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25日訊】美國總統川普和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稱中美即將達成協議,是個超級大烏龍?中共外交部和商務部週四堅決「闢謠」,稱中美沒有在談判,更沒有達成協議。不過,川普再回應說「他們今天早上還開了一個會」!
財政部長貝森特罕見施壓IMF和世界銀行,對中國發起金融戰。IMF總裁立即警告中共要改變。這二大機構,可能給中共帶來多大打擊?
關稅休戰大烏龍 中共或川普誰在說謊?
4月22日(週二),他在白宮突然對中國關稅釋放了舒緩的消息,稱145%的關稅太高了,會降低,但也不會是零。
在被問到是否會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時,川普否認「不,我不會說『我要對中方強硬(play hardball)』。我們會以非常友好的態度對待他們,他們也會友好相待,然後我們拭目以待會發生什麼。」
而《華爾街日報》隨後報導,稱白宮高級官員表示,對華關稅可能會降至約50%至65%之間。而且川普政府還在考慮,採取類似去年年底眾議院中國問題委員會提出的分級方法:對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商品徵35%關稅,對具有戰略意義的商品徵收至少100%關稅。該法案提議在五年內分階段實施這些關稅。
這個信息被普遍解讀為川普扛不住了:特別在三家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家得寶(Home Depot)和塔吉特(Target)高管訪問白宮後,川普感受到了消費者壓力。
當然,全球股市很高興,應聲上漲。
而反對川普的媒體和自媒體,也洋溢著一片喜洋洋的氣氛。中共方面隨後發出信號,稱對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持開放態度,不過中方不會在白宮持續威脅下進行談判。而消息人士稱,在中共決策圈內,川普週二言論被視為讓步的跡象。
但是,到了週三,消息有點變化,白宮和財政部長貝森特都說,美國不會單方面採取行動。
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還駁斥《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這是「純粹的猜測」,並表示有關關稅的消息將來自川普本人。
週三,川普登場。當記者問「你們在積極與中國對話嗎?」川普說:「積極,一切都很積極。大家都想參與我們的行動。」這個被解讀為中共和美國方面正在談判。
不過,就在股市又一次喜氣洋洋的時候,4月24日(週四),中共來「打臉」了。不點名批評川普撒謊。
大家以為這就完了?不,週四,記者來跟川普求證:「中國稱正在進行貿易談判是假消息(fake news)。」川普說:「事實上,他們今天早上開過會,我們也一直在與中共會談,我們或許以後會公布更多資訊。」
所以,問題來了:這麼大一個烏龍,到底誰在說謊?中共還是川普?你們可以把你們的答案寫在評論區。同意是中共的寫1,認為是川普的寫2。
我看有網友這樣評論:「中共否認談判可能是為了避免在國內外顯得妥協,而川普的聲明則試圖凸顯美國的主動性,雖然中共否認正式談判,但雙方可能有非正式接觸,川普只是將其表述得更樂觀。」
也有一些網友說,「堅持,誰著急誰失分」。還有人說川普的高額關稅要爛尾了,中共贏了。
怎麼看這些說法呢?我想從事實和專業角度,分別剖析一下:
第一、川普是不是想降低關稅?
答案是「想」。白宮方面應該討論過,不過沒最後確定。對中國全面145%關稅確實太急了,有些產業來不及轉移供應鏈,而6月份往往是美國聖誕節旺季訂單的緊張下單季節。所以,白宮方面通過中間人或直接放風,讓中共接球,並不奇怪。
但是,我認為,不會是有些人理解的一下子降到50%至65%,更可能是在原有基礎上加這麼高,因為芬太尼20%的關稅是單獨的,部分高安全產業的關稅也是單獨的。最後關稅範圍,可能是90%至105%。其中最可能降低的是日用品,這對普通美國消費者影響很大,而對打擊中共實力的影響沒那麼大。川普2.0(即川普第二任期)主要目的,是把中共高科技和關鍵產業打趴,以及降低中國貿易順差、褫奪大紅龍作惡的錢袋。
第二大問題,如果真的降低關稅,就是爛尾或中共贏了嗎?
