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四雕之竹雕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四雕」以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俱、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四雕」的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佈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謝,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玲現剔透,錯落有緻,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

徽州竹雕

竹雕是傳統「徽州四雕」之一。徽州建築多為磚木石結構,竹樓極少,故竹雕用於建築物的裝飾較為少見。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產的毛竹為原料,以刀代筆,因材施藝,運用線刻、淺浮雕、深浮雕等工藝,雕出各種書畫。這些作品,有名人的書法墨跡;有名勝古蹟的山川風貌;有民間傳說的神話故事;有珍禽異獸的千姿百態,題材極其廣泛。竹雕主要用於擺設裝飾,如常見的工藝品,包括屏風、告屏、掛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籤盒、煙灰盒、茶葉簡、帽商、筆筒、筷筒、楹聯、腕枕、餐具等。都飾以竹雕。
  
將竹子從中剖開,形成兩塊半弧形竹片可以用來製作包柱的雕刻楹聯,一般將字雕成陰文,填以石綠色料,懸於廳內,古色古香。有的還在半弧形竹片上雕成畫面,用作建築物的裝飾部件,但多數是獨立成畫、雕刻較為精細。竹雕有的用漆,有的保持竹質本色;即使用漆,一般也都用淺色,或用桐油塗於表面,既有光澤,又能透出竹質纖維的脈理,以達清新淡雅的審美效果。
  
徽州竹雕盛於明清。入清以後.隨著整個微彫工藝的發展,竹雕無論在內容、形式、技術各方面都日趨豐富和完善、由於拼接工藝的刨造和使用,竹雕突破了原付大小的限制,使較大面積的竹雕成為可能,使竹雕器具的製作更加萬便靈活、一個筆名「黃山人」的人在祁西發現了一把竹製茶壺、此壺通身竹質。自底至後,自日至 蓋,以及蓋上的紐,均為竹子做成、雖被紅選漆透十細辨仍可見分子纖毫、尤其蓋上的紐系小水竹所制,竹節雅緻可愛。壺上雕刻精細,顯身為八面柱體形,面面有雕刻,其中四面為畫,皆各類花草。三面為字,一曰「客到相待時』,一曰「茶來渴者多』,一曰「竹壺世間少』,行書流暢、一面裝脹為壺嘴、八個面均以黑漆凸線勾勒,上下另刻連效.與畫面刻紋同一風格、無論字畫,用刀均細膩,線條流暢,人見人愛、此壺是高11釐米,直徑88釐米口徑45釐米、並有四小杯相陪襯、杯子上大下小,口徑6釐米,底足已8釐米,例腹,雖無工藝,但做工也精繃,且通身帶漆,裡紅外黑,與表包一致、一壺配四杯,壺帶杯,杯擁壺烘月托雲,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壺身已微露蟲眼,壺齡伯有百年,妙趣之中又添古趣。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四雕」以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俱、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四雕」的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佈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謝,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玲現剔透,錯落有緻,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
  • 「徽州四雕」是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四雕」以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俱、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四雕」的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佈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謝,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玲現剔透,錯落有緻,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
  • 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四雕」以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俱、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四雕」的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佈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謝,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玲現剔透,錯落有緻,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
  • 古希臘有個超凡入聖、震撼人心的神話故事:比馬龍傳說。
  • 佛羅倫薩人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創作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一些最動人、最受喜愛的藝術作品。他的創作主題從神話題材——包括名畫《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和《春》(Primavera),到壯麗的宗教畫《聖母與聖嬰》(Madonna and Child)),還有包括美第奇家族成員在內的權貴肖像。
  • 獨立廳因在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享有「美國誕生地」的美譽。公認獨立廳是美國國家地標和世界遺產;也是民主的象徵,代表了美國理想的傳承: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
  • 貝爾沃城堡(Belvoir Castle)坐落於英格蘭萊斯特郡(Leicestershire)貝爾沃谷的一座山丘之巔——「貝爾沃」在諾曼法語中意為「美麗的景致」(beautiful view)——公認為英格蘭攝政時期建築的最佳典範之一。
  • 紐約市「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的木蘭花再次盛開。這些廣受紐約市民喜愛討喜的大型樹種木蘭花是紐約市最大型的木蘭花,在春天重新綻放時,恰逢博物館於4月17日重新開幕。弗里克收藏館;博物館斥資2.2億美元,歷時五年全面翻新歷時五年的全面翻修,恰逢4月17日重新開幕,。投入2.2億美元的巨資額的花費用在包括:2.7萬平方英尺(約2508平方米)的新建築、改造6萬平方英尺(約5574平方米)的現有建築空間、外牆翻新與擴建、增設禮堂與首家咖啡館,以及花園的整修等等。
  • 獨角獸是中世紀廣受大眾喜愛的神獸之一。在許多藝術創作媒材中,獨角獸都是熱門的題材,然而在手工編織的掛毯中,目前世界上僅有兩套已知以獨角獸為主題的系列掛毯存世。收藏在紐約修道院博物館(The Met Cloisters in New York)的《獨角獸壁毯》(Unicorn Tapestries)是該博物館的著名館藏作品。可能較少為美國人所知的是,另一套也同樣是一件藝術傑作。
  • 聖嘉祿‧鮑榮茂教堂(St. Charles Borromeo Church)聖殿以黑、金兩色裝飾,對比中殿(中央走道)以少許金色點綴、風格相當簡潔的白色拱門與柱子,強化了聖殿的視覺效果。(KerrysWorld/Shutterstock)
    這座比利時教堂在建造時就有人稱這是「世界第八大奇蹟」(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聖嘉祿‧鮑榮茂教堂(St. Charles Borromeo church)是早期宏偉的巴洛克建築之一,也是西北歐最早建造的巴洛克式教堂。由於造價昂貴,負責建造的安特衛普 (Antwerp)耶穌會士,不得不緊縮預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