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

【品讀宋詞】黃鸝飛過薔薇 他與春天作別
每逢立春,古時候的民間都會舉行特別的迎春儀式,比如吃春餅、打春牛、祭土神,祈求一整年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到了暮春時節,人們才恍然發覺,春天的腳步為何這般匆匆,美好的時光為何如此短暫?
【品讀宋詞】閒情幾許?藏在橫塘的戀歌
北宋末年的大詞人賀鑄,在橫塘遇到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年過半百、自負俠氣的他,寫出了一首柔情似水、愁腸寸斷的詞作《青玉案》。
【品讀宋詞】花月相伴「弄」出詞之妙境
宋代詞家中,有一人因善寫影而聞名。已過天命之年的他,曾在陣陣笙歌中借酒消愁。從醉到醒,從早至晚,他那惋惜青春、感嘆時運的愁緒卻從未消減。他在庭院信步閒遊,看到成對的鴛鴦眠於池邊,月下的花枝舞弄倩影。片刻的清幽夜景,激發了創作的靈感,於是一首宋詞名作問世了。這就是張先的《天仙子》。
【品讀宋詞】綠肥紅瘦 不一樣的惜花情
她不忍目睹海棠玉減香消的憔悴之狀,詢問捲起珠簾的侍女。那麼她會得到什麼樣的答案?且看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品讀宋詞】望盡天涯路 宰相詞人的幽思
這個柔美而滿含愁怨的拂曉秋景,是宋詞中的經典一幕。它將人類難以言說、細膩善感的心緒,比擬成孤守深院、心念遠方的綿綿思念。那或許是悲秋、懷遠、思鄉,又或許是內心深處對生命意義的追尋。這首情思深婉而境界開闊的詞作,就是北宋晏殊的《蝶戀花》。
【品讀宋詞】花勝去年紅 離恨中見曠達
這是他與好友故地重遊的懷舊之行,也是離別前夕的餞別之會。今年的風景更勝去年,可聚會之人變了,每個人經歷不同的故事、懷著不同的心情。他不知道,未來這些人是否還有機會重聚,欣賞他年更美好的景色。他懷著傷感卻不失灑脫的心情,為友人題贈一首離別詞。這就是歐陽修的《浪淘沙》。
【品讀宋詞】南唐帝王詞 香銷葉殘為誰愁
宋興前夕的五代十國,有割據分裂的戰亂,也有君臣皆能詞的風流。特別是偏安江南的南唐政權,文人雅士薈萃,宴飲酬唱盛行。南唐的君主如何填詞抒情?夏褪秋涼之際,荷花凋零,西風漸起,蕩漾的漣漪恰似心中難以摹狀的愁緒,位高權重的君王,也驀地生出韶光易逝、美人遲暮的傷感。
【品讀宋詞】曉風殘月 千年前最動人的離別
毋需言語,那淒切的蟬聲、停泊的蘭舟,都是他們惜別的心聲;浩淼的煙波、迷濛的霧靄,彷彿他們別後的寫照。古人重離別,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阻隔,一次告別往往就是長年累月、甚至永遠的分離。「黯然銷魂者,為別而已矣」,這對才子佳人的餞別畫面,定格了淒美的瞬間,更化作一支吟詠離情的絕唱。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
【品讀宋詞】跨越時空與心靈的赤壁之旅
大約八百年後的又一個月夜,北宋的文人泛舟江上。儘管這裡並不是當年的古戰場,然而江岸高山聳立、驚濤捲雪的磅礴景色,讓他想起了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年代,激發了懷古豪情。他彷彿從自身的遷謫之苦超脫出來,杯酒向月,吟唱出一首極具英雄風骨的詞章《念奴嬌·赤壁懷古》。
明日黃花蝶也愁!看蘇軾怎樣走出低谷 轉化人生境界
這闋《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是蘇軾在重九涵輝樓頭飲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蘇軾抒發了自己以順處逆的胸襟懷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曠達樂觀,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悵與哀愁?
神來之筆豪氣萬千 李清照《漁家傲》展現的境界
後世的人,往往侷限於人生紅塵一世一時的視野,只覺得這首詞氣勢磅礴,難得一見,不明白其中更深的涵義。而被中共黨文化鬥爭觀念感染的人,說詩人什麼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空有才華,奮力抗爭云云,又怎能真正體會傳統文化的深邃內涵呢?
狹路相逢結良緣 浪漫故事背後的仁厚胸懷
宋祁《鷓鴣天》是很招人喜歡的一闋詞,不但構築了邂逅佳人的畫面,抒發出一見傾心的深情;更令人稱奇的是作者宋祁真實版的浪漫故事——狹路相逢的「奇遇」,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宋祁為什麼能有如此的幸運呢?除了他才情洋溢,更因他生逢其時,得遇明君宋仁宗成人之美。
修煉者的寂寞與自信——解讀辛棄疾《賀新郎》
中國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會,社會的修煉風氣總體比較濃郁,一些文學大家都是修煉之人,他們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達常人的情感,而實際是表達自己修煉的體會,感悟或者是境界,這其實是神傳文化的一種必然。比如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讀詩詞:欲話去年今日事
猶記得去年的一個春日,桃花開得灼灼,他邂逅了樹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視,心馳神搖。不知是桃花映紅了美人的面容,還是姣好的容顏照亮了繁盛的花樹?
