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港劉影】

孕育秀才的百年私塾 香港沙頭角鏡蓉書屋

文/劉永康
位於香港沙頭角上禾坑村的鏡蓉書屋。(劉永康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4年12月09日訊】走訪香港新界鄉村,仍能找到不少昔日私塾(又稱「卜卜齋」)的遺跡,是早期為孩童提供基礎教育的場所,有許多私塾都是由族人的祠堂借用空間以教學。在英國接管新界的1898年前,有近500所「卜卜齋」,可見私塾教育的盛行。

位於沙頭角上禾坑村鏡蓉書屋,是少數專為教學用途而建的書室。清初建立的鏡蓉書屋,曾於乾隆年間進行大規模擴建,「鏡蓉書屋」四字於同治壬申年(1872年)由李培元所題。

鏡蓉書屋外景。(劉永康提供)

書屋「鏡蓉」二字實際蘊含著一個流傳千古的民間預言故事「人鏡芙蓉」。據《太平廣記‧定數》記載,唐代宰相李固言,曾於唐憲宗元和六年(公曆811年)考試落榜,到蜀地(四川一帶)遊覽,遇到一位老婦人,對他說:「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科舉中試)。」第二年果然考中狀元,詩賦中有「人鏡芙蓉」的題目。後世就以「人鏡芙蓉」作為祝福學子的用語。

鏡蓉書屋構造較為簡單,只有兩進廳堂和閣樓。(劉永康提供)
鏡蓉書屋外牆用青磚砌築,屋內用未經燒製的泥磚和夯土作間隔,中間為天井。(劉永康提供)
鏡蓉書屋外牆用青磚砌築,屋內用未經燒製的泥磚和夯土作間隔,中間為天井。(劉永康提供)

鏡蓉書屋由沙頭角禾坑村李氏族人所興建。李族為客家人,遠祖於宋朝末年(13世紀初)定居福建。部份族人其後移居廣東,至1680年代後期,李德華及妻子權能遷徙至新安縣(後稱保安縣),在沙頭角禾坑立村。

鏡蓉書屋的屋脊。(劉永康提供)

鏡蓉書屋的用途百年間均用於教育,清代是科舉學堂,出過多名秀才,區內知名學者李培元的學生李長春,曾獲得廣州學府秀才第一名。科舉制度於1905年廢除後,則改作鄉村小學,繼續為區內提供教育服務, 後來在書屋旁再擴建一所學校,直至1986年停用。

書屋從建造起就作為教育用途,百年來均如是。(劉永康提供)

因書屋從建造起就是作為教育用途,構造較為簡單,只有兩進廳堂和閣樓,下層房間是課室和老師休息室,閣樓則供寄宿生住宿。書屋呈長方形,外牆用青磚砌築,屋內用未經燒製的泥磚和夯土作間隔,中間為天井。鏡蓉書屋於1991年4月26日被列為古蹟。#

鏡蓉書屋的課室。(劉永康提供)
鏡蓉書屋內上層,內設有閣樓。(劉永康提供)
鏡蓉書屋天井。(劉永康提供)
鏡蓉書屋的窗花投影。(劉永康提供)
鏡蓉書屋一角。(劉永康提供)

攝影師簡介:

劉永康(阿康)是一位攝影人,自1994年開始攝影之旅,專長於香港的紀實、街頭和廢墟攝影,以「老香港」為主題。他的作品經常捕捉香港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會動態。創辦攝影專頁「Hong PICs – 康港劉影」,著有廢墟攝影集《The Faded Glory》。

——轉自香港大紀元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於上環蘇杭街,有著百年歷史的涼茶老店「源吉林」總店。(劉永康提供)
    一個平日的下午,小弟經過上環蘇杭街,看見有百年歷史的涼茶老店「源吉林」總店開着,二話不說,走進去見識見識!
  • 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秀令人目不暇接,當中多套旗袍出自於資深旗袍師傅殷家萬之手,已達八十八歲高齡的他,仍堅持工作,迄今已步入旗袍行業七十五年,得悉今年九月他將榮休。
  • 1964年開業的美姿華攝影室,距今已一甲子的年華,隱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棟不起眼的唐樓內。老闆陳崑泉老先生(陳師傅)如今已經92歲,只要有客人預約拍攝,他就會從屯門的住家,途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長途跋涉來到香港仔店面。
  •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大足縣境內,有唐宋以來的石刻群70多處,石刻造像總計10萬餘尊。「五山」(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以北山、寶頂山的規模最大、最集中,最為壯觀。
  •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的凌雲山,開鑿於唐玄宗初年(713年),峻工於唐德宗貞元19年(803年),歷時90年。佛高71米,是世上最高的大佛、也是最大的摩崖石刻彌勒坐像。
  • 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大家聽說過有佛塔在地震中被震裂,然後又自行癒合的事情嗎?這如果不是神力,是完全解釋不通的。這等神異之事就發生在中國雲南省。
  • 敦煌莫高窟占一半有餘的是唐窟(238個),是當今世上最宏大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石窟,以其壯麗的壁畫和生動的彩塑馳名中外。
  • 唐代雕塑豐腴飽滿、精美瑰麗、氣象萬千,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的文化遺產。雕塑藝術的巔峰成就與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海納百川的大唐氣度、融會貫通的創新精神密切相關。
  • 從戰國時期的秦國到大一統的秦朝,開創的園林與苑囿的格局在中國園林美學史上立下華章巨作。以宮城中的園林來說,商周時期的園林是素樸自然的體現,秦代的園林則是在素樸自然的元素中大量加上了想像的開創。秦朝的園林不僅模仿大自然,而且打造象徵超自然的仙界元素,嘗試在塵世間建構出一方寄託身心靈的天地。本文著墨於秦始皇蘭池宮的大海仙山。
  • 周朝王業的奠基人、積德行義的古公亶父遠走岐下周原建立了周人的宗廟「聖都」──-周城,而在後來漫長的三千年歲月中,周城卻掩藏在地下,確實位置引起許多史家的討論,遲遲難解。《詩經·大雅》〈綿〉一詩中記載周城高大結構氣派。而在周城遺跡中復原的周城又是怎樣的樣貌呢?真相可能讓你驚歎萬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