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常識

跟我學唐詩(35A)
頸聯「田園松菊今迷路,霄漢鴛鴻久絕群。」自薦詩文最忌諱的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下聯「霄漢鴛鴻」用詞極妙,朝廷官員不論官職大小,讀了這一句都會認為作者把大家比喻成賢人,而作者只是離開這個群體太久了(久絕群)。
跟我學唐詩(34B)
中華文明史,詩歌最璀璨的時期在唐朝,而唐朝的詩歌最鼎盛的時代是李白與杜甫在世的時期。一位是詩仙,一位是詩聖。因此詩聖對詩仙的評價彌足珍貴。
跟我學唐詩(34A)
頷聯一「喜」因連枝會;一「愁」因落葉別,通過對比更增添了離別的感傷。頸聯兩句寫景,上句寫近景,下句寫遠景,「海上青山隔暮雲」又暗含對自己前程不確定性的擔憂。之前李白因在長安得罪了權貴,被朝廷「賜金放還」。
跟我學唐詩(33B)
《渭城曲》被譜為《陽關三疊》傳唱千年,作者以獨特的筆觸,將清新明麗的場景氣氛,沖淡離別的愁緒。以「西出陽關無故人」為由勸酒,遂成送別詩絕唱。(南宋)謝枋得曰:意味悠長。(明朝)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為送別絕唱。
跟我學唐詩(32A)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這首詩這一聯,詮釋了生命意義在於沿著正道積極向善而不停步,不然就會如沉舟那樣,看著千萬隻輕舟在身旁駛過;或者是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如「病樹」那樣被積極向善的生命所替代。
跟我學唐詩(31B)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此聯化用名人名句,遂成絕唱。甚至傳唱度已經超過曹植的原句「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原句側重於「丈夫志向」,王勃將「志四海」轉化為「存知己」,將個人抱負昇華為普世友情,並以「海內」「天涯」的宏大空間對比,拓展情感容量。
跟我學唐詩(31A)
杜甫詩《曲江》以飛花著筆,將暮春之景,展現在讀者面前,也是詩人對時光流逝、枯榮代謝「不由人」的深切感觸。頸聯將生與死、動與靜、今與昔並置在一起,構成對比,寓意悠遠,令人深思:「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人生苦短,當快樂地生活,不必因名利而羈絆自身。
跟我學唐詩(30B)
陸游的這首七言絕句以自然景象映射人生哲理。首句「天際晴雲舒復卷」,描繪雲朵的凌空飄浮,卻舒展自如;次句「庭中風絮去還來」,形象展現柳絮隨風飄舞、往來無定的晚春景色。人生的自在也是如此,只要不為名、利、情所執著,還有什麼事情能妨礙笑口常開呢!
跟我學唐詩(30A)
唐‧杜牧《寄湘中友人》本詩首聯 「莫戀醉鄉迷酒杯,流年長怕少年催」,堪稱警世名言,杜牧認為,人生最值得回憶的是少年時期,因此不可沉迷於醉鄉,因為光陰易逝、少年難再。尾聯借司馬相如「題橋立志」之典,表明作者志在功業,不願效仿嚴光歸隱釣台。
跟我學唐詩(29B)
進入天寶年間後,唐玄宗起用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僅用十四年便將盛世的根基耗盡,並引發了「安史之亂」。其間變故紛繁,史事萬端,而詩人卻僅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二句,引領後人回望那段波瀾起伏、滄桑動人的歷史,讀之令人不勝唏噓。
跟我學唐詩(29A)
《客至》這首詩是杜甫七律詩中的經典作品,特別是「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更常被歷代詩人化用。北宋‧王安石《即事(其一)》:「漸老逢春能幾回,蓬門今始為君開。」同樣的一句詩,放在不同的詩篇中,卻表達完全不一樣的意思,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神奇之處。
跟我學唐詩(28B)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愁心一去,美景即來,詩意中流露出愉快的心情。「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描寫歡宴的情景又暗喻樓高。「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如仙人徜徉於空中,衣袖在仙風中裴回。詩仙的瀟灑風範躍然紙上。
跟我學唐詩(28A)
「卻馬漢文思罷獻,吞蝗唐太冀移災。」本聯大意,漢文帝不接受進獻千里馬,並下詔停止進貢減輕百姓的負擔;唐太宗吞吃蝗蟲,希望能替百姓承擔罪業。
