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小故事:網開三面 三讓三千諸侯的商湯

作者:允嘉徽
商朝開國天子——商湯畫像,出自清乾隆繪本《歷代帝王真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398
【字號】    
   標籤: tags: , , ,

「網開一面」是比喻人寬大仁厚,對犯錯的人從寬處置,那麼「網開三面」又是怎樣的境界呢?三千多年前在華夏大地的一位君子胸懷仁慈「網開三面」,這位道德崇高的中華民族的先祖是誰呢?

網開三面的故事

據《史記‧卷三‧殷本紀》的記載,商湯還未成為商朝君主時,有一次到野外,看到有人張了四面網捕鳥獸,他聽到那人口中唸著祈禱詞說道:「從天下四面八方來的都進到我的網中來!」

商湯一聽心中不忍,隨即說道:「哎呀!這就要趕盡殺絕了呀!」

於是他讓人「網開三面」,只留一面網。然後商湯對網發願,這般念著祈禱詞:「想去左邊的就去左邊,想去右邊的就去右邊,不想要命的,就進到我的網中來。」

後來諸侯們聽說了這件事,都表示:「湯的道德境界真是至極呀,仁德廣布遍及禽獸啊!」

商湯教人打獵時網開三面,只取用維生所需的食物,流露他的民胞物與的胸懷。然而,他的高貴道德情操,不僅僅表現在這網開三面的例子上,在許多方面都流露出來,讓三千諸侯都佩服。

夏朝末年,夏桀常常將自己比作太陽,民間有這樣的聲音流傳著:「你什麼時候喪,我和你一起亡!」北宋劉恕《通鑑外紀》記載夏桀的窮奢極欲,殫盡民財:「桀作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夏桀失政,民憤處處,人心思變。最終他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殺死他。商湯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

夏桀對商湯說:「國家之所以成為國家,是因為有家庭;家庭之所以成為家庭,是因為家中有人。現在國家沒有了家庭,沒有了人民,而君有民,這是君的國。」

湯回答說:「不。古代大帝講道德,啟發人民。如今君主破壞了道德,敗壞了政治,士子百民感到迷惑,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

有人去找夏桀,對他說:「讓亳地的君主商湯,救濟人民殘壞的道德,何必更換君主?」於是夏桀和他的追隨者五百人向南遷徙千里,到不齊這地方定居。結果,不齊的人民紛紛投奔到湯所在的中野。

夏桀再次向商湯說「這個國家是君所有。」

商湯回答:「不。我要為君主您復興道德,曉明人心。」

於是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隨者又遷徙到魯國。這時魯國的人民也紛紛前去投靠商湯。

夏桀再次對商湯說:「國家,是君的所有物,我則不在其中。若人們有看法有話說,認為我的作法是對的,那時我再回來。」

商湯回答:「這是君主的人才,君主的百姓。您將他們委託給誰?」

但是,商湯無法阻止夏桀離開。最後,商湯說:「願意跟隨您的,就跟隨您吧。」夏桀和他的五百追隨者遷徙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定居。不久病死在此地。

三讓天子之位於三千諸侯

後來三千諸侯會於亳(今洛陽之境),推舉商湯登王位。湯取了天子的印璽,放在天子座位的左邊,然後再次鞠躬,回到諸侯的位子。

商湯對在場三千諸侯們說:「這是天子的位子,有道德的人可以坐在這裡,天下不屬於一個家族,天下是屬於有道之士的。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治理,才能長期坐在這個位子上。」

諸侯們推舉商湯登王位,湯三次辭讓天子之位,然而在場的諸侯沒人敢坐上天子的位子。之後商湯才登上了天子之位。

商朝的開國天子商湯崇尚道德,網開三面民胞物與,這樣的至德給後人留下了為政能長能久的典範。

資料來源:《史記‧卷三‧殷本紀》《逸周書‧殷祝解》

─點閱【皇帝小故事】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台灣、閩南一帶俗稱黃曆七月為「鬼月」,傳說七月一日「開鬼門」、七月三十為「關鬼門」,各地方可見「普渡」孤魂野鬼的祭拜,這些習俗的來源為何呢?我們怎樣對待「鬼月」呢?
  • 本章孔子稱讚弟子子賤為君子。「有君子之德哉,若此人也!魯國若更無君子者,斯子賤安得取斯君子之德行而學行之乎?」這就既稱讚子賤能尊賢取友以成其德,又稱讚了魯之多賢。對此,朱熹引蘇氏曰:「稱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師友,厚之至也。」
  • 《詩經‧大雅‧抑》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意思是白玉上面的污點,還可以把它磨掉;但說話不謹慎而出錯,卻是無法挽回的。南容「三復白圭」,目的是告誡自己說話要謹慎。孔子認為南容這樣的人,無論「邦有道」還是「邦無道」,都能明哲保身。
  • 七夕是指黃曆七月七日之夜,古來也稱為七巧節、乞巧節、七姐(織女)誕,從古到今,圍繞著種種民俗和傳說,主題就是有情有義的婚姻,所以七夕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恩愛夫妻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詞怎麼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七夕金句呢?「織女牛郎會七夕」的傳說故事有多古老呢?
  • 堯夫(邵雍)的《漁樵問答》,字字全是精煉的道理;東坡的《漁樵閒話》,句句都是妙喻。沒有道理,就無法入人心;沒有妙喻,就不能啟發人。明朝刑部郎中、藏書家,自號清常道人的趙琦美(開美)認為,這兩本漁樵看人世之書,狀似意在言外,可又像人世間的一經一緯,提綱挈領,讓人容易理順人生的大方向,言不盡處,耐人尋味!漁樵閒話唐代瘋和尚萬回給唐明皇的預言,傳述了什麼人間道理?
  • 君臣、朋友既然是「人合」,怎麼「合」?皆以「義」合者也。「義」,是仁義之義。義者宜也。為臣者,君有過則當力諫,諫之不從則當去;為友者,人有過則當忠告,告之不可則當止。如果超過這個度,就會走向反面。
  • 「德不孤,必有鄰」,就孔門教學而言,強調修德,自然也含有人不能獨修成德,必求師友夾輔之意,所謂「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篇)。而在混亂之世,「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更是給人以巨大的激勵。
  • 記得小的時候,電子計算器還未普及,商店櫃檯基本用的都是那種木製的算盤。不知道為甚麼,我尤其愛聽櫃員流利清脆的撥珠聲,噼嗒啪嗒,像是在彈奏一首動感的曲目。可時過境遷,算盤被電腦所取代,那些熟悉的場景已然漸行漸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中國古代的計算器-算盤。
  • 本章主旨慎言貴行。「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中的「欲」字,妙,強調君子的主觀努力。朱熹引謝氏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錢穆解說:敏訥雖若天資,亦由習。輕言矯之以訥,行緩勵之以敏,此亦變化氣質,君子成德之方。
  • 對一個明智的人,「約」表現在方方面面。史書上記載:大禹的時候,儀狄善於造酒。大禹一飲,味道甘美。但是,大禹從此疏遠儀狄,戒掉這美味可口的酒,並且說:「後世一定會有因縱酒而亡國的君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