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將篇

【風雲人物】修築萬里長城的蒙恬

阿哲;圖:春田花
font print 人氣: 6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1月29日訊】
蒙恬是秦朝的武將,他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年輕時曾經獨自帶領一支分遣隊攻克楚國;被起用為將軍後,又率兵大敗齊軍。

一將功成萬骨枯

秦朝兼併天下後,他率領30萬大軍征伐匈奴,擊退匈奴700餘里,並收復河南等地,威震匈奴。後來他吸取戰國時期據險防禦的經驗,連接了燕、趙、秦5000餘里舊長城,並且修築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直道,構成北方漫長的防禦線。為了修築萬餘里的長城,他駐守上郡十餘年,不畏風吹雨打、烈日寒霜,深受到秦始皇的推崇與信任。

蒙恬與其弟蒙毅都是秦朝的重臣,蒙恬在外擔當軍事重任,蒙毅在內為始皇出謀策劃。有一回,佞宦趙高犯罪當誅,蒙毅依法將他判處死刑,可是後來秦始皇念及趙高平時辦事盡心盡力,又赦免了他。從此因此兩人結下了仇怨。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因與他的理念不合,被派到蒙恬軍中做監軍。秦始皇巡遊會稽途中駕崩,李斯、趙高封鎖消息,並暗中運作擁立幼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為了消除後患,又下令賜死公子扶蘇,蒙恬因與扶蘇關係密切,也同時被賜死。接到命令後扶蘇自殺,蒙恬則認為自己有功於朝廷,拒絕自殺,從而被解除兵權關押了起來。

扶蘇死後,胡亥想重新啟用蒙恬,但趙高怕他對自己構成威脅,就造謠說:秦始皇原來想立胡亥為太子,但蒙恬的弟弟蒙毅極力阻止,才打消立他為太子的念頭。胡亥信以為真,於是下令處死蒙恬、蒙毅。

蒙恬臨死前,嘆息道:「天啊!我竟然沒有犯錯,就要被處死了。」良久,才又緩緩地說:「我本該罪當萬死。起自臨洮連接到遼東,築長城、挖掘壕溝一萬餘里。一將功成萬骨枯啊!」說完後,就服毒自殺了。

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蒙恬當時位高權重,而秦朝初立,人民才剛脫離戰亂之苦,須要修養生息,他不但不勸阻秦始皇濫用民力,反而積極的修築長城,這麼做其實是有罪的。如此說來,他們兄弟遭殺身之禍,不也順理成章嗎?」

由此可見,居上位者的一舉一動,對百姓都有重大的影響,能不慎乎?

改良毛筆,造福後人

相傳毛筆是蒙恬發明的。但近代挖掘出的甲骨片上,發現有毛筆沾墨書寫的痕跡,因此考古學家認為早在商朝就已經有毛筆了,蒙恬只是把本來不好寫的毛筆作了一番改良,讓毛筆寫起來比較舒服、順暢而已。就像紙張早就有了,只是品質粗糙且無法大量生產,東漢蔡倫在材料上做了改良,使其方便使用且能大量製造而已。

縱使如此,因為紙與筆是書寫不可或缺的用具,所以蒙恬與蔡倫一樣,都對中華文化的承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楊家將故事在正史《宋史‧列傳第三十一》中的原文不到三千字,雖然如此,在歷代傳奇小說中的紀載卻是極為生動多元。那麼,到底楊家將傳奇是虛構還是真實存在的事蹟呢?本文筆者進一步從文獻中進行彙整梳理探索未被正史紀錄下的故事。
  • 楊家將故事在正史中的記載在《宋史‧列傳第三十一》中的不到三千字,然而,在歷代傳奇小說中的記載卻是極為生動多元。看看小說及傳奇故事中楊家將的英勇忠烈……。
  • 「楊家將」的故事敘述了著名的北宋英雄楊業家一門五代保衛國家的忠烈歷史,這故事在中國流傳長達數百年之久,可謂家喻戶曉,歷代以此故事所作的評書、戲劇、小說可謂成百上千,跟楊家將有關的史蹟及地名也數不勝數。那麼,在正史中記載的楊家將有哪些可歌可泣的事蹟呢?本篇將展開楊延昭、楊文廣父子留名青史的英烈史卷。
  • 楊業雖然不通經書,但他始終對朝廷忠心耿耿,其為人英勇無畏,不單足智多謀、謀略過人,更善於練兵攻戰,能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在極為寒冷的代州,人人都穿上毛氈御寒,而楊業卻僅僅披著一件棉衣,在營帳中處理軍務周圍也不點火取暖,侍者因天寒而無法忍受,但楊業始終面帶微笑,毫不在意。他的領導簡約有方,對下屬恩情相待,因此將士們願意為他誓死效力。
  • 北宋曹彬周歲那天,家人給他「抓周」。小小曹彬左手抓起干戈、右手拿起俎豆(古代祭祀用具),不一會兒又拿了一個官印,對其他玩具看都不看一眼。圍觀親戚們驚呼:「這娃不簡單,將來八成是個會理政、能打仗、還當大官的大人物!」結果果真如是!他為何能有這樣成功的人生呢?靠家世、靠關係,還是另有「秘訣」?
  • 二十歲束髮從軍,十九年間位至將相;一生經歷一百二十餘戰,未嘗一敗。憑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岳飛堪稱南宋戰場上叱吒風雲的最著名的統帥。他和他麾下的岳家軍,也成為中國戰爭史上的一段傳奇。
  • 生於寒微,起於行伍,岳飛憑藉赫赫戰功,一躍成為宋朝最年輕有為的統帥。高官厚祿、功名權勢,往往會帶給人天翻地覆的變化。然而,岳飛在不斷打勝仗、建奇勳的同時,卻選擇了一種樸實無華的生活。
  • 宋金交戰的烽火早已成為灰燼,是非成敗的恩怨湮沒在歷史中,轉瞬成空。當年的大英雄岳飛,也已逝去八百年有餘。然而在今天,金戈鐵馬的戰事依然為人津津樂道,忠義許國的英雄依然被人追念傳頌。
  • 綜觀岳飛平生,他事親至孝、報國至忠,在軍中紀律嚴明、大公無私,堪稱傳統道德的典範;武藝高強,長於謀略,領兵打仗所向披靡,屢建奇功,是南宋抗金戰事中的第一人;詩詞奏疏,浩氣縱橫,寄託重整山河的弘大抱負,千百年來傳唱不休,更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武兼備的國士。
  • 北伐失敗,不僅讓岳飛一生的夢想破滅,也讓他過早地走向生命的終點。 在戰場,岳飛是讓金兵聞風喪膽的蓋世英雄;回到官場,他卻因戰功赫赫而飽受猜忌。在三十九歲的盛年,一心為國的岳飛被權臣謀害,留下永遠的遺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