首先,我認為,美國不會單方面降低,只會是雙方同步降低。這方面,我們看到週三晚上,白宮新聞祕書萊維特和財政部長貝森特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其次,如果降低部分關稅,實際上有利於美國企業和消費者,股市開心,美國選民也開心,從這個角度來看,談不上錯誤。只有中共才會想權貴們繼續作威作福,讓老百姓吃草,提高中國的「痛苦閥值」,把犧牲老百姓當作黨的勝利。
再次,大家也要消除一個誤區:部分降低關稅不可能讓中共逃脫。因為從經濟學角度看,給中國加徵高額關稅,逼迫產業鏈回流美國,以及逼其它國家部分剝離中共,這對中共都是沉重的打擊,怎麼可能是中共贏了呢?
難道這些都是對中共餵蜜糖、吃大力丸嗎?所以,大家不要被中共模式的話語給騙了。在川普2.0時期,中共只有挨揍更厲害,不可能逃脫。
貝森特施壓IMF和世界銀行 對中共發起金融戰?
我為什麼這麼肯定呢?還因為最新消息是,美國財政部長在對二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施壓,要求改革,一起打擊中共。
而大家知道,貝森特是這一段時間美國和貿易夥伴談判的主要策劃者,他希望先與盟友達成協議,然後對中共採取集體行動。這方面已經取得不少進展。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對嚴查中國洗產地,越南購買了美國戰鬥機,印度和馬來西亞接手了中共退回的波音飛機。
中共把退回波音飛機宣傳成重大勝利,實際純粹是騙中國百姓,因為按照航空業規矩,購買飛機需要繳納5%至20%的定金(多少根據購買者信譽),一架波音飛機1.2億美元,需要600萬至2400萬美元定金,然後根據製造進度,還要繳30%至50%費用,中國取消訂單,飛機沒拿到,要賠約1億人民幣、還會被罰款,這難道是贏了嗎?而且,中國如果想買歐洲的空中客車,對不起,幾年內沒貨。現在,波音轉手把飛機賣給著急等待的客戶,還賺了上千萬定金,到底誰贏了?
最新消息是,波音CEO強硬表態:不會繼續為那些不願接收飛機的客戶製造飛機。以後,中國公司的信譽也沒有了。
消息靈通人士稱,中國航空公司寧願賠1千多萬美元、也要退回飛機,實際和中共這次不肯對航空公司豁免關稅有關。一架美國飛機如果繳納1.5億美元關稅,中國航空公司要哭死了!何況,中國航空公司還有難言之隱:三年疫情期間,由於中共嚴格封城及切斷國際聯繫,僅三大航空公司就巨虧2000億元人民幣,2024年依然嚴重虧損狀態,銀行也不肯再貸款。所以,退回飛機是無奈之舉。
再回到貝森特週三在國際金融協會的重要講話上。貝森特猛烈抨擊IMF和世界銀行違背了創立的初衷,強烈要求它們改革,特別是涉及到中國:
第一,要求重新聚焦「順差國問題」。他說,中國每年對美順差近4000億美元,長期補貼出口、操控匯率,是全球經濟失衡的最大源頭。他要求IMF:1. 對中國做更嚴厲的審查(即《第四條款審查》);2, 把補貼、產能、匯率列為重點關注;3. 附加條件於貸款國,避免「向中國輸血」。
第二,要求世界銀行終止對中國的貸款資格。他痛批世行還在把中國當「發展中國家」,過去5年竟還貸了100億美元給中國。他說,中國早已「畢業」,不該再拿窮國的錢做富國的事。他還指責中共的經濟政策(如壓低工資、不透明匯率操作),導致全球經濟失衡。
第三,改革全球採購規則。貝森特提出,世行的採購標準不能只看「價格最低」,而要考慮「戰略依賴度」和「產業安全」,等於是要堵住中國企業靠低價橫掃全球基建市場的漏洞。
這場演講的結尾,他還強調一句關鍵詞:「美國優先,不等於美國孤立,要與盟友一起重塑全球金融秩序。」
