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共刻意塑造「中印共舞」的錯覺

人氣 1382

【大紀元2025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開徵全球對等關稅、扭轉世界格局之際,中共利用上海合作組織(SCO)來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在本次天津峰會上,中共黨魁習近平、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天津一起大笑的視頻被廣泛傳播,引起全球關注。專家們認為,現實遠比視頻畫面上的笑容複雜得多。

中共渲染中印關係

本次上合會正值川普對印度加徵關稅之際,北京了解到莫迪此次訪華時機上有象徵意義。兩國領導人握手言歡的畫面,被中共新華社渲染成中印共舞。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陳世民提供)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對大紀元表示,在這樣的場合,大家碰面當然會笑著互相交談。但中印並沒有達成實質協議或內部承諾,刻意要把它說成很有意義的會晤,營造出中共好像把印度給拉過來的印象,其實就是大外宣。

「基本上它就是一個象徵意義的操作。」他說,「龍象共舞」不代表龍象就合作連結在一起,只是說或許會有相互見面、相互利用的機會。

中共媒體還刻意渲染印度總理莫迪七年來首次訪華。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對大紀元表示,上合峰會每年都要召開,莫迪本來就要參加。

沈明室分析說,莫迪因為上次選舉沒有獲得大多數國會席次,他很多政策沒有那麼強硬,從去年開始尋求跟北京和緩關係。中共用龍象共舞,好像龍跟大象開始一起跳舞,兩國關係更進一步,但這並不代表說中印關係和緩、甚至印度是不是要站在中共那邊一起對抗美國。

實際上,自2014年莫迪首次就任印度總理以來,中共黨魁習近平已和莫迪曾有過十餘次會面,開展所謂「家鄉外交」及非正式會晤,但這些會晤並沒有簽下任何協議、也沒有發布聯合聲明,顯示兩國關係的深層隔閡。

2018年的武漢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後,中共官媒稱之為「引領中印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但兩年後的邊境衝突導致兩國關係破裂,隨後雙方在喜馬拉雅邊境實施了大規模的軍事化。

印度塔克沙希拉研究所(Takshashila Institution)專家馬諾傑‧凱瓦爾拉馬尼(Manoj Kewalramani)認為,從印度視角看,天津會晤並非在美印因關稅及美國重啟巴基斯坦接觸而產生摩擦之際,向外界釋放中印新親善信號。其核心在於為與這位強權鄰邦的敏感關係設定底線。

美印不合?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實施開徵全球對等關稅之際,中共利用上合會拉攏全球南方國家,推出自己全球替代治理方案。

在這種敘事下,有媒體甚至形容此次峰會中,中印俄形成「三駕馬車」、印度與美國「鬧翻」了。

台灣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沈明室。(沈明室提供)

沈明室表示,其實在三邊會談裡面,莫迪跟普京的互動非常密切,他們之間的笑不一定因為看到習近平笑。

他解釋說,習近平雖是這次上合峰會的主人,但好像沒辦法融到印俄緊密關係裡面去。他強調,中俄之間雖然表面上是戰略合作,但中共不希望俄羅斯在烏克蘭戰敗,也不希望俄烏戰爭停止,讓美國壓力轉向中共。俄羅斯也很清楚如果俄烏戰爭停火後,中共就會成為美國主要的敵人,對普京來講,當然壓力就沒那麼大。

印度對於俄烏戰爭的態度也明顯不同於中共,莫迪曾訪問烏克蘭並與澤連斯基接觸。印度對莫斯科日益親近並依賴北京也日益憂慮,認為這將損害印度在歐亞大陸的戰略利益。

事實上,在西方觀察家看來,印度參加上合會起到了中和作用,印度曾多次拒絕支持上合組織的聯合聲明,防止上合會變成一個完全的反美邪惡軸心集團。因此最初中共反對印度加入上合會,而俄羅斯是印度加入的關鍵推手。中共的一些政策專家甚至認為,印度是上合會的「內部毒瘤」。

