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29日訊】美中雙方將關稅分別升至145%和125%之後,這場前所未有的貿易戰進入第二階段,未來局勢如何演變牽動全球敏感神經。
很多媒體刊文分析美中在這場貿易戰的優劣勢,西方觀察家的一些觀點認為,習近平正在試圖提高中國的痛苦承受力以與川普(特朗普)打長久戰,並列出習近平的三大優勢:1、中共政權根基深厚、政權長久穩定運行;2、雖然中共高層分裂會使中國社會失去穩定,但目前是改革開放以來高層分裂風險最低時期;3、中共加大資金構建數字和AI維穩體系會更高效控制中國社會以降低來自民間的抗議威脅。
但是以上所謂習近平三大優勢,只是觀察到了中國社會的一些表象,陷入了觀察角度的誤區,而並未真正洞察到中共政權在這場貿易戰中正在遭受到的沉重打擊。
一、中共政權無法長久穩定
西方觀察家認為,由毛澤東建立起來的中共政權根基深厚,七十多年來,雖歷經戰爭、饑荒、政治動盪和金融危機,卻始終掌握著權力,而川普則受制於美國選民民意波動。
在這裡,觀察家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果關係。那就是中共政權之所以穩定七十多年,並不是因為它抗外部衝擊能力特別強,恰恰是因為外部從來沒有給其施加過真正的重壓。
讓一個政權崩潰的因素很多,而財政崩潰或經濟崩潰是其中之一。1970年代中共因為文革而經濟瀕臨崩潰,國家極度貧窮,技術落後,工業基礎薄弱,中共政權走到最虛弱的時刻。而此時美國卻開始承認中共的國際合法性,冷落中華民國,接納中共進入國際經濟和政治體系。
中共從此獲得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發展機遇。這50年期間,國際不但沒有給中共施加任何真正的外部壓力,反而以寬鬆政治環境、敞開的市場大門、龐大的資金輸入及先進技術和專利的轉讓,幫助中共完成了工業化和產業升級,使其成為全球工業和科技強權。經濟的強大不但讓中共在後文革時代重建了統治合法性依據,也使中共有了強大財政實力去構建其全球耗資最巨的「維穩體系」。
相比之下,朝鮮因為一直被西方封鎖、制裁,其經濟貧困,金家政權只能依靠意識形態灌輸和嚴密的政治控制維持統治。貧窮導致的生存需求正成為朝鮮民眾脫北的最直接動力。
也就是說,不是因為中共政權本身比西方民主體制更具穩定機制,而是西方國家的接納和縱容給了中共邪惡政權生存和壯大的現實空間。
如今川普政府開始糾正這50年來對華政策的失誤,從重建貿易體系的平衡開始,通過關稅戰和制裁在全球範圍內限制中共的出口傾銷模式,促使外資和企業撤離中國,正在給中共經濟模式和政權體制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這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共國際空間首次從擴張趨勢轉為萎縮,也是中共承受的最大一次外部壓力,而這一切僅僅只是開始。
由此來看,川普並不是在和一個有著70年超穩結構的政權對決,而是正在挖掉讓這個政權穩定的地基,對其釜底抽薪。貿易戰拖得時間越長,中共的根基就越不穩,垮台的風險就越高。
當然民主體制下川普政府受到選民制約,其政策能否長久也是一個懸疑。但這或許恰恰成為川普對中共出手「快準狠」的一種驅動力,促使川普在與中共對決期間,祭出更具摧毀性的政策工具。
二、中共内部分裂前所未有
西方一些觀察家認為,中共政權高層分裂的風險處於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所以中共政權目前趨於穩定,而中國社會承受痛苦的能力極高,這是習近平對抗川普的一大優勢。
事實上,中共高層內的清洗對西方媒體來說不是祕密。從2023年下半年火箭軍高層遭清洗開始,到去年下半年軍委委員苗華落馬,到今年的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被抓,中共高層內部的劇烈動盪從未停息,但是對於這些整肅事件的解讀,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問題專家們與西方觀察家形成巨大的差異。
大陸出來的中國問題專家顯然對中國政情的了解和把握有著天然的優勢,這一點毋需過多解釋。他們在這一領域的論述近一年在海外中文媒體如大紀元、新唐人等網站以及YouTube、乾淨世界平台上密集出現。中國問題專家們認為,2023年對火箭軍高層的整肅是習近平主導下對「在武統台灣方面不絕對忠誠」的部屬進行的清洗,而2024年下半年習近平親信苗華的落馬則是反習勢力對習近平的逆向清洗,因為在7月份三中全會期間,習近平失去了軍權,由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掌控軍權。本土專家的分析在今年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落馬後得到進一步的印證,何衛東是苗華之外習近平在軍委的另一重要親信。
但是西方觀察家依然以「習近平反腐升級」「習近平追求對軍隊的絕對控制」「習近平對其權力基礎的不安全感」等角度來報導苗華事件。在何衛東落馬之後,與苗華落馬的報導類似,西方主流媒體的報導中依然將何衛東的被免職視為習近平反腐運動的又一高潮,目標是確保軍隊的絕對忠誠。