【品讀宋詞】眉眼盈盈處 看取詞家匠心
大概是讀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遠山的章句,面對山明水秀的景緻時,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畫的妙齡佳人。而且這位佳人,如書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彎似蹙非蹙,籠著絲絲輕霧;眼波似喜非喜,凝著款款深情。
【品讀宋詞】最懂梅花的詞人
梅花長於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獨立世間。它不同於牡丹的富豔、荷花的清純、杏花的嬌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為文人氣節和情懷的寄託。
【品讀宋詞】登高懷古 吟詠宰相襟懷
登高遠眺,吟詩作賦,是文人士子的風習。小到一個思婦「梳洗罷,獨倚望江樓」,低訴情意綿邈的離愁別緒;大到一個才子登覽幽州台,高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盛世幽思。山河勝跡如歌如畫,才人的情感和懷抱寄寓其中,達到了情與景的交融和統一。
【品讀宋詞】共飲長江水的相思情意
迢迢長江水,奔流不息,是歷代文人墨客不斷詠嘆的壯觀景象,傳遞著豐富多樣的情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書寫情濃似水和依依惜別和的韻味;「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寄託韶光易逝和壯志難酬的感凔;「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表達歷史興亡和宇宙永恆的哲思。
【品讀宋詞】江湖詞人的黍離之嘆
他有著杜牧一樣的才華,也有杜牧一樣的深情,只是他來到的名城揚州,已不是三百年前杜牧眼中的二月豆蔻、十里春風、廿四橋頭。
【品讀宋詞】末世壯歌 文天祥的《酹江月》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八月,崖門海戰剛剛過去半年。宋末帝與八百宗室、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三百年宋朝用一個悲壯慘烈的方式走向終點,在宋朝子民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創痛。
【品讀宋詞】與蘇辛齊名的山水郎朱敦儒
唐朝的高適有詩曰:「少年詞賦皆可聽,秀眉白面風清冷。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羶腥。」兩宋詞壇中的朱敦儒,早年就當得起詩中清秀風華、不染纖尘的描述。
【品讀宋詞】宋人的俠客夢
仗劍天涯,快意恩仇;策馬江湖,義字當先,是俠客的形象,也是俠的生活。他們出入於青山碧水與舞榭歌台,與廟堂大夫與販夫走卒交遊;俠遊走在世俗禮法的邊緣,卻言必信、行必果、諾必成,令人景仰和嚮往。
【品讀宋詞】紅杏尚書宋祁 不負繁華春景
官居尚書,文名遠播,享不盡榮華富貴,對於晚年的北宋名臣宋祁來說,這一生或許已經完滿。這一年春意正盛,暖風薰然,宋祁和幾位好友踏春遊湖,只覺風光無限好,內心說不出的歡娛暢快。
【品讀宋詞】人世幾番風雨 春歸夢已涼
淳熙六年(1179年),南宋詞人辛棄疾已經四十歲了,這是他離開家鄉、南渡入宋的第十七年。這一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多了幾場風雨,也似乎變得更加短暫。
【品讀宋詞】南唐的一縷閒情 開啟北宋詞風
春色滿園,芳草翠柳,美麗的景色為何讓人心生愁緒?是感慨光陰的飛逝,還是嘆息理想的落空,是思念魂牽夢縈的伊人,或是為無法擺脫的莫名心情而傷懷?
【品讀宋詞】羈旅又遇離別 愁是心上秋
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傷春悲秋、離愁別緒是一大主題。一個「愁」字,古人用了太多、太美妙的詞句去形容它:愁有長度,李白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有重量,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有空間,柳宗元詩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愁也有時間,馮延巳詞曰:「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品讀宋詞】一池風荷 搖盪遊子鄉情
遊子思鄉,怎一個「鄉愁」了得。床前的明月光,城中的玉笛聲,鄰船的同鄉人,都能觸動他們的情感。他們還會想像,故鄉的梅花或許如期綻放,重陽的登高之行恐怕又少了自己一人,這就是遊子特有的鄉情。
【古韻流芳】李煜《浪淘沙》帝王哀婉的悲歌
李煜在詞中多處提到水,並多作佳句,如《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以及「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等等。奔流不還的江水,充溢著他對故國的不捨和命運的嘆息,其氣象之恢宏、內涵之深廣,在當時「花間派」為主流的詞壇中是一大突破。
【古韻流芳】蔣捷《虞美人·聽雨》寫滿人生的歌謠
縱觀蔣捷一生,似乎充滿了悲劇,但他因為高尚的氣節和優美的文筆,被後人永遠地記住了。比起那些生前追名逐利、身後寂寂無名的人來說,這何嘗不是上天對蔣捷的一種眷顧呢?
【古韻流芳】陸游《釵頭鳳》感人肺腑相思意
陸游和唐琬的愛情,為人津津樂道,這首《釵頭鳳》,更是讓歷代文人墨客傳頌不休。很多人正是出於對這首詞的感動,進而去了解他們的故事的。那麼,這首詞是怎樣描寫離情別意,成為情詞中的經典呢?
    共有約 142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