對印度來說,參加上合峰會僅具有象徵意義,莫迪會後沒有參加閱兵式,並立即離開中國,凸顯了中印兩國緩和關係的局限性。

陳世民認為,莫迪去中國前先去日本,跟日本簽訂了日印安全合作聯合聲明的更新版,增加了相當多的安全合作項目。今年11月印度也將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峰會。都可以看出來,莫迪並沒有完全靠向中共、對抗美國。

「莫迪如果真的想要靠向中共對抗美國,他應該會參加九三大閱兵,但莫迪只是在上合會議去亮相,待了一天就回印度了。」

陳世民表示,印度跟中共之間有相當多結構性矛盾,尤其是安全的問題,遠遠高過於印度跟美國之間的經貿矛盾。

沈明室表示,上合高峰會結束後就可以去參加北京的閱兵,但即使這麼方便,莫迪就是不參加。「因為他很清楚他站在那邊閱兵,跟和普京在一起參加安全組織峰會的內涵完全不一樣。」

「印度也不想讓美國產生負面看法。」

圖為2025年2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陳世民表示,中共九三大閱兵是要塑造愛好和平的形象,但絕對是一大敗筆。九三閱兵時習近平、普京、金正恩和伊朗總統一起站在天安門上的形象,只會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個新的邪惡軸心的存在,讓大家感受到中共是破壞世界和平的一大亂源。

印度尋求戰略自主

莫迪與習近平的會晤被視為印度「戰略自主」政策的一部分,印度將於今年晚些時候主辦針對中共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

此次峰會的核心是有關「多極化」的辯論,不過顯然印度和中共對多極化的定義不同。

陳世民指出,多極化不同於多邊主義,多邊主義就是很多國家一起來解決問題。印度的多極化是希望影響力要更均勻地分布,成為多極化世界裡的一個極。而中共多極化主要目的就是要對抗美國。

沈明室表示,這次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裡提到所謂的全球治理倡議,意思說由中共示範什麼叫全球治理、什麼叫全球安全、什麼叫全球文明等。其實就是希望能夠領導全球南方國家,增加跟美國叫板的籌碼,不只是拉攏邪惡軸心國家。

他說,印度奉行不結盟政策,它的不結盟是指沒有雙邊對峙、不選邊站,但從兩邊都得到利益。表面上看起來叫不結盟、叫戰略自主,其實是以國家現實利益為優先考量,而不是意識形態或道德、價值為考量。

沈明室補充說,印度不會跟俄羅斯形成同盟,也不會完全倒向美國。每次四邊安全對話的時候,美國都希望印度能夠更進一步地表態,讓四邊安全對話成為一種類似軍事同盟的機制。但印度每次都沒有表態,堅持說四方安全對話只是一個安全合作機構,而非軍事同盟。

「基本上印度是希望能夠多邊動態平衡,哪邊有利益,會比較稍微靠向那個國家,但不會完全地選邊站。」

中印存在根本分歧

中印之間的根本分歧顯而易見,自2020年衝突以來,中印邊界爭端仍未解決,兩國仍有數萬名軍隊部署在有爭議的邊境地區。

就在幾個月前,印度和巴基斯坦武裝部隊爆發一場致命衝突。而中共是巴基斯坦武裝部隊武器的提供者,包括戰鬥機和雷達系統。今年7月,印度陸軍副參謀長表示,北京在衝突期間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實時情報。

另外,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雙邊貿易夥伴,但長期以來有對印度的貿易逆差。

沈明室表示,對印度來講,邊界問題不可能退讓,不可能說重新談判、重新劃邊界,然後和平相處。它也知道中共的意圖跟目的,可能會持續談判,但不可能退讓。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印永遠是有矛盾的,只不過這個矛盾不一定能引發衝突。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上合峰會前澤連斯基與莫迪通話 協調停火立場
中共接連舉辦上合峰會與閱兵 折射其外交困境
分析:中共欲借上合峰會拉攏印度 印表明態度
川普:印度提議將美國商品關稅降至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