這個演講很震撼。因為,這兩家機構才是全球經濟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其中,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負責國際貨幣穩定、外匯監督、對成員國經濟體進行政策評估、必要時提供緊急貸款。世界銀行,則是全球最大的開發融資機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用於基建、扶貧、能源、教育等項目。
這兩個機構,不是只發錢這麼簡單,他們能決定一個國家「能不能拿錢、怎麼用錢、能說幾句話」——相當於是全球經濟體系的「門神」。
而過去這十幾年,中共非常重視拉攏IMF和世界銀行的中層高官、顧問,還頻繁邀請其負責人到北京「站台」。專業圈子私下都吐槽二大機構的報告「像新華社寫的」,因為其數據選取偏頗、避重就輕,對中國債務、補貼、匯率操控等問題輕描淡寫。
而這,正是貝森特現在要糾偏的核心——把IMF和世行「拉回規則中立、重回市場邏輯」。
而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看起來也很緊張,週四她公開表示,中國要將經濟轉向消費,改變當前的世界不平衡狀態,為此中國需要改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業。
這對中共來說,是一個噩耗。因為,這兩家機構有巨大的影響力,手裡還握有鉅額資金,其中IMF有9820億特別提款權(SDR),約合1.3萬億美元(按最新1 SDR=1.36美元計算),總貸款能力約1萬億美元。世界銀行集團有超過4500億美元資本,每年運營資金(包括貸款、贈款和技術援助)在1000億至1500億美元。
一旦改革,將對中共會造成三重打擊:
一、剝奪更多國際資金來源。中國現有貸款被取消,同時要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例如向貧窮國家提供援助,會增加其財政壓力。中國企業也會被剝奪一些世界銀行招標項目的資格。當然,這對中共來說,這不是最嚴重的。
二、剝奪中共的經濟國際話語權。這個的打擊會更大。貝森特要求IMF更積極揭露中國的經濟政策,例如匯率徵收和掠奪性產業。未來:
1. IMF會發表更多對中共不利的報告,包括匯率、產能、產業政策,對國際資本、中國進出口都會造成影響,資金會加速流出中國。
2. 中國綠色產業也危險。世界銀行將優先投資化石能源,中國在全球綠色產業的優勢要被打斷。
3. 進一步打擊中共國際影響力。和中共親近的國家會受到國際排擠,拿不到便宜貸款,中國基礎建設企業也接不到項目了,整個生態會萎縮。人民幣國際化也會受阻,中共金融影響力很難擴充。
當然,有的朋友可能以聯合國為例,問美國有這麼大影響力嗎?答案是真有,而且美國在這兩個機構的影響力大到一句話可以總結:美國可以說了算。
這二個機構是二戰前由美國主導創建的。運行模式和聯合國一個國家一票、幾乎完全平等不一樣,它們更像是私營公司,要比誰股份大。而至今,美國的份額都超過了15%,遠超其它國家,因此擁有重大決策一票否決權(IMF和世行重大決策需85%投票權)。此外,世界銀行行長傳統由美國指定,IMF總裁由歐洲指定,這進一步強化了美國的影響力。
所以,這一次貝森特施壓,已經是一定程度上對中共的金融戰、規則戰,在全球博弈。
對此,中共可能會反擊,比如拉攏一些發展中國家反抗,多元化出口、自主金融(拉英鎊非西方國家,推動RCEP、金磚機制抗衡),但是在美國關稅戰下,其它國家都不願意得罪美國,這些措施都難以生效。而且也都是短期緊急舉措,無法產生結構性和長期性的效應。
所以,後面如何?也讓我們繼續觀察。◇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