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30日訊】今日焦點:川普百天速覽,盤點十大領域成效;敵視美國卻偷偷讓步,習用行為終結中共政權?美中貿易戰持續,中企繞路,扎堆赴美建廠。
川普百天速覽 盤點十大領域成效
美國總統川普在1月20日重返白宮,截至4月29日上任已滿百日。在這段時間裡,川普推行多項重大改革,努力向美國人民展現他正在積極兌現競選承諾。那麼,在這一百天裡,川普到底兌現了哪些承諾?又有哪些還在路上呢?
1. 嚴厲打擊非法移民
最新邊境數據顯示,川普在邊境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非法越境人數從2024年12月的47,324人,大幅下降到今年2月的8,346人,3月更是降到了7,181人。
此外,移民和海關執法局還在全美展開大規模逮捕和遣返行動。
2. 降低物價
美國的通脹率在2022年曾飆到9.1%。川普上任後,1月份的通脹率就已降到3%,到了3月,通脹率更是降到2.4%。
雖然美聯儲提醒,川普提出的關稅計劃可能會讓部分商品價格上漲。但川普政府正在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積極與多國進行雙邊貿易協商,並吸引大量外國資金到美國建廠。因此,關稅是否會影響價格還有待觀察。
3. 降低能源費用
說到物價,就不能不提能源費用。在競選時,川普承諾降低能源成本,還稱選民可以通過水電費帳單感受到能源費用的變化。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今年3月,能源價格明顯下跌。其中,汽油的價格比2月份下降了6.3%,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10%;燃油價格比2月份下降了4.2%,比去年同期降低了7.6%。
這一數字雖然離川普承諾的「能源費用砍半」還有些差距,但川普上任僅幾十天,就獲得這樣的成績。不得不說,對民眾而言,這是一個驚喜。
4. 結束戰爭
川普競選時多次承諾,要儘快結束俄烏戰爭。
儘管川普團隊已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多次展開會談,但到目前為止,這場戰爭仍然沒有要結束的跡象。
近日,川普警告,如果俄烏任何一方故意製造困難,美國將停止推動俄烏和平協議。
除俄烏戰爭外,川普在競選期間還承諾解決加沙戰爭。但直到目前,以色列和哈馬斯的衝突仍未平息。
5. 全球關稅
川普在競選時承諾,要改變其它國家對美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他上任後,就會實施新的關稅政策。
目前,川普已對美國進口汽車和鋼鋁產品分別徵收了25%的關稅。
另外,川普還在4月2日宣布全球關稅政策,對數十個國家實施對等關稅。
不過,川普的主要目的是要尋求公平貿易,因此他於4月9日暫緩了「除中國以外」的其它國家「90天的對等關稅實施」,以便這些國家有時間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不過,美國對這些國家10%的基準關稅仍然生效。
為了爭取關稅豁免,日本、韓國、越南、印度和歐盟等紛紛與美國展開談判,包括降低美國產品關稅、購買美國能源、投資美國項目等。
白宮官員稱,截至目前與多個國家的談判已經取得顯著進展。
不過,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仍在繼續。目前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已高達145%,而中方的報復性關稅也達到了125%。
6. 減稅
到目前為止,川普提出的減稅措施尚未落實。川普正在推動國會共和黨支持他的減稅政策。
7. 削減政府開支
川普上任後成立「政府效率部」,縮減聯邦官僚機構,阻止浪費。
截至3月24日,在馬斯克的領導下,「政府效率部」通過裁員、資產出售和取消合同等措施,為美國納稅人節省了1,150億美元。
8. 教育改革
3月20日,川普簽署行政令,啟動「解散教育部」的程序。
不過,要徹底關停教育部,還需國會批准,目前在參議院還需要60票。也就是說,這一決定需要民主黨的支持才能在參議院通過。另外,關停教育部,川普還要面對教師工會的法律挑戰。
另外,川普還打擊校園反猶太主義等政策,取消「支持恐怖組織」及「對美國持有敵意」的外籍學生的簽證,目前已有上千名國際學生的簽證被撤銷。
9. 支持能源產業
在能源政策上,川普採取了強硬行動。他在剛就職時,就宣布終結「綠色新政」,取消電動車補貼,並且宣布「全國能源緊急狀態」,要大規模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以此來應對通脹問題。
10. 廢除DEI計劃
在競選期間,川普就大力反對「覺醒文化」。他上任後簽署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機構廢除DEI計劃,恢復基於績效的「擇優就業機會」。他認為,DEI和「平權行動」都構成了「非法歧視」。
這裡要解釋一下DEI計劃,該計劃是指在工作場所考慮女性、少數族裔和LGBTQ+等群體代表配額的「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
同時,川普還禁止聯邦資金用於傳播被認為是「不正確的意識形態」項目。
11. 禁跨性別運動員參與女子賽事
川普上任後,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生理男性,包括跨性別運動員,參與女子體育賽事,他還請求最高法院推翻「阻止他政策」的一項下級法院裁決。這項裁決阻止川普將跨性別士兵從軍隊中除名。
敵視美國卻偷偷讓步 習用行為終結中共政權?
