優惠條件。
4. 對於開採資源,由烏克蘭指定、出土地,美國出資金、技術和人才,利益雙方共享。
5. 儘管美方未提供軍事保證,但透過戰略投資合作,實質上形成了安全防護網。協議還明文強調雙方為「長期戰略結盟夥伴」,美方支持烏克蘭的安全、重建與國際整合。
我認為,這是一份雙贏的協議。對美國而言,協議有助於減少對中國稀土供應的依賴,強化AI、電動車與國防產業鏈的自主性;對烏克蘭而言,提供了戰後重建資金來源,並幫助烏克蘭更深地嵌入西方產業體系。
這項協定也在地緣政治層面削弱了俄羅斯的影響力。美國為烏克蘭提供了一份不叫安全保障的安全保障:由於美國利益深入烏克蘭,會讓俄羅斯投鼠忌器,不敢再輕舉妄動。要知道,烏克蘭有相當部分的關鍵礦產在俄羅斯控制區或者靠近該地區。俄羅斯敢對美國動武嗎?當然不敢!
所以,正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聲明說的那樣,這份協議向「俄羅斯領導層發出明確信息」,即川普支持「自由、主權和繁榮的烏克蘭」。而且「需要明確的是,任何為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資金或供應的國家或個人,都不得從烏克蘭的重建中獲益。」後面這句話寫進了協議裡,其實也是說給中共聽的。
川普第一個100天主要是解決內政,包括驅逐非法移民、放鬆管制、對政府內部改革。下一個100天,川普會把通過減稅法案、推動企業投資美國,以及俄烏停火協議、美國與不同國家的關稅協定、以及伊朗核協議,放在重要位置。屆時,普京和中共會分別做出什麼反應呢?
總之,美國第一季度經濟並未衰退,AI和巨額投資這雙引擎,讓美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沙特增產和美烏協定,則給俄羅斯帶來新挑戰,全球格局正在重塑。
而無論是經濟還是地緣政治,背後都有複雜的博弈,但主流媒體或專家們往往不會告訴你真相,甚至會故意誤導。因此,面對鋪天蓋地的媒體話術,我們更應冷靜思考、尋找事實。
看懂AI,看懂能源,看懂投資方向,就是看懂世界格局重構的起點。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