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詩畫——法輪功學員在磨難中心志不改

《神龍再現》,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4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捨盡私情成大義
壯懷浩長空
頂天地 憫眾生
頭落只當帽隨風
——是謂之 英雄

以上是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在鄭州白廟勞教所被非法關押期間,給一副繪畫作品所配的詩。作者托詩畫以言志,表達自己在冤獄中甚至酷刑後,對信仰的堅定和在境界昇華中的感悟。

二十年來,在中共的殘酷打壓下,眾多大陸法輪功學員雖然多次身陷囹圄、遭受酷刑,但一直堅守信仰,留下許多感人的故事。不少人在獄中險惡環境下用詩和畫抒發自己的心志,其中一部分作品有幸被保存下來。

白少華,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明慧網資料顯示,1999年中共開始迫害法輪功之後,白少華的人大「校友」、中共專門迫害法輪功的前中央「610」領導小組負責人李嵐清特別表示要「嚴辦」白少華。白少華全家成為中共重點迫害的對象。

白少華因不放棄修煉法輪功曾被多次被非法關押,經受電擊等酷刑折磨,腿部因此落下殘疾。2005年,他在北京海淀清河看守所絕食抗議,遭到野蠻性灌食,出現了生命危險。

白少華的妻子季磊也因修煉法輪功被非法關押在勞教所,遭受酷刑,並被加期關押。當局曾脅迫她和白少華離婚。

白少華的女兒白真宇4歲時曾被警察非法綁架,此外還一度和奶奶一起流離失所,依靠接濟度日。

白少華的哥哥——原東北師範大學哲學講師白曉鈞因堅持對法輪功的信仰,於2003年7月被中共當局迫害致死。

法輪功是一門基於「真、善、忍」修煉原則的佛家上層修煉大法,能快速提高人的道德和身體健康。1999年7月,中共前黨魁江澤民因法輪功廣受社會各階層歡迎,修煉人數超過共產黨員人數,下令打壓這個修煉群體。22年來,成千上萬的法輪功學員被非法關押、勞教、判刑,甚至被酷刑折磨致死。

以下為白少華的部分詩畫作品:

白少華的畫一般配一首小詩,結合畫面中人物的情態,表達他的心境和願望。他表示:「內心有一個美好而廣闊的世界,可以遨遊靜息。」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詩:
天降清泉一泓
不怕世濁道窮
正信總有正途通
誠善堅忍圓容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詩:
天意除惡神虎降
懷慈顯威像
無懼末世鬼獸狂
百折不回向
常歷險道 踏遍草莽
只為滅亂護生
正法永昌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以下這幅戴金冠女子的畫像,白少華剛畫完,就遭受了一次酷刑折磨,幾根電棍同時電擊他,直到他全身抽搐才停止,但他依然喊出法輪大法好」。在獄警提著電棍離去後,他被帶回監室。在緩過來後,他在這幅畫像下寫下詩句,表達美好背後可能是歷經了不為人知的苦難的感悟。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詩:
玉容芳菲 笑映霞輝
辛酸苦時 誰人知會
堅忍慈悲 正信無畏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詩:
出污展聖蓮
濁世芳華現
大義今不識
悲懷盪長天

北京法輪功學員白少華獄中作品(大紀元)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夜蘭吟

靜夜幽蘭散清芳 和月光 意悠揚
夢迷世人 難識天外香
淒寒寂寥堅心志 仙姿輕柔立風霜
為醒長夢久吟唱 久吟唱
慈悲淚落成露 映朝陽

白少華的畫以素描為主,用圓珠油筆繪成,無法修改。以下這幅畫,龍身上了綠色。據他本人講,那時正好碰到有支紅綠彩筆。當時一個獄警看到那幅畫時不禁說了一句,「這是畫的嗎?」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詩:
捨盡私情成大義
壯懷浩長空
頂天地 憫眾生
頭落只當帽隨風
是謂之——英雄

法輪功學員白少華冤獄中的繪畫作品。(大紀元)

詩:
借一朵花送給你
凝蘊芬芳的往昔
幾度風霜 衰暗新綠
難滅香韻縷縷

清心如護無瑕玉
且待春再來
花開新天地

在作畫的過程中,白少華體會到古人講的「煉藝陶情」。他說,古人有書寫、繪畫、彈琴、吟詠等等喜好,有意無意中都在陶冶情操、修養心性。

白少華通過繪畫領會到修煉法輪大法的「大道無形」的路。他認為,音樂、美術等許多藝術形式,不僅是豐富人類的生活或享樂,也是人們向內追尋人生真諦、提高精神境界的方式,它們都是「真、善、忍」宇宙大法的內涵在人間的不同表現的修煉形式。

責任編輯:高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縮法(foreshortening),是自文藝復興透視法建立以來,為了描寫人體或物體的特定角度(如仰角、俯角或正對觀眾的角度),必需將人體或物體前後縮短,又使其符合自然效果的手法。
  • 經常聽到關於一些藝術家反抗「學院主義」「學院派」的說法,好像學院藝術是個束縛、教條式的老舊東西。可是學院又給人有「學術、權威」的感覺,到底學院派或學院藝術好不好呢?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 斯皮諾拉對敵軍的武藝充滿敬佩,遂允許荷蘭軍隊如閱兵遊行一般地撤出布雷達——他們手持武器,鼓聲震天,旗幟飄揚;他也嚴禁部下對敗軍幸災樂禍。當尤斯蒂努斯以傳統方式向他走來示降時,斯皮諾拉下馬與他平等相見。兩人一見面,斯皮諾拉便對這位荷蘭指揮官及其部隊大加讚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