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屏東綵燈節試燈 萬年溪變身光之流域

font print 人氣: 21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曾晏均台灣屏東報導)南台灣萬年溪畔光影流動,屏東綵燈節延續去年的好評人潮,今年屏東縣政府與屏東市公所合作擴大燈區,從萬年溪延伸到千禧公園,20組透過具科技感、互動式的藝術裝飾結合地景風貌,2月5日正式點燈至3月4日止,要將幸福、快樂帶給民眾。

今年綵燈節今年主視覺logo特別設計以閃爍燈飾呈現萬年溪河流,象徵為屏東帶來川流不息的觀光人潮。

從屏東千禧公園勝利東路開始,綵燈節順著萬年溪河畔到民生路,沿途分為「歡樂時光」、「祈福療癒」、「聲動光譜」、「魅力屏東」、「熱帶風光」等5大燈區,結合燈光、音樂及互動裝置,展現出屏東在地多元文化。屏東縣政府於26日晚間搶先試燈,月光下燈影流洩,簡直美呆了!

屏東綵燈節搶先試燈,月光下燈影流洩,簡直美呆了!(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綵燈節搶先試燈,月光下燈影流洩,簡直美呆了!(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綵燈節搶先試燈,月光下燈影流洩,簡直美呆了!(屏東縣政府提供)

千禧公園首次成為燈區,7組燈飾中有老木門訂製的「窗屋的時光」,呈現眷村光景;也有騎腳踏車就能產生動能的「光樹塔」,體驗環保綠能;以及水果箱打造的「果來旺」小狗造型,呼應今年生肖狗年。

還有13組燈飾分布在萬年溪畔及河中,像「聽!萬年溪的歌唱」燈飾是以小提琴之母-李淑德老師的小提琴為主體,大大的音符彷彿為萬年溪進行演奏。「花樣屏東」讓萬年溪開出熱情的玫瑰花,帶來繽紛浪漫的氣息。「飛躍屏東」以飛越河面的海豚,展現出屏東熱帶海洋風情,大大的鯨魚也來湊熱鬧,「鯨豔屏東」讓人驚豔。

另外,被CNN評選世界12大落日美景的關山夕照,也搬到萬年溪,「橙日」運用橘黃光的暈染,表現出夕陽西下絢麗晚霞的感覺。燈飾中還包含二座別出心裁的光雕,把橫跨萬年溪的林森橋及千禧公園的大榕樹變成光影的畫布,勾勒出屏東的熱情與生命力。

觀光傳播處長黃建嘉表示,過年期間不僅萬年溪畔可以賞燈,屏東公園聖誕節燈飾仍持續點亮,二大光影展場串連成一線,歡樂的年節氣氛要讓屏東市燈開不夜城。

屏東綵燈節搶先試燈,月光下燈影流洩,簡直美呆了!(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綵燈節搶先試燈,月光下燈影流洩,簡直美呆了!(屏東縣政府提供)

「六六旺福」小提燈

迎合今年戊戌狗年,綵燈節年度小提燈特別手繪柴犬、牛頭梗及米克斯等6隻可愛的小狗一起吃團圓飯,並取「六六旺福」吉祥意義,象徵屏東縣運昌隆、團圓平安。

綵燈節活動期間適逢元宵提燈,觀光傳播處表示,在早年物資不甚豐裕的年代,用牛奶罐打洞穿孔點蠟燭,是許多民眾童年提燈的樂趣,綵燈節的小提燈即捨棄過於繁複的設計,讓親子一起回味單純動手做燈籠的快樂,加上手繪圖樣,相較於市售的華麗燈籠,別有一番樸拙的文青風格。

綵燈節小提燈以彈性紙材一體成型設計,搭配絢彩LED,組合起來就像是一盞立體小天燈,並用彎曲的提把取代一般燈籠的笨重感。「六六旺福」小提燈將於綵燈節2月5日點燈活動時發放,限量888份。

迎合今年戊戌狗年,屏東綵燈節年度小提燈取「六六旺福」吉祥意義。(屏東縣政府提供)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海外華人主辦的非營利、非官方的《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對中國大陸廣播,近來受到中國方面的強烈干擾,《希望之聲》總裁近日發表談話,譴責中國政府封鎖海外信息的行為。
  • 「萬丹紅豆節」12月30、31日兩天在萬丹公園舉行,由於適逢元旦連假人潮特別多,踩街活動準時展開,由法輪功學員所組成的天國樂團最為醒目。
  • 在各學校、公園的落葉常被視為垃圾,人們將其掃一掃,用垃圾袋打包送進焚化爐的做法很不環保,看在退休教師吳松賀的眼中,覺得既浪費資源又違背自然,若把落葉經過堆肥處理可以變成有機肥,成為植物營養的補給站。
  • 世界色彩權威機構PANTONE(彩通),公佈了2018年代表色「紫外光色,這款介於藍色和紅色之間優雅奢華的紫光色調,搭配暖色系可以表現出柔美,配於冷色系則顯溫柔與纖細的效果。
  • 「臺灣府城」臺南有一種傳統民俗,叫做「做十六歲」,一般在黃曆七月七日這一天舉行。相傳這一天是保護孩童的「七娘媽」的誕辰。清初以來,臺南的成年禮為何「做十六歲」不「做二十歲」呢?又是怎麼做呢?
  •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俗節日,往古來今的詩人留下許多描寫端午的詩詞,描繪端午民俗的丰采,教人面對五月五日陰陽之變的應對之道, 同時發出悼念屈原的迴聲。我們將從一首《漁家傲》展開端午畫卷,最後說到蘇軾「三年艾」的端午帖子,試看他表達的心境如何不同於屈原?
  • 櫻花盛開的絢麗、天真,櫻花散落的從容、無垢,將無常與美麗多變,交織成一場返本歸真之旅。許許多多人愛賞日本櫻花,如今「染井吉野櫻」已經成了日本「花見」代名詞,想知道這花名是怎麼來的嗎?還有許多古今有關櫻花的日本文化,來一趟賞櫻的歷史小旅行吧,讓你看到深處更有味!
  • 「煙柳飛輕絮,風榆落小錢。濛濛百花裡,羅綺競鞦韆。」在繁花盛開,柳絮飄飛的季節裡盪鞦韆,這樣閒適的生活圖景可不只是現代人的專屬。早在兩千多年前,鞦韆就已經成為了古代女子一種主要的娛樂活動。今天,就讓我們追尋著歷史的脈絡,談一談鞦韆背後的故事吧。
  • 踢毽子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是古代「博戲」的一種。中國人踢毽子的歷史很長,在漢代的畫像磚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認為踢毽子最初來源於蹴鞠,而蹴鞠相傳為黃帝所作。這麼看來,這小小的毽子,其來歷也非同尋常。
  • 每年的3月17日,紐約市都會在第五大道舉辦盛大的聖派翠克節遊行,這是全球最著名的聖派翠克節慶祝活動之一。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的習俗包括穿戴綠色服飾、飲用綠色啤酒或蘇打水、裝飾三葉酢漿草,愛爾蘭矮精靈是常常出現的角色。而在中國,雖然沒有專屬於綠色的節日,但許多飲食文化、民間習俗與傳說,也蘊含著與聖派翠克節相呼應的元素,聯想起來還別有一番風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