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秀才挨板

作者︰陸真
font print 人氣: 245
【字號】    
   標籤: tags: ,

江西南昌地方,有一個姓裘的秀才,夏日炎熱,他到土地廟內乘涼。秀才見廟中寂靜無人,就把衣服脫得精光,漸漸的入睡了。

醒來後,回到家中便大病了一場。裘秀才的妻子認為丈夫的病是裸睡寺廟,侮辱了土地神所致,便買了酒肉、香紙,前往廟中供奉,向神明謝罪。之後,裘秀才的病果然就好了。

裘秀才平時為人獨斷專橫,聽妻子這麼一講,不僅不感謝妻子為自己向神謝罪除疾,反而罵妻子多事。

他憤然寫了一篇文章,狀告土地神詐騙酒食致人以病,並把這篇文章,到城隍廟燒化,向城隍神告發土地神。過了十天,寂然無聲。裘秀才覺得毫無反響,這是城隍神不理會他。

裘秀才更加生氣,又寫了第二篇文章,指責城隍神不負責任,縱容下級官員貪贓枉法。他把這篇文章,又拿到城隍廟裡燒化了。

當天夜晚,裘秀才做了一個夢,夢見城隍廟的牆上,貼了他寫的第二篇文章,城隍神在他的文章後面批示道:「社公詐人酒食,有玷官箴,著革職。裘某不敬神明,多事好訟,發新建縣責打三十板。」

裘秀才醒了以後,心中疑惑,以為自己是南昌縣人,縱然受責罰,也不會到新建縣去挨板子。這個夢,未必靈驗。

過了兩、三天,忽然下雨,雷聲隆隆,一個炸雷真把那個土地廟炸毀了。裘秀才這時心裡也害怕起來了,他下定決心不遠行,堅決不到新建縣以免挨板子。

有一天,江西巡撫的阿公到廟裡進香,被仇人打傷了額頭。於是,眾官齊集,嚴查兇手。裘秀才聽說了這事兒十分好奇,急往廟裡看熱鬧。江西新建縣令見到他,喝問:「你是何人?」裘秀才一時慌張,變得很口吃,講不出一個字來。新建縣令更加生氣,立即下令:「當街責打三十板!」打完後,逐走了事。

(事據袁枚《新齊諧》)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思兢生在武則天當政時期,為人聰明精細,有勇有謀。有一年,一個仇家控告崔思兢的堂兄崔宣謀反,這個罪名可不輕,一經查實就會滿門抄斬。朝廷收到控告狀後,委派御史張行岌主持審理這件案子。張行岌接手後,先派人把崔宣看押起來,準備著手進行調查。
  • 人們的道德水準下滑,無所顧忌的追名逐利、貪圖私慾,殺、打、偷、搶、奸詐、妒嫉、亂倫之事層出不窮。人人自危,人人為敵,失去....
  • 在台灣、閩南一帶俗稱黃曆七月為「鬼月」,傳說七月一日「開鬼門」、七月三十為「關鬼門」,各地方可見「普渡」孤魂野鬼的祭拜,這些習俗的來源為何呢?我們怎樣對待「鬼月」呢?
  • 本章孔子稱讚弟子子賤為君子。「有君子之德哉,若此人也!魯國若更無君子者,斯子賤安得取斯君子之德行而學行之乎?」這就既稱讚子賤能尊賢取友以成其德,又稱讚了魯之多賢。對此,朱熹引蘇氏曰:「稱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師友,厚之至也。」
  • 《詩經‧大雅‧抑》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意思是白玉上面的污點,還可以把它磨掉;但說話不謹慎而出錯,卻是無法挽回的。南容「三復白圭」,目的是告誡自己說話要謹慎。孔子認為南容這樣的人,無論「邦有道」還是「邦無道」,都能明哲保身。
  • 七夕是指黃曆七月七日之夜,古來也稱為七巧節、乞巧節、七姐(織女)誕,從古到今,圍繞著種種民俗和傳說,主題就是有情有義的婚姻,所以七夕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恩愛夫妻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詞怎麼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七夕金句呢?「織女牛郎會七夕」的傳說故事有多古老呢?
  • 堯夫(邵雍)的《漁樵問答》,字字全是精煉的道理;東坡的《漁樵閒話》,句句都是妙喻。沒有道理,就無法入人心;沒有妙喻,就不能啟發人。明朝刑部郎中、藏書家,自號清常道人的趙琦美(開美)認為,這兩本漁樵看人世之書,狀似意在言外,可又像人世間的一經一緯,提綱挈領,讓人容易理順人生的大方向,言不盡處,耐人尋味!漁樵閒話唐代瘋和尚萬回給唐明皇的預言,傳述了什麼人間道理?
  • 君臣、朋友既然是「人合」,怎麼「合」?皆以「義」合者也。「義」,是仁義之義。義者宜也。為臣者,君有過則當力諫,諫之不從則當去;為友者,人有過則當忠告,告之不可則當止。如果超過這個度,就會走向反面。
  • 「德不孤,必有鄰」,就孔門教學而言,強調修德,自然也含有人不能獨修成德,必求師友夾輔之意,所謂「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篇)。而在混亂之世,「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更是給人以巨大的激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