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 孤雁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111
【字號】    
   標籤: tags:

孤雁

崔塗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底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繳,孤飛自可疑。

【作者簡介】

崔塗,字禮山,江南人。因為長期羈旅在外,其詩多寫羈愁別恨,情調沉鬱。《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字句淺釋】

題解:本詩以孤雁的形象寄託作者孤淒憂慮的羈旅情懷,讀來感人,不愧為五言律詩中之上品。歸塞:飛回到塞外去。可見是在春天,大雁北飛時。念:顧念,惦念。爾:你。何之:到哪裡去。遲:遲疑。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關月:關塞上的月亮。矰:短箭。繳(zhu’濁):拴箭的絲繩。疑:疑懼。可疑:可能產生疑懼 (不是現代漢語“值得懷疑”的意思)。

【全詩串講】

飛向塞外的幾行大雁,已經遠去。
你形單影隻要去哪裡?讓人惦記。
黃昏的風雨中失了群,呼喚伴侶。
想棲息那寒冷的池塘,又在遲疑。

昏暗中飛過水中陸地,烏雲很低。
塞上也只有冷冷關月,把你伴隨。
雖然你不一定會遭到,暗箭算計。
但孤獨的飛行總讓你,產生疑懼。

【言外之意】

環境變得惡劣時,大雁失群孤飛;失群孤飛又引出對險惡環境的懼怕心理。群起而飛時毫不可怕的事(如夜宿寒塘),形單影隻時也會覺得恐懼遲疑。失去了群體的溫暖,更感到孤獨前進的艱難;飽嘗了離群後的淒涼和危險,應該更珍惜重新合群的機緣。

失群的孤雁啊,快回群吧!你靜靜地聽一聽,透過那黃昏風雨的冷酷呼嘯,時時傳來同伴溫暖的呼喚聲。孤雁啊,快回來吧,不要等到那惡毒的暗箭穿透你回家的雄心!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秋天是詩人們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季節。許多詩人都會觸景傷情、悲秋滴淚。但作者卻在寒秋中找到一片明朗的春景,讓人體驗到溫暖的春情,使人意識到一片蕭條中仍有勃勃生機。
  • 佛門是空門,空門駐空心。作者才入門一遊,便凡塵如洗、俗念頓泯,心生喜悅,並與眾僧喜悅一同融入那悠揚遠播的鐘磬聲中,使得山寺、樹木、花草全都瀰漫在喜悅的音樂裡。作者一遊尚且如此,經年累月居住其間、每日打座修心的僧眾,其心境又當如何?
  • 「放生」就是把活的動物放回到自然界中它自己的生活環境中去。「放魚」是「放生」中最普遍的一種。這首小詩就是作者在「放魚」時對魚說的一番話,是詠物詩中富於哲理、意味雋永的佳作。
  • 詩人貧病交加,但寧願以書寄情、以琴抒憤、以酒澆愁,也不放棄「真」而去「竊」取官位。自古以來,好詩人就是社會的鏡子、歷史的聲音,時刻關照著人民的疾苦、吟唱著歷史的興亡。
  • 今天,我的郡齋裡特別地清冷。我忽然思念,山中的朋友道士。
    他到山澗底下,砍荊條當柴燒。背著柴回家,就煮白石當糧吃。
    我想拿一瓢酒,遠走到山中去。風涼雨冷的夜裡,給他些慰藉。
    然而,空蕩蕩的山上堆滿落葉。我到哪裡,才能找到他的足跡?
  • 「詩是吾家事」,這不僅是家族傳承的訓勉,更是他內心深處的自我認同。詩歌,對杜甫而言,早已超越了抒情遣興的工具,或是干謁求進的手段,而是他存在的方式,是他思考、感受、回應這個世界的根本途徑。當現實將他逼入絕境,官場失意、家國殘破、身體衰敗,唯一能緊握不放的,或許只剩下這支濡染了畢生心血的筆。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