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shown)從舊達來遷徙新達來,雖只有一座吊橋之隔,卻是族人離開生存地的掙扎決定。幾乎遺世獨立的舊達來部落,即使已因新達來而成為「舊」的往昔,保存「舊時代」石板屋遺跡的石頭城,依然獨具特色。
(shown)玉豐里的蓮花公園是白河蓮區裡最熱鬧的地方。 那天,我走過公園的木橋,來到蓮田旁一家簡陋的小店鋪, 店鋪後方種了一畝香水蓮花,供人玩賞。 我站在池邊,看見遠處公園裡的蓮花依然在夕陽裡玉立生姿……
(shown時間帶來興衰的痕跡,也帶來蛻變的契機。這是一座與眾不同的農場……
(shown)驅車前往孟宗竹林步道,突然,林葉隨風婆娑的沙沙聲籠罩而來,一整片茂密聳天的竹林近在眼前。幹直、枝雅、葉細的孟宗竹,搖曳著輕柔典雅的姿態,讓人感動不已。
旅人的腳步從石碇烏塗窟開始,走過礦坑、老廟、燒炭窯及石板橋……這趟豐富的歷史懷舊之旅即將結束,旅人的念頭還沒跟上腳步,仍停留在曾經的時光裡。
(shown)蒜頭糖廠轉型成為蔗埕文化園區後, 依然日復一日讓大家重遊記憶裡的純樸時光, 並充分展現其深耕地方蛻變之後的風華。 走進幅員遼闊的廠區,已停駛的火車頭色彩繽紛地映入眼簾, 隨即召喚遊人對過往時序的想像……
(shown)老街一片繁榮,將近一、二百公尺的街道,遊客摩肩擦踵。 我信步走進茉莉巷裡,頓時感覺一陣清涼, 經過一片土角厝的白牆,又穿過一段木雕屋簷下, 正覺曲徑通幽時,卻又回到熱鬧的老街。
(shown)保留原始風貌的九寮溪自然步道,美麗的面貌有目共睹。 每轉一個彎、過一座橋,視野好像又有一些不同, 雖然是同一座山林,卻好似耳邊傳來的不斷滾滾向前的淙淙水聲, 水勢若大若小,充滿驚奇……
風穴寺,在河南省汝州市東北9公里處的少室山南麓。寺始建於東漢初平元年,毀於董卓之亂,重建於北魏,距今有1,800餘年的歷史。
(shown)從山坡上望向石桌方向,雲霧飄緲間,遠山撲面迎來。 我拾階而上,走進了一條石板路,兩邊商店順坡而築, 店裡照射出輝煌燈光,呈現山城熱鬧繁華的景象……
九曲黃河第一鎮 山西磧口古鎮
山西磧口鎮地處呂梁山中晉陝黃河大峽谷的中段,位於臨縣城南48公里的處的黃河邊,因黃河第二大磧──大同磧得名。「磧」按當地人的說法,是指黃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激流淺灘,黃河水在這淺灘上翻騰咆哮發出巨大聲響,激起雪般的浪花。
位於台中縣內的「谷關七雄」,是七座盤踞在大甲溪兩岸的山岳。七座山都是河谷切割地形,以山形雄偉、落差極大,贏得「雄」字封號。而唐麻丹山呢?排行谷關七雄之末,不過,卻也是座不能讓人小覷的山頭。
位於台東卑南大圳取水口上方河階地的水利公園,是一座美景與生態兼具的親水公園。園內有水車、木造涼亭、大草皮,夏日涼風習習、溪水淙淙,別具風情,是台東休閒觀光的新景點。
(shown)從香林神木開始,穿梭在最小樹圍5公尺;最大樹圍13.1公尺的巨木森林裡,會有一種超越時空莫名的感動,無論是800年、1200年還是2000年,站在這些神木腳下時,彷彿能感覺到神木正在述說著千年來在山與神木間的點滴故事。
