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國際機場空蕩蕩 網民震驚發視頻

人氣 33912
PlayListen to More News

【大紀元2025年0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綜合報導)中國多地國際機場空蕩蕩。一方面中國人消費降級;另一方面,儘管中共官方去年以來連續擴大單方面免簽政策範圍,外國遊客還是遠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中國航空業低迷,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已連續第五年虧損。

中國多地機場冷清得像空城 網民發視頻感嘆

曾經喧囂熱鬧的中國機場,現在冷清得像個空城。許多親身體驗過的博主發視頻表示很震驚。

4月27日,有博主拍下了上海虹橋機場的現場畫面。曾經熙熙攘攘的航站樓,如今卻一片冷清。

4月26日下午2點,也有網民拍攝上海浦東機場的場景,候機樓空蕩蕩,免稅店幾乎全部關門。

有網友留言說,上個月去(機場)的人很多啊,怎麼現在沒了?另一網友回覆,這裡是國際出發區域,沒看到說免稅店嗎?國際(航線)沒人不是很正常嗎?現在搞得到處贏麻了。「脫鉤成功!關起門來,自娛自樂。」

另一位網友也拍視頻說:「太可怕了,上海浦東這麼大的機場,候機廳竟然空蕩成這樣,經濟蕭條得讓人(感到)可怕!」

4月24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際出發候機室裡也是空無一人。

4月21日,一位博主拍視頻說,現在的新疆地窩堡機場(天山國際機場)無比冷清,所有店鋪都關門了。

4月11日,有博主拍視頻說,北京首都機場出境免稅店太冷清了,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了。

儘管現在中國國際機場冷冷清清,中共官方卻還在大肆建新機場。

4月11日,一位網民拍攝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的場景,視頻顯示乘客稀少。他直言,在這種經濟環境下,現在的周水子國際機場也沒什麼人,大連官方在約18公里的附近還在填海造島建新機場(大連金州灣國際機場),是勞民傷財。

多國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

近幾年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國內全民消費降級已是大趨勢。在美中關稅大戰的背景下,人們更是流行節衣縮食、保守開支,旅遊和交通費用大減。而中國航空運輸業除了在國內面臨高鐵競爭加劇,在國外也面臨地緣政治紛爭帶來的衝擊。

2024年以來,多國多家航空公司暫停或無限期取消與中國之間的航線,引發了一輪「停飛潮」。包括英國維珍航空、文萊王家航空、澳洲航空、波蘭航空、北歐航空等等。

墨西哥航空公司在三年疫情後沒有恢復中國航線;印度和中國的直航客運航班於四年前中斷,至今也沒有恢復。而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航班恢復有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2024年11月,美中之間的航班數量尚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30%。今年美中開打關稅戰,更是直接衝擊兩國商務旅客客流。

中國三大國有航空公司五年連虧

中國三大國有航空公司最近公布的2024年業績數據顯示,連續第五年錄得虧損。

中國國際航空2月27日發報告稱,2024年歸屬於股東的淨虧損為2.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23年虧損10.4億元,2022年虧損390億元;中國南方航空報告稱,2024年虧損17.7億元,而2023年虧損41.4億元;東方航空報告則稱,2024年虧損42億元,而2023年虧損81.7億元。

雖然中國國內航空運力高於2019年,但由於疫情旅行限制直到2023年初才解除,中國恢復國際航班的速度一直慢於世界其它地區。全球航空業在2023年恢復盈利,但中國南方航空、國際航空和東方航空在疫情後仍難以恢復收支平衡。

總部位於中國的Flight Master和航空數據分析公司Cirium(睿思譽)的航班時刻表數據顯示,中國國內經濟壓力和與其它國家的政治緊張局勢也抑制了國際旅行,2025年3月份的中國國際運力仍比2019年同期低20%左右。

中國機票價格正從疫情時期的歷史高點回落。作為機票價格的代表,南航年客運收益率下降12.7%,國航下降12.4%。近期「機票200元限價令」「高鐵1折票」等新聞頻登熱搜。

今年「五一」假期前,各航司紛紛推出特價促銷票,最高降幅80%左右。

Flight Master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經濟艙平均票價同比下降12.1%至767元人民幣(約合105美元),利潤率受到擠壓。ForwardKeys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國際機票價格比2023年下降32%,而整個亞洲的國際機票價格僅下降12%。

許多外國人為何不來中國?

2023年初解除疫情封控後,外國遊客並沒有迅速恢復來華,中共官方持續擴大單方面免簽政策的範圍。去年11月,中方宣布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日本等9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還將38個免簽國家的普通護照持有人來中國停留期限從15天延長至30天。

儘管如此,外國遊客也遠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據中共官方機構的最新統計數據,2024年,外國人出入境2694萬人次,遠低於2019年的9767.5萬人次。

中國經濟近兩年持續變差,國際機場冷清現象早在美中大打關稅戰之前就出現了。今年3月17日,一位博主發視頻表示,「中國最大的機場——浦東國際機場,冷清到啥地步了?這是晚上7點多,本應是機場客流高峰。國際航班少,外國人更是寥寥無幾。以前通關需要一個多小時,現在半小時搞定,簡直沒想到。到市區的地鐵直到張江高科才上了幾個人,直到陸家嘴都還有很多空位。難以置信。」

(視頻截圖)

2025年中國第一季度的航線審批顯示,傳統熱門的歐美市場基本沒有增加,而俄羅斯、中東、東南亞、非洲、拉美等「一帶一路」沿線區域成了新增客運航線的集中區域。

外國人不來中國旅遊的原因近年引發議論,諸如中國網絡的防火牆使得很多國外的APP無法使用、Airbnb等方便廉價的住宿渠道在中國消失,以及外國人必須住在有接受外籍人員許可的酒店、警方要求的登記制度等等。此外,中國的治安環境也令外國人感到不安,去年中國連續發生多起攻擊外國人的惡性事件。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外國旅客,特別是歐美、日韓旅客,近年對中國的安全疑慮、支付壁壘(如微信支付門檻)、資訊審查、法律不透明等問題更在意。未來國際社會對中國在人權、信息審查等議題上的評價可能持續。

(大紀元記者駱亞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李仁和#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北京放寬過境免簽 為何西方遊客難心安
【新聞短評】北京真急了 同時放寬54國過境免簽
中共推多國免簽 國際機場人流蕭條 專家解析
王赫:中共「免簽政策」為何效果不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