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窩原來是這意思 超乎你的想像!

邵雍初到洛陽的時候,住在四面透風的破房子裡。圖為清 顧澐《山水冊.松梅書屋》。(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安樂窩」的典故出自《宋史· 卷四二十七·道學一·邵雍》。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易學大師、理學大師,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著名的《皇極經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都是他的大作。

大家熟知的「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出自他的詩歌《山村詠懷》。

邵雍初到洛陽的時候,住在四面透風的破房子裡。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多位賢達,被罷官以後也住在洛陽。他們久聞邵雍大名,十分敬佩他的人品才學,經常登門拜訪,相處非常親密。他們見邵雍茅屋破敗,就湊錢在洛陽天津橋南為他買了園田與住宅。到了農時,邵雍就親自去田園耕種與收割,儘管收成僅夠供日常衣食,但他卻怡然自得,在這所宅院裡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

他每天早晨起床,焚香安坐;到了傍晚,則斟酒自飲;高興時,他還吟詩作樂。邵雍把自己的住處叫作「安樂窩」,意思是安貧樂道者的居處,他自稱「安樂先生」。他還作了一首《安樂窩四長吟》的詩自述他的生活:

「安樂窩中快活人,閒來四物幸相親。

一編詩逸收花月,一部書嚴驚鬼神。

一炷香清沖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

太平自慶何多也,唯願君王壽萬春。」

春秋時節,天晴的時候,他常乘一小車出門遊歷,隨意而行。士大夫家對邵雍的車輪聲都很熟悉,爭相迎候,連小孩、老人和僕人、衙役們都會高興地說:「我家先生到了。」從來沒有人直呼他的姓名的。有時他會在他們家住一兩晚再走。還有熱心的人在家仿造邵雍的「安樂窩」,等候他的光臨,並取名「行窩」。

邵雍德行純正,待人謙和,大家有什麼事都喜歡向他請教。有官員、士子到洛陽,即使不去拜訪官府,也必去邵雍處拜望。他不分貴賤,都是一樣的誠懇。所以,賢良的人喜歡他的德行,不賢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一時間,洛陽人才輩出,忠厚之風聞天下。

在北京的頤和園裡有一座仿古建築「邵窩殿」。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曾慕名來到邵雍的故居「安樂窩」。他被其古樸典雅的風格吸引住了。回京後,便在萬壽山仿建一室,乾隆把它取名為「邵窩」,並題詩一首:

山如蘊藉水環周,兩字題楣慕古修。

仁者安仁智者樂,衛源仿佛昔曾遊。

「安樂窩」現在一般指安靜舒適的住處,或安逸的生活環境。而所謂經營「安樂窩」,則含有貪圖享受,不求上進的諷刺意味;與邵雍的「安貧樂道」相去甚遠。

轉載自正見網 (原標題:中華典故:「安樂窩」)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邵雍人緣極好,他經常去盤桓的人家,如果誰家的婆媳妯娌、婢妾童僕有了矛盾,歷久爭執不下,對他從不保密,他一來,就讓他出面調解。邵雍耐心聽完各自的陳述後,再給他們一一分析規勸,最後人人都能解開心中的疙瘩,高高興興離去。於是全家人復又融融樂樂,爭著給他進酒上菜。
  • 邵雍著有《梅花詩》預言後世近千年變遷,實為北宋之奇才。程顥曾經讚歎,「堯夫(邵雍字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然而邵雍平時為人處世謙和有禮,閒逸高雅,亦為人所稱道。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 風姿倜儻的馬驥在經商旅程中遭遇颶風,漂流到了大羅剎國,在那裡鬆綁了自己一向的道標準求得一官。終於他還是厭棄了塗面自污的日子,無心插柳,反而因緣際會在海市龍宮結了「奇緣」。然而,他為何從「仙境」又返回人間呢?
  • 風姿倜儻的馬驥在經商旅程中遭遇颶風,漂流到了大羅剎國,那是個美醜愛尚迥異於華夏的「鬼域」。處處碰壁的馬驥,塗面自污,討好權貴、大王終而得到一個官職,終因一念之轉離開了「鬼域」。此後,他無心插柳,反而因緣際會在海市龍宮結了「奇緣」。
  • 蒲松齡《聊齋誌異》的《羅剎海市》中,有鬼、人、仙三個界域。風姿倜儻的馬驥在經商旅程中意外地到了大羅剎國,那是個美醜愛尚迥異於華夏的「鬼域」,在那兒處處碰壁的他把臉塗黑,迎合了權貴,終於得到一個官職,又因一念之轉離開了「鬼域」。因緣際會,他巧入龍宮「仙境」結奇緣,然而他為何又返回人間呢?
  • 清 任熊《人物山水册魯-恭馴雉》(公有領域)
    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罰的方式。朝中大官袁安聽說這件事,懷疑它不是真的,暗地裡(私下)派人到中牟縣去視察……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