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鳥的傑作 廬山雲霧茶

一木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廬山雲霧茶是中國名茶,產於廬山五老峰、汗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由於這裡終日濃霧繚繞,雲海茫茫,因此稱為「雲霧茶」。

廬山雲霧茶從何而來?根據《廬山誌》記載:廬山雲霧茶「初由鳥雀銜種而來,傳播於巖隙石罅……。」這一簡短又無趣的史料當然滿足不了愛茶人士對這般佳茗的想像與憧憬,於是他們為雲霧茶編了一個故事。

話說美猴王孫悟空在花果山享盡佳餚美食、稀世珍果,就是茶沒喝過,只聽王母娘娘東一句茶如「仙瓊蕊漿」,西一句「飲之生羽翼」,「唉!我花果山什麼都有,就是見不著一棵茶樹!」

「聽說九洲南國產茶樹,大王何不派人取些回來﹖」

「當真?怎不早說!」

孫猴王馬上吩咐一群多情鳥到南國採茶籽。這群多情鳥為讓孫猴王也能一品仙茶滋味,果真飛越千山萬水。回途中,經過到廬山,群鳥但覺山間升上來陣陣仙氣,說不出的舒服,於是決定在此休憩片刻。

廬山各處巖洞都是修道之士,因此瀰漫著祥瑞之氣。然而就在多情鳥享受著修煉人煥發出來的一片祥和之時,一股刺鼻味飄了出來,越來越濃、越來越烈。

原來這些修道人多是借酒入定,煉功前總是一杯接一杯,不醉不休。

「這般修煉算哪門真功夫,用酒麻醉自己……」

「是啊﹗一睡數年,修到哪兒去自己也不清楚,還修甚麼修……」

「聽說茶能解酒,我們何不將一些茶籽撒在這裡,幾年後他們有機會喝到茶湯,說不定還會悟到腦筋清醒的修煉才是真修呢!」

荏苒歲月,那些與酒相依的修煉人到底有沒有悟到真修之法,愛茶人士已無從追索,也沒了交待。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當人們品飲著廬山雲霧茶時,一定會望著天邊,感謝多情鳥南國採來的茶籽,人間才有「味醇、色秀、香馨、液清」的好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昔陸羽《茶經》,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圖》,獨論采造之本,至於烹試,曾未有聞。臣輒條數事,簡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錄。
  • 茶色貴白。而餅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黃紫黑之異。善別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氣色也,隱然察之於內。以肉理潤者為上,既已未之,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鮮明,故建安人斗試,以青白勝
    黃白。
  • 陸羽歷遍山南嶺北,在親自調查和實踐的基礎上,完成創始之作《茶經》,被尊為茶神和茶仙...
  • 碧螺春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蘇州吳縣東洞庭山。東洞庭山又名東山,是蘇州伸向太湖的一個半島,這裡綠樹成蔭,花香鳥語,一派江南秀麗風光。且土質微酸疏鬆、氣候濕潤,適合茶樹生長。
  •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清新婉約,富有感情。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是金石考據家,對考古學極下功夫。夫婦倆伉儷情深,可謂琴瑟和諧。
  • 茶仙盧仝的《七碗茶歌》(原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稱《玉川泉歌》)道出了飲茶的層次達到空前清虛之境,不僅代代傳誦,還流傳到東瀛日本影響日本的茶道,盧仝的「茶仙」之名也在茶史上千古留名。盧仝的《七碗茶歌》成為茶和茶詩文化的代表經典,不僅拓展了茶世界達到天仙的境界,更豐碩了中華文化藝術的內涵與高度,同時肯定了生命精神境界昇華的可貴。
  • 一些名士圍繞著「茶」產生許多有趣的文學作品和故事,茶對聯是最接近俗民文學的一種。「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這下聯如何對呢?
  • 愛茶的人也愛山水,愛產茶的好山好水,也愛在好山好水間飲茶、吟詩作對,於是就有了「茶亭」的誕生。追問「中國第一茶亭」的歷史,可以上達千年前,它有個奇特的名稱叫「三癸亭」。「三癸亭」和「茶聖」陸羽有著深切的淵源。陸羽著述了千秋第一茶書《茶經》,而「中國第一茶亭--三癸亭」也是因他而生。「三癸亭」締造的這一段歷史茶話,在中國茶文化中顯然是難以磨滅的。
  • 台灣茶在19世紀清末到日治時代風靡歐美。當時歐美人士對於香氣迷人的「福爾摩沙烏龍茶(Formosa Oolong Tea)」,存在無限好奇與想像,一箱箱繪製精美的烏龍茶,從東方國度遠渡而來,價格高昂且搶手。
  • 人間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飲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還能讓我們靜心、寧神,有助於去除雜念,以茶悟道,提昇生活與生命的境界。不論你平日喝不喝茶,別錯過四月天與茶約會的好時機!俗語說「一兩黃金一兩茶」「一兩明前一兩金」,其實,愛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從文化的視野出發,講講四月天的茶知識,順及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