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9月02日訊】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工業產出下降、企業爆發倒閉潮、青年失業率顯著上升,民眾生活壓力持續增加。在這一背景下,北京當局仍計劃舉行9·3閱兵,其必要性與合理性引發廣泛爭議。在經濟困境與民生壓力加劇的情形下,耗費巨額財政資金舉辦軍事儀式,凸顯其潛在的政治意圖。
回溯疫情期間,中共當局實施了「動態清零」政策,這被認為是造成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核酸檢測及封控措施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政資源,卻未向受影響的民眾提供有效經濟援助。普通人被迫長期居家隔離,收入來源中斷;而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亦因停工停產而面臨生存危機。河北滄州某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間的做法尤為典型:由於財政緊張,當地政府召集轄區中小企業、沿街商鋪、工廠和個體工商戶開會,發放一份消防與衛生罰款條例,要求企業隨意找出違規條款交納罰款。中小企業無法反抗,只能接受這種莫須有的處罰,政府迅速獲得資金繼續強制核酸檢測。這一案例清楚表明,疫情期間政府的財政壓力被轉嫁至企業和民眾,而政府並未提供直接補助,直接導致經濟活動停滯和民生受挫。相比之下,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等地,疫情期間失業者每週可領取超過600美元的補償,部分餐館業者每月可獲得超過4000美元的援助,甚至享受暫免租金政策,這種對比凸顯了中國封控政策下民眾的經濟壓力與政府援助缺失之間的巨大差距。
在經濟承壓的背景下,北京仍決定舉行9·3閱兵。閱兵耗資巨大,其實際軍事價值有限,更具有明顯的政治展示功能。對外,它是一種象徵性軍事力量展示;對內,它是一場政治秀,用以強化政權權威與象徵性合法性。在經濟困境下投入巨額資金而不用於改善民生,無疑加劇社會緊張和民眾不滿,也暴露了政權在公共資源配置上的偏差。
閱兵期間,北京戒備森嚴:武警及便衣民警隨處可見。這種高壓維穩措施反映出政權對民眾的不信任。公開數據顯示,中共維穩經費已連續多年超過軍費,而中共軍費本身已是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這表明,當局花在「防止民眾反抗」上的支出超過國防支出,顯示出政權脆弱性與合法性危機。更根本的問題在於,中國的官員體系龐大,但沒有任何官員是通過選舉產生。憲法雖規定全國人大代表應由人民選舉產生,但實際上人大代表均由政府委任,無法公開競選綱領、對手或得票率。政治選舉在中國本質上是一種作秀。
習近平在經濟下行、民眾不滿情緒增加的背景下,通過修改憲法謀求非正常連任,導致事實上的終身執政與獨裁統治,並在2022年將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從全國人大主席台強制拖離。緊接著,卸任總理李克強又突然離奇去世。這些事件不僅進一步集中權力,也在政界、商界及社會精英中製造恐懼與不確定性,削弱市場信心與投資意願,成為當前經濟下行難以恢復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期重慶大學城的反共投影事件進一步揭示了民眾潛在的不滿情緒。儘管事件被迅速壓制,但其存在表明社會部分群體開始冒險表達對政權的不滿。這一現象與中國缺乏真正選舉機制形成鮮明對比:政權無法通過民主程序獲取民意支持,卻依賴高壓維穩手段維持統治。這種「無民意合法性」迫使政權通過象徵性政治儀式和龐大維穩開支維持社會秩序,而非通過改善民生贏得認同。
綜上所述,中共在疫情期間的政策選擇,以及9·3閱兵的政治展示和維穩開支,共同揭示了其統治的真實本質。疫情封控導致經濟衰退、失業高企和民眾生活受挫,河北滄州某地的罰款政策凸顯政府對企業與民眾的直接壓迫;閱兵和維穩開支體現了政權的象徵性政治邏輯與脆弱性;缺乏選舉產生的執政合法性進一步加劇政權不安全感。在經濟困境背景下,9·3閱兵只是一場政治秀,而非民生或國家安全的必要之舉。
責任編輯:金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