跟我學唐詩(27B)
白居易以淡然的心態表達了剛脫離官場後的閒居生活。尾聯「就中今夜好,風月似江淮」,兩種相似的夜色,卻有不同的心態,也暗含了作者對往日宦遊生涯的釋然。
跟我學唐詩(27A)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跟我學唐詩(26B)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跟我學唐詩(26A)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跟我學唐詩(25B)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時候反而事情難辦成。榆莢形如銅錢生在樹上,楊花如玉屑灑落在街頭。
跟我學唐詩(25A)
《酬皇甫郎中對新菊花見憶》主要是為了答謝皇甫曙的宴會邀請創作的,到尾聯才算是正式答應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禮的要求這樣寫的。《禮記‧曲禮上》:「凡與客入者,每門讓於客。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跟我學唐詩(24B)
通過這首詩,我們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或許人生會遭遇艱難坎坷,不能因為一時的清貧生活而失去了做人應該遵守的道德禮義。正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的:「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跟我學唐詩(24A)
田家即事,寫景兼寫事,妙能得神。頷聯上句織,下句耕。頸聯寫景一句高,一句低,細膩風光,落句(尾聯)言皆由命。見生時樂死且不必問,蓋皆任之於命,己之志不可惑也。
跟我學唐詩(23B)
《泛鏡湖南溪》展現了宋之問的文字表達功夫極精鍊與老到。以「候冬發」對「作春啼」;「開天小」對「夾路迷」;猶如讓若耶溪的山水躍然紙上。尾聯「猶聞可憐處,更在若邪溪」,以略帶遺憾的語氣來讚美若耶溪的景色,更是別具一格。
跟我學唐詩(23A)
人生如「飛鴻踏雪」,來去匆匆,痕跡很快就會消失。「鴻飛那復計東西」,「東西」二字的字面意思是方向;其言外之意是說,不要太在意塵世中得到的東西,或曾經留下的痕跡。
跟我學唐詩(22B)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歐陽修《畫眉鳥》)這首七言絕句寓意深遠,鎖在金絲籠內的畫眉鳥發出的聲音,是禁錮後的叫聲,當然比不上畫眉鳥在樹林中、原野上自由自在飛翔時,歡快的鳴唱聲。
跟我學唐詩(22A)
鶴長對鳧短比喻事物各有特點。典故出自《莊子‧外篇‧駢拇》:「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野鴨的腿雖短,給它接上一節就會帶來苦惱;鶴的腳雖長,截下一節就會帶來悲哀。
跟我學唐詩(21B)
「野鶴隨君子,寒松揖大夫。」這是李商隱在郊外散步時的真實場景。當一個人沒有機巧心術,心地純潔時,野鶴也願意與他在一起。杜牧「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跟我學唐詩(21A)
嘉遁幽人,適志竹籬茅舍:嘉遁,指合乎正道、合乎時宜的退隱。對於一名儒家修行者,「嘉遁」有幾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朝廷有小人當道,在自己無力改變時,為了不同流合污,則退隱以正其志。
跟我學唐詩(20B)
因為那裡曾經宴請過「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安祿山。近百年的時間長期荒廢,地上長滿了青苔,大門金屬獸首上也長滿了青綠色鏽斑。作者避開了平鋪直敘,將青苔擬人化,讓它們因成為大門上的銅鏽而得意。那滿地的青苔隱喻了為名利而爭鬥的芸芸眾生,為了爬上「高家門館」而不辭風雨,以成為鏽斑而「偏得意」。
跟我學唐詩(20A)
懷素是禪宗一脈的僧人,王昌齡與他在修煉上有不同的感悟。「本來生滅盡,何者是虛無?」如果連緣分、因果等等都是空的,那活在這世上,吃飯、喝水、呼吸幹嘛呢?筆者個人理解,真正的「空」是指執著心都去掉了的那種狀態;而不是否認這世間的物質存在。
跟我學唐詩(19B)
《春題湖上》以「湖」字起結,奇極。「一半勾留」,湖未嘗留人,時人自不能拋捨。興之所適也;然亦只得「一半」,那一半當別有瞻戀君國去處,若說全被勾留,豈不是個遊春郎君,不是白傅(白居易)口中語矣。
    共有約 11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