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成珍貴文化資源 國人熱衷尋根之旅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5日訊】據人民網報道,中國的姓氏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源遠流長,至今已有5000餘年的歷史。由於中國姓氏是按照父系傳承,因此對人們的健康狀態、疾病誘因、文化現象、先民的遷徙史都具有可研究性。近年,「尋根祭祖游」為主題的旅遊文化活動不斷升溫,受到海內外華人的高度關注。

曾參與編輯《中華民族姓氏大辭典》的梁錦教授告訴記者,中國的姓氏源流,早已成為旅遊外賓十分關注並非常羨慕的民族文化資源。因為,通過一些姓氏,能瞭解一段歷史背景,能追尋中國古代移民遷徙的蹤跡。梁教授說,中國的姓說來很奇妙,有東、南、西、北;有柴、米、油、鹽、醋、醬、茶;有一、拾、百、千、 萬、億……若能把追尋姓氏源流、尋根祭祖活動作為旅遊產品,不僅能引發對歷史人物的追思,也可能會發現自己祖先的遺跡。

一名來自廈門的「金庸迷」段先生表示,他每當看到《天龍八部》中的「大理段氏」,都萌發一種「到大理 尋訪段氏遺蹤」的想法。儘管他知道「金大俠」撰述的許多情節都是子虛烏有,但他還是從網上聯絡了一些「旅友」,來大理尋找段氏聚集地。通過雲南劍川縣縣志辦的人介紹,才知道雲南的「段氏」群落自漢代就已出現。公元894年,段思平開創了大理國,成為大理國國王。段先生說,他們在雲南曲靖中學看到了「段氏與 三十七部會盟碑」,瞭解了許多大理的往事……

位於太行山深處的山西沁水縣西文興村因全村90%以上的人姓柳,有族譜碑為證,西文興村一些姓柳的村民為唐代柳宗元的後人。故而,「柳氏民居」已列入 沁水旅遊開發項目,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稱為「百姓村」的福建省建寧縣溪口鎮渠村,雖然只有443戶1668人,但卻有118個姓氏、50多種方言。這個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由各方逃難的人最終形成的「百姓村」,儘管習俗不同,但用普通話交流的村民卻能和諧相處。
  • 【大紀元2月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五日電)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研究所、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花費兩年時間調查完成「中國姓氏統計」,其中指出,中國曾有兩萬多個姓氏,但如今只剩四千多個。
  • 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指出,中國曾有兩萬多個姓氏,但如今只剩四千多個。
  • 【大紀元2月1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姓「柴」、「米」、「油」、「鹽」不算什麼,姓「贏」、「少」、「輸」、「多」才稀奇。根據「重慶十大罕見姓氏」的最新排名,「輸」、「活」、「報」、「什」、「脫」、「盆」、「贏」、「少」等姓氏擠入前十大,全市排進十大罕見姓的共有二十四人。
  • 近期出版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刊登了中國許多奇妙的姓氏組合,不但有姓東、南、西、北、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且還有姓一、拾、百、千、萬、兆等。而追溯中華民族的文化現象——姓氏來源,往往發現這些奇妙姓氏,許多源自一個民族祖先歷史。
  • 【大紀元3月23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台東縣太麻里海邊舊香蘭遺址出土的文物充滿百步蛇和太陽圖騰, 這也是台灣考古遺址內,首次出現原住民信仰的圖騰,考古學者表示,史前人類有可能就是是原住民老祖宗。
  • 【大紀元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廖佩妮編譯) 古老中國的習俗中,結婚後女性改從夫姓。現代中國人的生活中,經常看到夫妻結婚後,姓氏未變,仍各自保有原來姓名。臺灣、香港的老一輩中,可看到女性冠夫性,即女性保留原來姓氏,將先生的姓加在上面。世界各國的習俗又是如何﹖
  •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 信陵君待人寬厚,因其禮賢下士,士人爭相奔赴其門下。他養士高達三千多人。圖為趙佶《宋徽宗文會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王欽若是個外貌瘦弱的宰相,党進是個肚子裡沒什麼謀略的將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