在中國問題專家看來,中共高層正進入文革後又一次大分裂時期,漸變式宮廷政變大戲早已在靜悄悄上演,正如當年華國鋒被逐漸削權一樣。從1978年全國展開真理標準大討論到1981年,華國鋒失去最高權力的過程歷時三年,其手中的三項軍政大權分別由趙紫陽(國務院總理)、胡耀邦(黨總書記)和鄧小平(軍委主席)繼任。
為何西方主流媒體沒有「看到」當前中共高層正在發生的這些巨變跡象?這或許與文革之後西方媒體對中國政治敏感度下降有關。一方面這是因為鄧小平之後中共高層換屆有了相對穩定的內部機制,西方觀察家將中共視為正常國家,對於中國的敘事更多聚焦於經濟、科技和軍事擴張領域;另一方面也因為全球化以來,中共宣傳和統戰機構向全球滲透,通過直接或間接手段講述所謂「中國故事」深度影響了西方媒體的認知。
西方觀察家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當習近平廢棄鄧小平留下的寡頭家族共治模式,重回個人獨裁制後,中共內部已再次陷入文革式的混亂,宮廷權力鬥爭在20大之後就已經加劇,到如今已經開始浮出水面。
可以預見,隨著川普關稅戰和貿易制裁措施的組合攻勢不斷進擊,巨大的外部壓力與經濟崩潰局面的相互結合,必將導致中共高層矛盾的進一步激化。中國社會顯然從高層到底層都正在進入一個巨大的動盪期。這種局面下,中共對川普貿易戰是沒有還手之力的,更無力打長久戰。
中共維穩體制不堪重負 或成中共垮台導火索
西方觀察家對中共維穩體系的高投入、高技術和高效性印象深刻,稱其在習近平治下「規模和複雜程度急劇膨脹」,包括「全世界最複雜的審查和監視系統」和「AI驅動的社會控制技術」。
一些觀察家以新冠疫情期間上海封控和2022年底抗議活動的平息為例,論證中共維穩體系的效力和對社會不滿的壓制能力,認為2022年底白紙抗議活動的迅速平息證明了中共政權的「韌性」。他們還進一步指出,習近平通過推廣「楓橋經驗」和AI技術預測不滿情緒,正在進一步強化這一體系,為應對貿易戰等外部壓力提供保障。
然而,這種對中共維穩體系的樂觀評估完全忽視了其內在的脆弱性和實際運行中的低效性,更未看到在貿易戰和經濟崩潰的雙重壓力下,維穩體系已不堪重負,正成為中共政權垮台的潛在導火索。
首先,西方觀察家對中共維穩體系高效性的判斷建立在過時的案例和表面現象上。以2022年上海封控和「白紙運動」抗議平息為例,認為這些事件展示了中共通過監控、審查和武力鎮壓的強大控制力。然而,中國問題專家和部分海外中文媒體(如《大紀元》《看中國》)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的圖景:上海封控期間,維穩體制雖限制了居民行動,但無法掩蓋食物短缺、醫療崩潰和基層治理失靈的亂象。社交媒體上關於上海困境的負面信息雖被審查,但憤怒情緒已通過私下傳播和加密渠道擴散,動搖了公眾對中共的信任。2022年底的「白紙運動」雖被鎮壓,但其在全國多個城市迅速蔓延,顯示維穩體系在面對突發性、分散性抗議時的反應遲緩和力不從心。習近平突然取消「清零」政策與其說是政權的「韌性」,不如說是迫於社會壓力和基層執行崩潰的無奈之舉。
其次,西方觀察家也忽視了維穩體系的高投入背後隱藏的財政危機。維穩體系的運轉依賴巨額資金支持,包括警察、監控設備維護和AI系統開發,一旦財政枯竭,基層警察和網格員的薪資無法保障,維穩體系的執行力將迅速瓦解。
疫情三年的封城和清零讓中國經濟由盛轉衰,房地產開始崩盤,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從2021年下半年中國工作最穩定的公務員系統出現降薪潮,2022年底白紙運動爆發後,維穩系統反應遲緩被認為與基層政府缺錢有關。
公務員的降薪以及裁員正在迅速減弱基層人員的維穩意願,這抵消了高科技投入帶來的維穩系統的效力。
第三,體制內蔓延的不滿情緒不但削弱維穩力度,更有可能成為反抗中共的突破口。2025年4月15日夜間,四川成都一高架橋上懸掛了三條大型反共條幅,分別寫著:「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就沒有民族復興」「人民不需要一個權力不受約束的政黨」「中國不需要誰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條幅上的內容在夜間路燈照射下清晰可見。
旅澳法學家袁紅冰引述體制內消息人士指出,這些標語條幅懸掛在一個車水馬龍的地區,非常熱鬧,但掛出來兩個小時內,竟無任何人報案,條幅懸掛近三小時後才被清除。袁紅冰說,真正令中共震驚的並非條幅內容本身,而是整體維穩體制的遲鈍反應,警方不作為,足見體制內部對習政權的不滿與憤怒已浮上檯面。
袁紅冰表示,整個事件不僅揭示出中共維穩體制的潰敗,更暴露出系統內部對習政權的潛在不滿與怠工現象。這些都成為觀察中共政治穩定性的關鍵警訊。
結語
在美中貿易戰引發的體制對決問題上,西方觀察家們的分析雖然捕捉到了一些中共體制的表面現象,卻未能洞察中共政權內部已經爆發的系統性危機。川普發起的貿易戰不僅撼動了中共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也加速了其權力結構的裂解。在這場新冷戰格局中,真正的勝負將取決於誰能以堅定意志持續揭穿中共的虛假敘事,直擊其體制命門。全球正走向一個遠離中共極權控制、回歸普世價值的歷史拐點,而川普的貿易戰,或許正是這一偉大轉折的開端。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