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皮爾著名的「雙重肖像畫」

皮爾家族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藝術家族之一。族長查爾斯‧威爾遜‧皮爾(Charles Willson Peale,1741–1827年)以描繪喬治‧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其他重要人物,以及自己家庭成員的肖像畫而聞名。老皮爾也是著名的自然學家和富有開創性的博物館創始人。他的17個孩子大多以科學家和古代繪畫大師的名字命名,其中包括卡爾‧林奈、拉斐爾、提香、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和安傑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
皮爾有幾個兒女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肖像畫家兼歷史畫家倫勃朗‧皮爾(1778–1860年)是其中最為成功者。他有一幅畫作描繪弟弟魯本斯‧皮爾(Rubens Peale,1784–1865年)在盛開的天竺葵旁,公認為「美國藝術史上最精妙的肖像畫之一」。
美國最精到的肖像畫家

倫勃朗‧皮爾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巴克斯縣(Bucks County)。與幾個兄弟姐妹一樣,他最早的藝術指導來自父親。倫勃朗‧皮爾的天賦在年少時就顯露無遺,年僅13歲就創作了平生第一幅自畫像。在近七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創作了至少12幅自畫像,作品總數超過1,000幅。
為了研習繪畫和創作,倫勃朗‧皮爾走遍了美國東岸,並長期在國外旅行;在那個時代的畫壇,這一點頗不尋常。他的早期風格反映了英國肖像畫流派。皮爾先是隨父親學習這種風格,後來又師承本傑明‧韋斯特(Benjamin West);出生於美國的韋斯特在倫敦藝術界大獲成功,曾任王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主席。
不過,倫勃朗‧皮爾的風格很快發生了變化:旅居法國期間,他對新古典主義作出了回應。這種新風格獲得了精湛老到的評價,也促成了美國收藏家對他的青睞。

倫勃朗‧皮爾和父親兩人都對喬治‧華盛頓的形象流傳後世做出了巨大貢獻。查爾斯‧威爾遜‧皮爾在兒子還只有十幾歲時,就安排他為總統畫了一幅寫生肖像。這唯一一次寫生,後來催生了一系列詩意而英勇的形象:倫勃朗‧皮爾畢生畫了不少於79幅理想化的喬治‧華盛頓肖像,受到私人贊助者和政府機構的追捧。他筆下的美國國父,融合肖像畫與歷史畫於一身——這是畫家在盧浮宮觀摩時非常欣賞的畫種。
弟弟魯本斯

沒有人曾想到倫勃朗‧皮爾的弟弟魯本斯‧皮爾會成為藝術家,因為他的視力非常不好。正因為此,父親沒有給他上美術課;他被委以經營家族博物館的重任,包括父親創立的博物館、他自己的收藏機構,以及倫勃朗‧皮爾創辦的博物館。此外,魯本斯‧皮爾還是一位出色的園藝家、農人和開創性的植物學家。
然而事情發生了令人鼓舞的轉折:魯本斯‧皮爾在71歲時學會了繪畫。在女兒瑪麗‧珍妮‧皮爾(Mary Jane Peale)的指導下,他在靜物畫方面取得了成就。他的作品讓人聯想到其叔叔詹姆斯(James)和哥哥拉斐爾(Raphaelle),後者被認為是美國第一位專業靜物畫家。《西瓜靜物》(Still Life with Watermelon)是魯本斯‧皮爾為數不多作品中的美麗範例,創作於81歲他去世的那一年。

倫勃朗‧皮爾1801年的布面油畫《魯本斯‧皮爾與天竺葵》(Rubens Peale with a Geranium),現藏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美術館(NGA)。該館1985年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四百多萬美元的價格購入此畫,創下當時美國畫作的最高拍賣紀錄。成交時,國家美術館館長卡特‧布朗(J. Carter Brown)表示:「這是一幅讓人寶愛的畫作,直到今天都是私人手中留存最偉大的美國畫作之一。透過無數人的捐贈,它得以回到孕育這位藝術家的國度,真是太好了。」
皮爾的「雙重肖像」

