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Keegan Billings報導/張純之編譯)核科學家迪格比‧麥克唐納(Digby Macdonald)表示,二氧化碳(CO2)並非全球暖化的原因。
EpochTV最新一集《灣區創新者》(Bay Area Innovators)節目介紹,麥克唐納是加拿大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Canada)研究員、一位傑出物理學家。在節目中他表示,是氣溫上升造成CO2濃度的上升。這就像碳酸飲料:溫度上升會讓飲料更快釋出CO2,使飲料氣泡變少,「這也是為什麼你會把啤酒放進冰箱裡的原因。如果你想讓碳酸飲料保持爽口……你會把它放進冰箱,這樣CO2才會留在飲料裡。」他說。
地球暖化的真正原因
麥克唐納表示,氣候變化的原因之一是米蘭科維奇周期(Milankovitch cycle),即地球繞太陽橢圓形軌道的變化。當每10萬年一次、地球的繞日軌道最橢圓時(即地球有部分時間距離太陽更遠時)就會進入冰河時期,因為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與熱量大幅減少。
麥克唐納說,這個周期加上地球的擺動與太陽黑子活動,才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子。「我們無能為力。」麥克唐納說,「但也沒關係,因為從歷史記錄來看,我們會經歷這些氣溫高峰與低谷。」
他指出,羅馬時期就屬於氣溫高峰期,當時氣溫比現在高出約2到4度,且當時的文明進步顯著。他說,這些變化在歷史中有跡可循,顯示氣溫過去不斷波動。
「就目前的氣溫來看,我們大概只上升到歷史低溫到最高溫之間的四分之一。」麥克唐納說,「也就是說,我們還在相對低溫的位置上。前方還有很長的溫度爬升,而變化其實非常小,舉例來說只是攝氏幾分之一度的變化而已。」
數據不支持政治說法
麥克唐納說,科學家透過光譜儀分析封存在極地冰層中的氣泡,可以得知當時CO2的濃度,而氣溫則可從同位素分布中得知。藉由這種方法,可以確定數千年前不同時間點的CO2濃度與對應的氣溫。
他說:「如果你回到一百多年前,人們曾在倫敦泰晤士河上滑冰。那時被稱為小冰河時期,因為氣溫曾降到極低水準。所以我們其實處在從小冰河時期回溫的階段,氣溫自然只會往上升,而這與CO2無關。」
麥克唐納表示,目前將氣候變遷歸咎於CO2的各種計劃與花費,其實根本是出於政治動機,這些資源如果用在更迫切的社會問題上,例如醫療照護與無家可歸問題,會更有意義。
他表示,目前的數據並不支持「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所發布的報告。該機構認為CO2是氣候變遷的元凶,但IPCC沒有檢驗因果關係,按其說法應該看到「CO2濃度先上升,接著氣溫上升」的現象。
「這正是我所做的。」他說,「我發現實際上是氣溫先上升,然後CO2才開始釋出。」麥克唐納還說:「水蒸氣是地球大氣中唯一能維持地球溫暖的氣體。」並引用了道格拉斯‧萊特富特(Douglas Lightfoot)的研究論文。而CO2、甲烷與氮氧化物的影響微乎其微。
他在一篇文章中說,南極的沃斯托克湖(Lake Vostok)擁有最完整的冰芯記錄,從中仔細觀察氣溫與大氣中CO2濃度變化可得知:降溫總是先於CO2濃度的下降。氣溫下降後,大氣中的CO2濃度也會下降,最終CO2與碳離子結合,在海洋中形成石灰岩。
CO2聯盟
麥克唐納加入了「CO2聯盟」,希望提供關於CO2在環境中重要角色的事實、資源與資訊,其中包括氣候模型局限性,以及強制減排CO2可能帶來的後果。
他介紹,該聯盟強調二氧化碳(CO2)不是污染物,而是植物的食物,並且是光合作用循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聯盟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地質學家、化學家與物理學家。其中,約翰‧克勞澤(John Clauser)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而聯盟主席威廉‧哈珀(William Happer)則是知名的物理學教授。
麥克唐納提到,CO2聯盟最近啟動了針對K-12教育階段的課程計劃。
「地球上沒有一種單一的天氣,而是有很多種不同的天氣。」他舉例,舊金山的天氣與僅僅45英里外的聖克拉拉就明顯不同,「而氣候的定義是三個月內的天氣綜合結果。這也導致出現許多種不同的氣候,而不是只有一種氣候。」
他說,政治人物應該重新思考他們正在做的事,因為如果CO2濃度過低,植物將無法大量生長,這將導致大規模饑荒與貧窮。◇
責任編輯: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