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4月28日表示,目前北京當局的情況「非常非常不對勁」。他說,目前,中共展現的很多行為是要「終結政權」,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我們先來介紹章家敦,他是蓋特斯通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他在接受福克斯節目《Mornings with Maria》的採訪時指出,當下中共政府的行為非常奇怪。他說,目前,中共無法向美國銷售商品,這個時候正是它需要朋友的時候,但它卻不遺餘力地與菲律賓、台灣、韓國和澳大利亞對抗。這是一個十分令人費解的行為,從中可以看出,北京高層出了很大很大的問題。因為這種行為等於是在「終結中共的政權」。
可能很多觀眾不太理解章家敦的意思,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事件的背景:
近段時間,美中爆發貿易戰,由於中共的報復行為,關稅戰不斷升級。如今,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145%的關稅;而中共對美國商品加徵收125%的關稅。
高額關稅代表中國的商品被踢出了美國市場,這對中共的「出口導向型經濟」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同時會有大量企業倒閉。但中共不理會民間哀嚎,放話要將關稅戰進行到底。
雖然,川普總統在近日稱,美中雙方正在為貿易問題進行直接接觸。
但中共方面卻接連否認,稱中國與美國沒有進行任何關稅談判。
就在美中關係極為緊張的時期,中共與菲律賓在南海的爭端進一步加劇。4月25日,中共黨媒央視播放影片顯示,中共海警登上了有爭議的鐵線礁,並展示血旗,宣示主權,聲稱這是「實施海上管控,行使主權管轄權」。菲律賓對此十分不滿,隨即派人前往鐵線礁,並在4月27日拍下展示菲律賓國旗的畫面。
除了菲律賓,中共在海上的擴張行為再次激怒韓國。儘管韓國提出抗議,但中共仍在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的黃海上,設置了鋼結構。韓國在4月21日宣布,政府將本著捍衛海洋主權的立場,進行跨部門協調應對。
對此,章家敦分析說,習近平將中共的政治體制塑造成了一個充滿敵意的體系。由於他一直聲稱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因此他不能表現出中國還要依賴美中貿易,也不能顯現出他是在壓力下與美國對話。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稱,北京偷偷免除了「部分美國關鍵產品」的進口關稅,包括一些半導體、航空產品、工業化學品、醫療設備和部分藥品。至於為什麼是「偷偷的」?
章家敦解釋,這是因為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共政權,不能承認自己無力對抗美國。他稱,未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擴大」,如果真的是這樣,「這意味著,中方做出了重要讓步,但卻不承認自己在讓步。」他說,這一行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觀察角度,「中國的政治體制已經變得既僵硬,又缺乏靈活性」。
美中貿易戰持續 中企繞路 扎堆赴美建廠
不管中共如何操作,對於大量外貿企業來說,高額的關係等於他們失去了美國所有的訂單。為了將生意繼續下去,如今一股風潮正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準備到美國建廠!
據《南華早報》報導,一位在中國東部擁有一家生產禮品企業的周先生稱,美國的訂單占他們生產量的95%,幾乎所有的訂單全部來自於美國。他不想失去美國的市場。於是,自今年4月起,他就一直在為「位於德州達拉斯」的新工廠做準備,包括尋找倉庫、安排運輸及為員工獲得美國工作簽證等。據悉,新工廠將於5月開業。
周先生的所為並非個案,最近幾週,已有一批中國製造商正悄悄在美國建立新工廠。
專門協助中企出海的顧問朱寧透露,2025年,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他至少收到100份諮詢,比去年一整年都多!
報導稱,深圳某電子元件公司4月初在內華達州開設了一家新工廠,專門組裝一些自動化程度高、勞力需求低的感測器模塊。公司老闆稱,雖然成本變高,但與145%的關稅相比,一切都是值得的。企業目標很明確:先保住訂單。
朱寧提醒,到美國建廠,只適合那些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畢竟美國的人工很貴,工人的效率也不及中國。
中國代工大廠「果鏈三巨頭」之一,立訊精密的董事長王來春也考慮將更多的產能搬到美國,以應對川普的關稅政策。
國化頂峰諮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負責人葉穎敏稱,對於中國下游石化企業來說,在美國建廠是對的。他解釋,以前企業會從美國進口原材料,加工後再將成品運回美國,這種方式會讓企業面臨兩輪高額進口關稅。現在搬到美國,關稅全部都省下來了。
可能有人要問,這些企業為什麼要往美國跑,而不往其它地方去呢?原因非常簡單。
東南亞市場小而分散、基礎設施不成熟;歐洲雖然擁有成熟的消費市場、物流和配套支付,但國家眾多,各個國家個性色彩濃烈,市場同樣分散。相比之下,美國市場成熟統一,擁有高消費人群,活躍的商業氛圍。對企業來說,具有最佳的性價比。
除此之外,在美國建廠還有五大好處:第一,避開高關稅;第二,靠近終端市場;第三,享受政策補貼;第四,降低物流成本;第五,產品變成「美國製造」,品牌形象升級!
有意思的是,川普總統在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說,「只要你在美國製造,就沒有關稅問題!」這句話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他想要製造業回流美國,這也是他打關稅戰的核心目標之一。
而中國企業這波赴美建廠潮,也恰好證明了川普政策的有效性。
現在不只是中國企業,全球大廠都在加碼投資美國。像英偉達計劃未來4年投入5,000億美元強化供應鏈;蘋果要砸5,000億擴建美國工廠,同時創造2萬個工作崗位;另外,韓國的三星、LG、POSCO等公司,對美國的投資,也超過了1,000億美元!
另外,川普還拿到了阿聯酋的承諾,未來10年內將投資1.4萬億美元到美國市場。而軟銀集團更早早表態,要在美國投資1,000億,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
看來,「讓美國再次偉大」並非只是說說而已,這句話已被川普落到了實處。
有分析稱,不管中美未來會不會達成貿易協議,這場「出海建廠潮」已無法逆轉。畢竟,美國人需要這些產品,但與「中國製造」相比,他們更喜歡「美國製造」。
——《紀元焦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