倫勃朗‧皮爾在費城創作這幅畫時,他本人23歲,弟弟17歲。這幅作品可視為一幅雙重肖像:既是魯本斯‧皮爾的寫真,也為一株重要的天竺葵留下了形象——長期以來,人們都傳說這是美國栽培的第一株天竺葵。這幅畫是倫勃朗‧皮爾早期藝術生涯中無與倫比的一例,展現了其高度寫實的精湛技巧。植物和人物都栩栩如生,讓觀者與畫中場景產生情感共鳴。倫勃朗深入研習了古代大師對人體、光線和質感的表現手法,從魯本斯‧皮爾桃紅色的肌膚,到赤陶花盆,都可以見出這種影響。
據國家美術館說明,這幅作品展現了「堅實清晰的刻畫,精心調和的色彩,以及對細節的熱忱投入」。魯本斯位於畫面左側,耐人尋味的是,他戴著一副眼鏡,放在桌子上的左手還握著另一副。兩副眼鏡展露了畫家描繪光照和反射的高超技藝,這在人物眼睛下方尤為明顯。小伙子並未注視他的植物,像是陷入了沉思;他透過觸摸與天竺葵相連結:他的右手搭在花盆邊緣,兩根手指按在土上,做出測試濕度的樣子。兩兄弟對他們各自的照看對象都很敏感——倫勃朗‧皮爾對他的模特弟弟、魯本斯‧皮爾對他心愛的植物。
魯本斯‧皮爾的獨生女瑪麗‧簡‧皮爾記述了《魯本斯‧皮爾與天竺葵》一畫的創作背景與過程,學者們認為這些描述非常珍貴。瑪麗解釋說,最初畫這幅畫的時候,她父親只是手拿眼鏡,而不是戴著眼鏡。倫勃朗‧皮爾後來從美學角度認定,讓眼鏡戴在臉上會更好,但他保留了原始的描繪,以免破壞手部的渲染效果。她還寫道,這株植物是「這個國家的第一株」。
藝術史學家們的結論是,這種說法需要深究。具體來說,他們認為這並不意味著它是第一株天竺葵,而是某一特定品種。他們推測的品種是小花天竺葵(Pelargonium inquinans,又稱馬蹄天竺葵)。1732年,德國植物學家約翰‧雅各布‧迪倫尼烏斯(Johann Jacob Dillenius)在其植物圖譜《埃爾特姆花園》(Hortus Elthamensis,英譯:Eltham Garden)中收入了一幅小花天竺葵的版畫插圖,與魯本斯‧皮爾擁有的這一株非常相似。小花天竺葵原產南非,在18世紀初期已傳入歐洲。由於它很像天竺葵(Geranium),歐洲人就用這個名稱來稱呼它們,並且沿用至今。不過小花天竺葵和天竺葵雖然同屬一科,卻是不同的屬。

在國家美術館出版的《19世紀美國畫作(第2部分)》(American Painting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rt II)中,策展人艾倫‧G‧邁爾斯(Ellen G. Miles)這樣描寫這種植物的特徵:「布滿絨毛的枝條,柔軟的五至七裂葉,五瓣的猩紅色花朵,以及長柱狀的雄蕊。它得名inquinans(拉丁語意為『染色』),據說是因為它的葉子被觸摸後會變成鐵鏽色或淺棕色。」
這幅畫中,從底部那片葉子的邊緣似乎可看到這種特徵。
在19世紀初,美國的園藝技術能夠栽培小花天竺葵,曾被視為國家的驕傲。據信,托馬斯‧傑斐遜擔任總統期間,白宮種植過小花天竺葵。國家美術館說,皮爾在這幅肖像畫中加入猩紅色的天竺葵,旨在「紀念弟弟在園藝上的成就」。根據瑪麗‧簡‧皮爾的說法,天竺葵才是這幅肖像畫創作時的真正主題。
對當今的各藝術機構來說,皮爾家族的繪畫遺產仍具有重要意義,倫勃朗‧皮爾深受喜愛且家喻戶曉的《魯本斯‧皮爾與天竺葵》便是明證。在當代,這幅作品甚至啟發了康涅狄格州傳統陶藝家蓋‧沃爾夫(Guy Wolff)製作了一款園藝花盆。他以赤陶燒製的珍品「皮爾盆」(Peale Pot)擁有18世紀的造型,飾以簡約優雅的繩邊。對天竺葵的喜愛也在園藝愛好者中延續,任何人在家中都可以用自己的皮爾盆,向這幅畫作表達敬意。
原文「Rembrandt Peale’s Famous Portrai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是一位藝術顧問,居住在紐約。她撰寫的文章涉及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和特別展覽等一系列主題。
責任編輯: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