新疆著名的交河故城,位於吐魯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島形黃土檯子上。因河水分流繞過城下,故稱交河,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的都城,現存遺址大都屬唐代時期建築群落,是目前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築遺址。1961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聞遐邇的朝陽國家步道,早已廣為山林愛好者知曉。
(shown)隨地勢漸高,「紅粉佳人」燦爛盛開,覆蓋山坡。 滿園的櫻花點綴在植於坡地的武陵茶園之間,遊人無不感到驚豔, 讚歎聲此起彼落,更不斷有回程的旅人提醒向前走的我們:「前面更美!」
於宜蘭縣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內,「翠峰湖」是全台最大的高山湖。這座群山萬壑間的湖泊,雨季時浩浩湯湯,乾季時則顯露出水苔和沼澤池,景色四季不同,彷彿千萬年未曾抹去的眼淚,等待著到來的旅人揭開面紗。
(shown)在大雨傾盆裡,看見瀑布自頭上峭壁傾洩而下, 帶著轟隆水聲奔向溪谷,四周煙雨朦朧。 歸程,遙望暮色中的瀑布,在山雲霧雨中隨風墜落, 如一位智者長鬚,瀟灑飄逸。
(shown)春天,櫻花開了;盛夏到入秋時節,滿山遍野一片黃澄澄的金針花; 冬季裡,金針山頭的梅花、杏花和李花,爭相盛開,在寒冬中展現另一種丰姿。 金針山上的花兒們,就這樣周而復始地上演著四季繽紛組曲……
八卦山的天空之橋與土鳳梨酥
台灣最長的梯子吊橋「天空之橋」7月登場, 第一週就吸引數萬民眾上山攬勝、漫遊, 順道來個土鳳梨酥「朝聖」之旅,沉寂多年的八卦山風景線再度鷹揚……
在風景壯麗的四川樂山,端然正坐著一座高達70多米的佛像,它比號稱世界第一大雕刻的阿富汗帕米央大佛站像,還高20多米。這就是著名的樂山大佛。
位處彰化縣西南角的芳苑鄉,是台灣俗稱「風頭水尾」的經濟條件落後地區。居民賴以為生的,濱海區主要是養殖牡蠣(蚵)、文蛤,陸上經濟作物則以雞蛋與花生為主。
礦工畫家與煤礦博物園區展示著猴硐地區煤礦產業的興衰起落, 礦業與村落的唇齒相依,在幾十年前經濟開發中的年代, 譜寫了一段段深刻動人的辛酸故事。
(showns)幾天來,穿過戰場遺跡,鑽進碉堡、坑道, 觸摸過閃亮的戰機、斑駁的砲管, 也在古厝廊簷間飽嘗了習習涼風……
繁華一時的金瓜石,雖然隨著礦產枯竭而沒落, 集體記憶與地質生態卻展現在聚落的每個角落。 透過新的表現方式介入歷史情境, 黃金博物館延續並再生了金瓜石礦村的過往與今日……
終得空閒,我們驅車前往桃園大溪老街。大溪老街泛指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路上的歷史街屋,這幾些街區,整體保留著清末民初的歲月痕跡,古舊的建築、廟宇與古道,述說著大溪的曾經榮景。
墾丁地區的土壤不適合種植稻作,且因強烈東北季風肆虐,樹木難以成長,自古即種植牧草,以放牧為生,也形成了低矮灌木叢伴隨草生的地表。來到墾丁,想拋開壅塞人潮,親近草原將是最佳選擇。
雅,一個位在北部濱海公路旁的小漁村,憑藉海邊羅列的各式奇石而聞名。而聚落旁的南子吝山步道,只需短短不到30分鐘的行程,就能讓人欣賞到山、海、天共舞的集錦。
記憶中的澄清湖,遙遠而模糊,沒有太多印象。3月到高雄參加會議,住在附近的兄嫂強力推薦,在他們的引導下,沿著湖畔繞行一圈,雖然只是走馬觀花,倒也令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