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週三(4月30日)公布的中共官方製造業調查顯示,中國4月份製造業活動萎縮,川普(特朗普)對華關稅案終結了持續兩個月的復甦。同時,4月新出口訂單大幅下降,衝擊就業。
中共國家統計局週三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49,顯示製造業出現萎縮,且低於路透社調查的49.8預測中值。
PMI讀數高於50暗示製造業活動擴張,低於50則暗示活動萎縮。
在中國經濟疲軟之際,美國總統川普開始對大部分中國商品徵收145%進口關稅。由於收入增長緩慢和曠日持久的房地產危機,中國仍在通貨緊縮中苦苦掙扎。
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涵蓋服務業和建築業活動的中國非製造業PMI在4月份也從3月份的50.8降至50.4。追蹤服務業活動的分項指數從3月份的50.3降至4月份的50.1,而建築業分項指數從53.4降至51.9。
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從3月份的49.0降至4月份的44.7,凸顯關稅對中國出口商的衝擊。
自疫情結束以來,中共政策制定者主要依靠出口來支撐脆弱的經濟復甦。今年第一季度,生產商此前一直在為關稅實施提前出貨,推動3月份出口,創五個月以來新高,但關稅的到來意味著這一策略的終結。
同樣在週三公布的4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0.4,雖然高於50,但低於3月0.8個百分點,為近三個月來最低,顯示製造業擴張放緩。
財新表示,美國加徵關稅對外部需求造成衝擊,當月新出口訂單指數降至收縮區間,且為2023年8月以來最低;外需低迷導致總需求疲軟,4月新訂單指數僅略高於臨界點。
繼3月份就業人數上升之後,4月份製造業就業人數有所下降,原因是辭職以及公司為縮減規模和成本而制定的重組計劃。
中共已故的前總理李克強曾在2020年表示,中國外貿行業直接或間接地支撐了1.8億人的就業。
中共政府承諾支持那些試圖將銷售轉向國內市場的出口商,但一些出口商不願響應這些呼籲,理由是國內市場存在國內需求疲軟、價格戰、利潤低、付款延遲和產品退貨率高等問題。
中共一再否認正在尋求與美國談判以擺脫關稅,選擇和美國硬打貿易戰。川普總統表示,他向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讓中共停止從美國竊取工作機會;川普認為中國竊取美國的工作,數量遠比其它任何國家都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盛和瑞銀最近均下調對中國2025年及2026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理由是美國關稅的影響,這些機構均不認為中國經濟能夠達到中共官方設定的增長目標。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